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小型雙頻全向天線,包括材料為PCB的基板與印刷在基板上表面的饋電單元、三組信號輻射部、放大電路,三信號輻射部以饋電單元為中心環形分布使天線實現從360°方向輻射與接收信號,放大電路鑲嵌于基板上表面用于放大信號頻段;信號輻射部包括均由偶極振子組成的兩第一信號輻射單元與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其中兩第一信號輻射單元以對稱方式布置,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以對稱方式布置;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信號輻射單元的環形分布實現天線全向輻射與接收信號,由于天線設在同一個板的一個面上,因此接收VHF頻段的偶極振子長度受到限制,而通過走線電感方式減少VHF振子的電長度的同時不會影響振子的接收效果,很好地解決了振子長度受限制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小型雙頻全向天線
本專利技術涉及天線
,尤其是涉及一種小型雙頻全向天線。
技術介紹
在天線領域中,特別是電視天線中,由于全向天線制造難度較高,在現有天線中許多天線不具備全向接收信號的作用,還有部分全向天線中通常實現天線全向接收信號的天線結構會比較復雜,同時這些天線是多層結構設計,因此在天線加工時會有一定的難度,會使天線的加工成本較高,而且有一定缺陷容易造成天線性能的不穩定。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一種設計合理簡單、性能穩定、成本較低、可接收UHF與VHF頻段的小型雙頻全向天線。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方案為:一種小型雙頻全向天線,包括材料為PCB的基板與印刷在基板上表面的饋電單元、三組信號輻射部、放大電路,三所述信號輻射部以饋電單元為中心環形分布使天線實現從360°方向輻射與接收信號,所述放大電路鑲嵌于基板上表面用于放大信號頻段;所述信號輻射部包括均由偶極振子組成的兩第一信號輻射單元與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其中兩所述第一信號輻射單元以對稱方式布置,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以對稱方式布置;所述第一信號輻射單元用于輻射與接收第一頻段信號并與所述第二信號輻射單元連接,所述第二信號輻射單元用于輻射與接收第二頻段信號并與所述饋電單元連接,其中于所述第二信號輻射單元中段設有以走線電感方式形成的走線電感部用于減少振子的電長度,同時在第二信號輻射單元末端形成末端輻射部;所述饋電單元設于基板上表面中部并連接所述放大電路用于將信號輻射部輸出的信號饋入放大電路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頻段信號為UHF頻段信號。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頻段信號為VHF頻段信號。進一步地,所述信號輻射部為角度120°的扇形結構,所述第一信號輻射單元為形狀規則或不規則的圓弧結構,所述走線電感部為形狀規則或不規則的矩形渦流結構,所述末端輻射部為形狀規則或不規則的倒F形結構。進一步地,所述饋電單元為形狀規則或不規則的環形結構。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為:1、通過信號輻射單元的環形分布實現天線全向(360°)輻射與接收信號;2、由于天線設在同一個板的一個面上,因此接收VHF頻段的偶極振子長度受到限制,而本方案通過走線電感方式減少VHF振子的電長度的同時不會影響振子的接收效果,如此很好地解決了前述振子長度受限制的問題;3、本方案中將放大電路以嵌入的方式設于基板上,如此可以使放大電路精簡與縮小電路的尺寸,也將信號的頻段放大;4、在傳統的天線設在基板的兩面而導致天線結構復雜與加工難度大從而導致天線性能的不穩定,而本方案將所有天線結構(包括信號輻射單元、饋電單元與放大電路)共同設在材料為PCB的基板的一個面上使本方案的天線結構簡單且規格變小,如此大大降低了加工難度,降低了生產成本,使本方案的天線克服了屈服效果,也使本方案的天線性能穩定。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仿真下的方向圖。其中,1為基板,2為饋電單元,3為信號輻射部,31為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2為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1為走線電感部,322為末端輻射部,4為放大電路。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見附圖1所示,一種小型雙頻全向天線,包括材料為PCB的基板1、印刷在基板1上表面中部的饋電單元2(饋電單元2為規則或不規則的環形結構,用于接收信號輻射部3輸出的信號)、印刷在基板1上表面的三組信號輻射部3(信號輻射部3用于接收信號輻射部3輸出的信號)與放大電路4(饋電單元2將信號輻射部3的信號饋入放大電路4內),其中三組信號輻射部3以饋電單元2為中心環形分布于基板1上(具體地,每信號輻射部3為角度120°的扇形結構),使天線實現從360°方向輻射與接收信號,而放大電路4鑲嵌于基板1上表面用于放大信號頻段,具體地,由于放大電路4以嵌入式設于基板1上,因此使放大電路4可以精簡,也可以將電路的尺寸縮小,同時放大電路2設于兩信號輻射部3之間。