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移動筆掛的筆,屬于學習用品技術領域。該可移動筆掛的筆包括筆身和筆掛,所述筆身包括筆尖,所述筆掛包括連接部,所述筆掛通過連接部與筆身相連,所述筆身設有第一定位結構和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筆掛能夠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結構位置或者所述第二定位結構位置,當所述筆掛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結構時,所述筆掛作為握筆位置的定位標記,學生只能握住筆掛后端的筆身,使手指距離筆尖的長度約為1寸,解決了學生握筆時手指離筆尖距離太近,造成學生眼睛近視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移動筆掛的筆
本專利技術涉及學習用品領域,尤其是一種筆。
技術介紹
筆是學生的學習用品之一,特別是小學生,應用的比較多。傳統的筆都帶有筆掛,筆掛既能防止筆隨意滾動,又能將筆固定在本子或書上。但是學生在使用筆時存在一些不良的習慣,包括拿筆時手指離筆尖的距離太近,導致眼睛近視;還包括使用完筆后沒有將筆尖收起或者將筆蓋蓋上,導致筆尖容易摔斷,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對現有的筆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移動筆掛的筆,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握筆習慣和保護筆尖不被摔壞。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移動筆掛的筆,包括筆身和筆掛,所述筆掛包括連接部,所述筆掛通過連接部與筆身相連,所述筆身設有第一定位結構和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筆掛能夠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結構或者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當所述筆掛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結構時,所述筆掛作為握筆位置的定位標記。更優地,所述筆掛通過連接部可移動的與筆身相連。更優地,所述筆身設有沿筆身長度方向布置的凹槽,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和所述第二定位結構均是設置在凹槽內沿筆身寬度方向兩側對稱布置的一組定位凹陷,所述連接部是與凹槽寬度相配合的凸塊,在所述連接部兩側對稱的設置有一組與定位凹陷相配合的定位凸起。更優地,所述定位凸起由彈性材料制成。更優地,所述筆掛通過連接部可拆卸的與筆身相連。更優地,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和所述第二定位結構均是沿筆身寬度方向布置的環狀凹槽,所述連接部是沿筆掛寬度方向布置的彈性環狀夾片。更優地,所述筆身設有第三定位結構,所述筆掛能夠固定在第三定位結構。更優地,所述筆身包括筆尖,所述筆掛包括卡緊部,所述卡緊部前端內側設置有能夠容納筆尖的缺口。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筆身設置第一定位結構和第二定位結構,且筆掛通過連接部能夠固定在第一定位結構和第二定位結構,當筆掛固定在第一定位結構位置時,為普通筆掛的位置;當筆掛固定在第二定位結構位置時,筆掛作為握筆位置的定位標記,握筆的手指只能握住筆掛后端的筆身,因此手指距離筆尖的長度約為1寸,解決了學生握筆時手指離筆尖距離太近導致眼睛近視的問題;筆掛通過連接部以可移動的或者可拆卸的方式與筆身相連,連接方式靈活;筆身還設有第三定位結構,當筆掛固定在第三定位結構位置時,筆掛卡緊部的前端比筆尖稍長,起到了保護筆尖的作用;在筆掛卡緊部前端內側設有能夠容納筆尖的缺口,筆尖卡在里面,達到了更好的保護筆尖的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筆掛固定在第一定位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筆掛固定在第二定位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筆掛固定在第三定位結構的剖面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筆掛側視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筆掛底視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筆掛連接部固定在第三定位結構的剖面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筆掛連接部在凹槽中運動的剖面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筆掛固定在第一定位結構的示意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筆掛固定在第一定位結構的側視圖。