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包括邊坡主體、邊坡主體上固定的框架梁、育苗模塊和灌溉系統,框架梁包括多個橫縱交錯固定的橫梁和縱梁,橫縱交錯的橫梁和縱梁圍成多個設有基材模塊的種植格,基材模塊包括種植格處挖有的種植坑、覆蓋種植坑且固定在框架梁上的防護網和種植坑中設有的營養基質,基材模塊內設有多個育苗模塊,育苗模塊包括苗木和種有苗木的種植盆,種植盆包括內填有的營養土、可降解的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可降解的盆身,不僅施工方便,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灌溉苗木,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對苗木先進行培育再移植,確保苗木具有良好的存活率,具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且能保證綠化工程長期有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及施工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公路工程領域,具體涉及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及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公路建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高速公路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以及建設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會對自然環境及生態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如何搞好高速公路路塹邊坡的苗木移植變得尤為重要。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大規模的挖方形成了較多裸露的路塹坡面,造成原植物生態環境的消失,路塹坡面土壤結構遭到破壞,有效養分貧乏;表土與碎石和母質混合,有的甚至就是裸巖;吸收輻射熱量快,表層晝夜溫差大,物理風化嚴重,水分蒸發快,降水易形成坡面徑流。在北方地區,路塹邊坡還易受到風蝕作用"開展路塹邊坡綠化工作極其困難。目前高速公路路塹邊坡的綠化方式主要有植草,三維植被網,漿砌片石,骨架植草防護,藤蔓植物防護和土工格柵植草等。但是單一的綠化栽植導致成活率低,綠化效果差,而與工程形式結合的植物防護,工程投資大,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巖石的風化,混凝土的老化和鋼筋的腐蝕,工程效果也越來越差。鑒于此,目前亟需專利技術一種施工方便,既能保證公路路塹邊坡苗木移植效率又能保證綠化長期有效的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施工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及施工方法,不僅施工方便,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灌溉苗木,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對苗木先進行培育再移植,確保苗木具有良好的存活率,具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且能保證綠化工程長期有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包括邊坡主體、邊坡主體上固定的框架梁、育苗模塊和灌溉系統,框架梁包括多個橫縱交錯固定的橫梁和縱梁,橫縱交錯的橫梁和縱梁圍成多個設有基材模塊的種植格,基材模塊包括種植格處挖有的種植坑、覆蓋種植坑且固定在框架梁上的防護網和種植坑中設有的營養基質,基材模塊內設有多個育苗模塊。所述育苗模塊包括苗木和種有苗木的種植盆,種植盆包括內填有的營養土、可降解的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可降解的盆身,且盆身為保溫性能好的材質制成,種植盆和防護網連接固定,且同一種植格中的育苗模塊用竹筋連接為一個整體。所述的種植格內育苗模塊間的空隙中填有種植土。所述橫梁包括邊坡主體的坡面上設有的橫溝槽、設在橫溝槽內的鋼筋和澆筑在橫溝槽內的混凝土,縱梁包括邊坡主體的坡面上設有的縱溝槽、設在縱溝槽內的鋼筋和澆筑在縱溝槽內的混凝土。所述防護網包括金屬網、麻繩網和塑料網。所述灌溉系統包括設在邊坡主體頂部的蓄水池、自動開關裝置和水管,蓄水池均勻設有多個泄水孔,泄水孔與水管連通,泄水孔處設有自動開關裝置,水管設有多個出水孔,雨水落到蓄水池中,經由自動開關裝置的控制,通過水管從出水孔出水,灌溉邊坡主體上種植的育苗。所述自動開關裝置包括順次連接的集水器、連桿、塞子和橫桿,蓄水池固定有套有彈簧的限位桿,橫桿可活動的套裝在限位桿上,雨天時,雨水聚集在集水器內,水的壓力將整個裝置下壓同時橫桿克服彈簧的彈力沿著限位桿下移,從而導致塞子將蓄水池底部的泄水孔封閉;天氣轉晴,集水器內的雨水蒸發,重量減少,塞子由于彈簧的反力作用上移,水通過泄水孔流出進入水管從出水孔流出灌溉育苗。所述邊坡主體中插接固定有錨桿,框架梁與錨桿連接固定。所述的框架梁均勻預埋有鉚釘,鉚釘與防護網連接固定。所述的邊坡主體底部設有排水溝,排水溝底寬1m,頂部寬2m。所述蓄水池高1.5m,寬1m,種植坑深度為50mm。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所述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的施工方法,其主要施工步驟如下:(1)準備工作:用挖掘機逐級修整邊坡主體的坡面,嚴格按照設計值控制坡比,搭設腳手架在邊坡主體的坡面鉆設錨桿孔;(2)錨桿施工:用空壓機清錨桿孔后,將制作好的錨桿插入錨桿孔中,及時對安裝好錨桿的錨桿孔進行注漿,充分補漿后封錨;(3)框架梁施工:先用鐵鍬進行刻槽,挖出交錯的橫溝槽和縱溝槽形成框架梁的形狀,然后分別綁扎放入橫溝槽和縱溝槽內的鋼筋,并將鋼筋和錨桿綁在一起,在橫溝槽和縱溝槽內按一定間距插入鉚釘,然后在橫溝槽和縱溝槽內立模澆筑混凝土,框架梁開設使種植格之間可以通水的通水孔;(4)基材施工:在橫縱交錯的橫梁和縱梁所圍成的多個種植格處開挖移植育苗模塊的種植坑,在種植坑表面鋪設防護網,并噴有營養基質;(5)灌溉系統施工:在邊坡主體頂部砌筑設有多個泄水孔的蓄水池,泄水孔處安裝自動開關裝置,將水管與泄水孔連接,水管開設多個出水孔;(6)育苗模塊移植:在種植坑內填入種植土隨后移植多個育苗模塊,將育苗模塊的盆身與防護網連接,種植盆底部通過短鋼筋綁扎在防護網上,同一種植坑中的育苗模塊頂部用竹筋連接成一個整體,并在育苗模塊之間的空隙中填上種植土,用鐵鍬壓實;(7)排水施工:邊坡主體底部設有排水溝;(8)養護:將自然降水儲蓄在蓄水池中,晴天時通過灌溉系統對育苗進行灌溉養護。