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中原工學院專利>正文

    一種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復合系統技術方案

    技術編號:15325396 閱讀: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09:51
    一種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復合系統,該系統由壓縮機復合模塊、復合雙循環輔助模塊、車外冷熱復合模塊、車內冷熱復合模塊,復合雙循環功能切換控制及相應連接管道組成;該同步雙循環可根據庫房冷藏與冷凍運行的實際需要,實現冷庫冷藏制冷循環、冷藏制熱循環、冷凍制冷循環、庫房內復合換熱器快速融霜自循環、庫房外復合換熱器快速融霜自循環等多種熱力循環工作模式。

    Synchronous double cycle composite system for freezing and freezing

    A chilled and frozen by synchronous double circulation composite system, 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compressor composite module, composite double circulation auxiliary module, outside the car, the car and the hot and cold composite module composite module, double circulation function switching control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nection pipe; the synchronous dual cyc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chilled and frozen warehouse operation. The cold storage refrigeration cycle, refrigeration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warehouse composite heat exchanger fast defrosting cycle, since the Treasury composite heat exchanger fast defrosting self circulation and other thermodynamic cycle mod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復合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系統。該系統可根據庫房冷藏與冷凍運行的實際需要,實現冷庫冷藏制冷循環、冷藏制熱循環、冷凍制冷循環、庫房內復合換熱器快速融霜自循環、庫房外復合換熱器快速融霜循環等多種熱力循環工作模式。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食品及藥物需要冷藏與冷凍,已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能否設計出合理的高效實用、經濟可行的冷藏與冷凍用冷庫系統,已成為當前行業的研究方向。由于庫內或庫外溫度低,其蒸發器表面會逐漸結霜,隨著霜層的加厚,循環系統系能降低,此時應針對上述問題進行除霜,本專利技術根據汽車運行的實際需要設計的四循環系統,可實現庫房冷藏制冷循環、冷藏制熱循環、冷凍制冷循環、庫房內復合換熱器快速融霜自循環、庫房外復合換熱器快速融霜自循環,并較好地解決上述突出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系統。本專利技術可有效解決目前冷藏與冷凍溫度過低時蒸發器表面結霜嚴重,導致換熱性能降低,達不到冷凍、冷藏的溫度要求等突出問題。本專利技術可構成兩個相對獨立運行的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系統一和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系統二。該系統可根據實際需要,將兩個相對獨立的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系統一和系統二復合成實現冷庫冷藏制冷循環、冷藏制熱循環、冷凍制冷循環、庫房內復合換熱器快速融霜自循環、庫房外復合換熱器快速融霜自循環等多種熱力循環工作模式。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述技術措施來實現:本專利技術的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復合系統由壓縮機復合模塊Ⅰ、復合雙循環輔助模塊Ⅱ、車外冷熱復合模塊Ⅲ、車內冷熱復合模塊Ⅳ,復合雙循環功能切換控制及相應連接管道組成;所述壓縮機復合模塊Ⅰ包括由壓縮機子系統1-1、壓縮機子系統1-2組成的壓縮機復合分系統1、第一電動三通閥F11、第二電動三通閥F12、第三電動三通閥F1-1、第四電動三通閥F1-2;復合雙循環輔助模塊Ⅱ包括由輔助設備子系統2-1、輔助設備子系統2-2組成的輔助設備分系統2、第五電動三通閥F3-2、第六電動三通閥F2-4、第七電動三通閥F3-4、第八電動三通閥F4-3;庫外多功能同步雙循環模塊Ⅲ包括由車外側風機7、庫外前置換熱器3-1、庫外后置換熱器3-2組成的庫外分系統3、第九電動三通閥F13、第十電動三通閥F23、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組成;庫內多功能同步雙循環模塊Ⅳ包括由庫內側風機6、庫內前置換熱器4-1、庫內后置換熱器4-2組成的庫內分系統4、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1第一接口通過第一電動三通閥F11分別與第九電動三通閥F13、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連接;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2第一接口通過第二電動三通閥F12分別與第十電動三通閥F23、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連接