圖中標記為:1-筆身,11-凹槽,12-第一定位結構,13-第二定位結構,14-第三定位結構,15-筆尖,2-筆掛,21-卡緊部,22-連接部,23-定位凸起,24-缺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一種可移動筆掛的筆,包括筆身1和筆掛2,筆身1設有沿筆身1長度方向布置的方形凹槽11,凹槽11內設有第一定位結構12、第二定位結構13和第三定位結構14,三個定位結構均是設置在凹槽11內沿筆身1寬度方向兩側對稱布置的一組定位凹陷,筆掛2包括連接部22,連接部22是與方形凹槽11寬度相同的方形凸塊,在方形凸塊的兩側對稱的設置有一組與定位凹陷相配合的定位凸起23,定位凸起23由彈性塑料材質制成。筆掛2能夠在凹槽11內移動,筆掛2通過定位凸起23能夠在第一定位結構12、第二定位結構13或者第三定位結構14固定。筆身包括筆尖15,筆掛2包括卡緊部21,卡緊部21的前端內側設置有能夠容納筆尖15的缺口24。如圖6和圖7所示,筆掛2能夠在方形凹槽11內移動,當筆掛2通過定位凸起23固定在第一定位結構12位置時,筆掛2作為普通筆掛使用;當寫字時,沿著與筆身1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拉動筆掛2使筆掛2平行移動,使定位凸起23發生彈性形變脫離第一定位結構12,當定位凸起23移動到第二定位結構13位置時,定位凸起23和定位凹陷緊密結合而使筆掛固定,手握筆時只能握住筆掛2后端的筆身1,手指距離筆尖15的長度約為1寸,解決了手指握筆時離筆尖15太近,導致眼睛近視的問題;當使用完筆時,沿著與筆身1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拉動筆掛2,使定位凸起23發生彈性形變脫離第二定位結構13,移動到第三定位結構14并通過定位凸起23和定位凹陷的配合使筆掛2固定,筆掛2卡緊部21前端比筆尖15略長,并且將筆尖15卡在卡緊部21前端的缺口24里,起到保護筆尖不被摔壞的作用。實施例2:如圖8和9所示的一種可移動筆掛的筆,包括筆身1和筆掛2,筆身1設有第一定位結構12、第二定位結構13和第三定位結構14,三個定位結構均是沿筆身1寬度方向布置的環狀凹槽,筆掛2包括連接部22,連接部22是沿筆掛2寬度方向布置的彈性環狀夾片,環狀凹槽的寬度與彈性環狀夾片的寬度吻合,使彈性環狀夾片可以夾緊或者松開環狀凹槽;筆掛2能夠通過彈性環狀夾片在第一定位結構12位置、第二定位結構13位置或者第三定位結構14位置固定。當彈性環狀夾片夾緊第一定位結構12的環狀凹槽,固定在第一定位結構12位置時,筆掛2作為普通筆掛使用;當要寫字時,沿著與筆身1寬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拉動筆掛2,使彈性環狀夾片發生彈性形變從而使筆掛2從第一定位結構12位置拉出,將彈性環狀夾片的缺口處對準第二定位結構13位置的環狀凹槽,推動彈性環狀夾片使其發生彈性形變將其推入環狀凹槽,使彈性環狀夾片夾緊第二定位結構13的環狀凹槽固定,此時手握筆時只能握住筆掛2后端的筆身1,手指距離筆尖的長度約為1寸,解決了手指握筆時離筆尖15太近,導致眼睛近視的問題;當使用完筆時,以相同的方式將彈性環狀夾片從第二定位結構13的環狀凹槽中拉出,再將彈性環狀夾片的缺口處對準第三定位結構14位置的環狀凹槽,將彈性環狀夾片推入環狀凹槽夾緊,使筆掛固定在第三定位結構14位置,筆掛2卡緊部21前端比筆尖15略長,起到了保護筆尖的作用。如圖5所示,實施2中的筆掛也可以按照實施例1的方式設計,筆掛2包括卡緊部21,筆身包括筆尖15,卡緊部21的前端內側設置有能夠容納筆尖15的缺口24,將筆尖15卡在卡緊部21前端的缺口24里,起到保護筆尖不被摔壞的作用。以上對本專利技術的二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專利技術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可移動筆掛的筆,包括筆身(1)和筆掛(2),所述筆掛包括連接部(22),所述筆掛(2)通過連接部(22)與筆身(1)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筆身(1)設有第一定位結構(12)和第二定位結構(13),所述筆掛(2)能夠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結構(12)或者所述第二定位結構(13),當所述筆掛(2)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結構(13)時,所述筆掛(2)作為握筆位置的定位標記。
【技術特征摘要】
1.可移動筆掛的筆,包括筆身(1)和筆掛(2),所述筆掛包括連接部(22),所述筆掛(2)通過連接部(22)與筆身(1)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筆身(1)設有第一定位結構(12)和第二定位結構(13),所述筆掛(2)能夠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結構(12)或者所述第二定位結構(13),當所述筆掛(2)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結構(13)時,所述筆掛(2)作為握筆位置的定位標記。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動筆掛的筆,其特征在于,所述筆掛(2)通過連接部(22)可移動的與筆身(1)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動筆掛的筆,其特征在于,所述筆身(1)設有沿筆身(1)長度方向布置的凹槽(11),所述第一定位結構(12)和所述第二定位結構(13)均是設置在凹槽(11)內沿筆身(1)寬度方向兩側對稱布置的一組定位凹陷,所述連接部(22)是與凹槽(11)寬度相配合的凸塊,在所述連接部(22)兩側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金材,
申請(專利權)人:韋金材,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