所述步驟(1)錨桿孔孔徑110mm,與水平面的角度為20°。所述步驟(2)中的水泥漿強度M15。所述步驟(3)中刻槽的深度為100mm,寬度為300mm,鉚釘直徑10mm,長50mm,混凝土強度為C20,通水孔直徑20cm。所述步驟(4)的種植坑的深度為50mm,防護網距離種植坑底部30cm,營且養基質要同防護網等高。所述步驟(5)中的蓄水池高1.5m,寬1m,所述步驟(7)中的排水溝底寬1m,頂部寬2m。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是:不僅施工方便,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灌溉苗木,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對苗木先進行培育再移植,確保苗木具有良好的存活率,具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且能保證綠化工程長期有效。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實施例的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基材施工示意圖;圖3是圖1實施例的自動開關裝置示意圖;圖4是育苗模塊在種植坑內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是育苗模塊的初始結構,b為育苗模塊一段時間后的結構;圖5是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施工工藝流程圖;圖中:1.蓄水池,2.水管,3.出水孔,4.苗木,5.種植土,6.營養土,7.錨桿,8.框架梁,9.防護網,10.鉚釘,11.盆身,12.營養基質,13.底座,14.排水溝,15.天然降水,16.邊坡主體,17.路面,18.蓄水池底,19.集水器,20.連桿,21.限位桿,22.橫桿,23.彈簧,24.泄水孔,25.塞子,26.短鋼筋,27.通水孔,28.竹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包括邊坡主體16、邊坡主體16上固定的框架梁8、育苗模塊和灌溉系統,框架梁8包括多個橫縱交錯固定的橫梁和縱梁,橫縱交錯的橫梁和縱梁圍成多個設有基材模塊的種植格,基材模塊包括種植格處挖有的種植坑、覆蓋種植坑且固定在框架梁8上的防護網9和種植坑中設有的營養基質12,基材模塊內設有多個育苗模塊。如圖4所示,所述育苗模塊包括苗木4和種有苗木4的種植盆,種植盆包括內填有的營養土6、可降解的底座13和固定在底座13上的可降解的盆身11,且盆身11為保溫性能好的材質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包括邊坡主體(16),其特征在于,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包括還邊坡主體(16)上固定的框架梁(8)、育苗模塊和灌溉系統,框架梁(8)包括多個橫縱交錯固定的橫梁和縱梁,橫縱交錯的橫梁和縱梁圍成多個設有基材模塊的種植格,基材模塊包括種植格處挖有的種植坑、覆蓋種植坑且固定在框架梁(8)上的防護網(9)和種植坑中設有的營養基質(12),基材模塊內設有多個育苗模塊。
【技術特征摘要】
1.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包括邊坡主體(16),其特征在于,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包括還邊坡主體(16)上固定的框架梁(8)、育苗模塊和灌溉系統,框架梁(8)包括多個橫縱交錯固定的橫梁和縱梁,橫縱交錯的橫梁和縱梁圍成多個設有基材模塊的種植格,基材模塊包括種植格處挖有的種植坑、覆蓋種植坑且固定在框架梁(8)上的防護網(9)和種植坑中設有的營養基質(12),基材模塊內設有多個育苗模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模塊包括苗木(4)和種有苗木(4)的種植盆,種植盆包括內填有的營養土(6)、可降解的底座(13)和固定在底座(13)上的可降解的盆身(11),且盆身(11)為保溫性能好的材質制成,種植盆和防護網(9)連接固定,且同一種植格中的育苗模塊用竹筋(28)連接為一個整體,種植格內育苗模塊間的空隙中填有種植土(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包括邊坡主體(16)的坡面上設有的橫溝槽、設在橫溝槽內的鋼筋和澆筑在橫溝槽內的混凝土,縱梁包括邊坡主體(16)的坡面上設有的縱溝槽、設在縱溝槽內的鋼筋和澆筑在縱溝槽內的混凝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系統包括設在邊坡主體(16)頂部的蓄水池(1)、自動開關裝置和水管(2),蓄水池(1)均勻設有多個泄水孔(24),泄水孔(24)與水管(2)連通,泄水孔(24)處設有自動開關裝置,水管(2)設有多個出水孔(3)。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開關裝置包括順次連接的集水器(19)、連桿(20)、塞子(25)和橫桿(22),蓄水池底(18)固定有套有彈簧(23)的限位桿(21),橫桿(22)活動套裝在限位桿(21)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邊坡主體(16)中插接固定有錨桿(7),框架梁(8)與錨桿(7)連接固定,框架梁(8)均勻預埋有鉚釘(10),鉚釘(10)與防護網(9)連接固定。7.公路路塹邊坡生態護坡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驟:(1)準備工作:用挖掘機逐級修整邊坡主體(16)的坡面,嚴格按照設計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新泉,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江潤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