;壓縮機子系統1-1第二接口通過第三電動三通閥F1-1分別與第九電動三通閥F13、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連接;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2第二接口通過第四電動三通閥F1-2分別與第十電動三通閥F23、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連接;所述輔助設備子系統2-1的第一接口通過第五電動三通閥F3-2分別與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連接;所述輔助設備子系統2-2的第一接口通過第六電動三通閥F2-4分別與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連接;輔助設備子系統2-1的第二接口通過第七電動三通閥F3-4分別與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連接;輔助設備子系統2-2的第二接口通過第八電動三通閥F4-3分別與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連接;所述庫內前置換熱器4-1第一接口與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連接;庫內后置換熱器4-2第一接口與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連接,且庫內側風機6、庫內前置換熱器4-1、庫內后置換熱器4-2按空氣流向依次排列;所述庫外前置換熱器3-1第一接口與第九電動三通閥F13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連接;庫外后置換熱器3-2第一接口與第十電動三通閥F23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連接,且按空氣流向依次通過庫外側風機7、庫外前置換熱器3-1、庫外后置換熱器3-2按空氣流向依次排列。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1由壓縮機Y1-1、氣液分離器Y1-2、低壓補氣Y1-4、中壓補氣Y1-5、第一電動三通閥F11、第三電動三通閥F1-1、第十七電動三通閥Y1-3組成;所述第十七電動三通閥Y1-3的進口連通制冷劑,第十七電動三通閥Y1-3的兩個出口分成兩路,一路經過中壓補氣Y1-5進入壓縮機,一路經過低壓補氣Y1-4與經過第三電動三通閥F1-1、氣液分離器Y1-2的制冷劑混合后進入壓縮機,壓縮機Y1-1出口與第一電動三通閥F11連接。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2由壓縮機E1-1、氣液分離器E1-2、低壓補氣E1-4、中壓補氣E1-5、第二電動三通閥F12、第四電動三通閥F1-2、第十八電動三通閥E1-3組成;所述第十八電動三通閥E1-3的進口連通制冷劑,第十八電動三通閥E1-3的兩個出口分成兩路,一路經過中壓補氣E1-5進入壓縮機,一路經過低壓補氣E1-4與經過第四電動三通閥F1-2、氣液分離器E1-2的制冷劑混合后進入壓縮機,壓縮機E1-1與第二電動三通閥F12連接。所述輔助設備子系統2-1由中間換熱器Y2-1、主路膨脹閥Y2-2、單向閥Y2-3、干燥過濾器Y2-4、輔路膨脹閥Y2-5、儲液器Y2-6、第一電磁閥F21、第五電動三通閥F3-2、第七電動三通閥F3-4組成;所述第七電動三通閥F3-4依次通過氣液分離器Y2-6、干燥過濾器Y2-4,經過干燥過濾器Y2-4后分成三路:主路、輔路、旁通,主路依次經過中間換熱器Y2-1、主路膨脹閥Y2-2、第五電動三通閥F3-2,輔路依次經過補路膨脹閥Y2-5、中間換熱器Y2-1、單向閥Y2-3;旁通依次經過第一電磁閥F21后與輔路路匯合。所述輔助設備子系統2-2由中間換熱器E2-1、主路膨脹閥E2-2、單向閥E2-3、干燥過濾器E2-4、輔路膨脹閥E2-5、儲液器E2-6、第二電磁閥F22、第六電動三通閥F2-4、第八電動三通閥F4-3組成;所述第八電動三通閥F4-3依次通過氣液分離器E2-6、干燥過濾器E2-4,經過干燥過濾器E2-4后分成三路:主路、輔路、旁通,主路依次經過中間換熱器E2-1、主路膨脹閥E2-2、第六電動三通閥F2-4,輔路依次經過補路膨脹閥E2-5、中間換熱器E2-1、單向閥E2-3;旁通依次經過第二電磁閥F22后與輔路匯合。進一步說,所述的庫外與庫內多功能同步雙循環換熱器,既可由一組進風側前置換熱盤管和一組出風側后置換熱盤管組裝在同一組換熱翅片內和換熱器框架內并聯復合而成,也可由進風側前置獨立換熱器和出風側后置獨立換熱器并聯組合而成,或由兩個獨立換熱器左右并聯或上下并聯組合而成,兩組換熱盤管或兩組獨立換熱器的數量、結構和尺寸即可相同也可不同。該多功能復合換熱器可實現雙蒸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復合系統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復合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由壓縮機復合模塊Ⅰ、復合雙循環輔助模塊Ⅱ、車外冷熱復合模塊Ⅲ、車內冷熱復合模塊Ⅳ,復合雙循環功能切換控制及相應連接管道組成;所述壓縮機復合模塊Ⅰ包括由壓縮機子系統1?1、壓縮機子系統1?2組成的壓縮機復合分系統1、第一電動三通閥F11、第二電動三通閥F12、第三電動三通閥F1?1、第四電動三通閥F1?2;復合雙循環輔助模塊Ⅱ包括由輔助設備子系統2?1、輔助設備子系統2?2組成的輔助設備分系統2、第五電動三通閥F3?2、第六電動三通閥F2?4、第七電動三通閥F3?4、第八電動三通閥F4?3;庫外多功能同步雙循環模塊Ⅲ包括由車外側風機7、庫外前置換熱器3?1、庫外后置換熱器3?2組成的庫外分系統3、第九電動三通閥F13、第十電動三通閥F23、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組成;庫內多功能同步雙循環模塊Ⅳ包括由庫內側風機6、庫內前置換熱器4?1、庫內后置換熱器4?2組成的庫內分系統4、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1第一接口通過第一電動三通閥F11分別與第九電動三通閥F13、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連接;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2第一接口通過第二電動三通閥F12分別與第十電動三通閥F23、