每組信號輻射部3包括均由偶極振子組成的兩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與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其中兩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與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分別以對稱方式布置(具體地,兩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以對稱方式布置于基板1上,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以對稱方式布置于基板1上);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連接饋電單元2用于輻射與接收第一頻段信號(具體地,第一頻段信號為UHF頻段信號,頻率為300~3000MHz,波長為1dm~1m),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為形狀規則或不規則的圓弧結構;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連接饋電單元2用于輻射與接收第二頻段信號(具體地,第一頻段信號為VHF頻段信號,頻率為30~300MHz,波長為1m~10m);在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中段設有的走線電感部321,走線電感部321以走線電感的方式形成,其形狀為規則或不規則的矩形結構(通過矩形渦流結構使走線電感部321形成渦流效益),同時在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末端設有末端輻射部322,末端輻射部322的形狀為規則或不規則的倒F形結構,通過走線電感部321與末端輻射部322實現縮小偶極振子的電長度,在縮短振子長度的同時不會因振子長度縮短而影響VHF頻段信號的接收,反而會使接收VHF頻段的信號更加穩定。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通過第一輻射單元31接收UHF頻段信號,通過第二輻射單元32接收VHF頻段信號,然后第二輻射單元32接收的信號線輸送到第一輻射單元31內,此時第一輻射單元31將自身接收的UHF頻段信號與第二輻射單元32輸出的VHF頻段信號輸出到饋電單元2內,再由饋電單元2阻抗匹配,阻抗匹配后的信號由饋電單元2饋入放大電路4內進行放大并輸出。參見附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用實施仿真下的方向圖,橫軸為信號接收的方向角度,縱軸的駐波比值,從圖2中可以看出本實施例的天線在360°方向相對應的駐波比值。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專利技術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變動和潤飾,或修改均為本專利技術的等效實施例。故凡未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專利技術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小型雙頻全向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材料為PCB的基板(1)與印刷在基板(1)上表面的饋電單元(2)、三組信號輻射部(3)、放大電路(4),三所述信號輻射部(3)以饋電單元(2)為中心環形分布使天線實現從360°方向輻射與接收信號,所述放大電路(4)鑲嵌于基板(1)上表面用于放大信號頻段;所述信號輻射部(3)包括均由偶極振子組成的兩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與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其中兩所述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以對稱方式布置,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以對稱方式布置;所述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用于輻射與接收第一頻段信號并與所述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連接,所述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用于輻射與接收第二頻段信號并與所述饋電單元(2)連接,其中于所述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中段設有以走線電感方式形成的走線電感部(321)用于減少振子的電長度,同時在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末端形成末端輻射部(322);所述饋電單元(2)設于基板(1)上表面中部并連接所述放大電路(4)用于將信號輻射部(3)輸出的信號饋入放大電路(4)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小型雙頻全向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材料為PCB的基板(1)與印刷在基板(1)上表面的饋電單元(2)、三組信號輻射部(3)、放大電路(4),三所述信號輻射部(3)以饋電單元(2)為中心環形分布使天線實現從360°方向輻射與接收信號,所述放大電路(4)鑲嵌于基板(1)上表面用于放大信號頻段;所述信號輻射部(3)包括均由偶極振子組成的兩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與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其中兩所述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以對稱方式布置,兩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以對稱方式布置;所述第一信號輻射單元(31)用于輻射與接收第一頻段信號并與所述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連接,所述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用于輻射與接收第二頻段信號并與所述饋電單元(2)連接,其中于所述第二信號輻射單元(32)中段設有以走線電感方式形成的走線電感部(321)用于減少振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偉強,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中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