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連接;壓縮機子系統1?1第二接口通過第三電動三通閥F1?1分別與第九電動三通閥F13、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連接;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2第二接口通過第四電動三通閥F1?2分別與第十電動三通閥F23、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連接;所述輔助設備子系統2?1的第一接口通過第五電動三通閥F3?2分別與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連接;所述輔助設備子系統2?2的第一接口通過第六電動三通閥F2?4分別與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連接;輔助設備子系統2?1的第二接口通過第七電動三通閥F3?4分別與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連接;輔助設備子系統2?2的第二接口通過第八電動三通閥F4?3分別與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連接;所述庫內前置換熱器4?1第一接口與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連接;庫內后置換熱器4?2第一接口與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連接,且庫內側風機6、庫內前置換熱器4?1、庫內后置換熱器4?2按空氣流向依次排列;所述庫外前置換熱器3?1第一接口與第九電動三通閥F13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連接;庫外后置換熱器3?2第一接口與第十電動三通閥F23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連接,且按空氣流向依次通過庫外側風機7、庫外前置換熱器3?1、庫外后置換熱器3?2按空氣流向依次排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冷藏與冷凍用同步雙循環復合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由壓縮機復合模塊Ⅰ、復合雙循環輔助模塊Ⅱ、車外冷熱復合模塊Ⅲ、車內冷熱復合模塊Ⅳ,復合雙循環功能切換控制及相應連接管道組成;所述壓縮機復合模塊Ⅰ包括由壓縮機子系統1-1、壓縮機子系統1-2組成的壓縮機復合分系統1、第一電動三通閥F11、第二電動三通閥F12、第三電動三通閥F1-1、第四電動三通閥F1-2;復合雙循環輔助模塊Ⅱ包括由輔助設備子系統2-1、輔助設備子系統2-2組成的輔助設備分系統2、第五電動三通閥F3-2、第六電動三通閥F2-4、第七電動三通閥F3-4、第八電動三通閥F4-3;庫外多功能同步雙循環模塊Ⅲ包括由車外側風機7、庫外前置換熱器3-1、庫外后置換熱器3-2組成的庫外分系統3、第九電動三通閥F13、第十電動三通閥F23、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組成;庫內多功能同步雙循環模塊Ⅳ包括由庫內側風機6、庫內前置換熱器4-1、庫內后置換熱器4-2組成的庫內分系統4、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1第一接口通過第一電動三通閥F11分別與第九電動三通閥F13、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連接;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2第一接口通過第二電動三通閥F12分別與第十電動三通閥F23、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連接;壓縮機子系統1-1第二接口通過第三電動三通閥F1-1分別與第九電動三通閥F13、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連接;所述壓縮機子系統1-2第二接口通過第四電動三通閥F1-2分別與第十電動三通閥F23、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連接;所述輔助設備子系統2-1的第一接口通過第五電動三通閥F3-2分別與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連接;所述輔助設備子系統2-2的第一接口通過第六電動三通閥F2-4分別與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連接;輔助設備子系統2-1的第二接口通過第七電動三通閥F3-4分別與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連接;輔助設備子系統2-2的第二接口通過第八電動三通閥F4-3分別與第十一電動三通閥F32、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連接;所述庫內前置換熱器4-1第一接口與第十四電動三通閥F14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五電動三通閥F41連接;庫內后置換熱器4-2第一接口與第十三電動三通閥F24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六電動三通閥F42連接,且庫內側風機6、庫內前置換熱器4-1、庫內后置換熱器4-2按空氣流向依次排列;所述庫外前置換熱器3-1第一接口與第九電動三通閥F13連接,第二接口與第十二電動三通閥F31連接;庫外后置換熱器3-2第一接口與第十電動三通閥F23連接,第二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光輝劉恩海楊鳳葉
    申請(專利權)人:中原工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无码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 免费看国产成年无码AV片|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成人A片产无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