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rbine bearing shell, a heat insulation flow passage and an engine with the same, relat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gines. The turbine casing includes a first channel insulation insulation board, insulation board, second third thermal insulation plate and a casing; the casing is arrang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mounting edge and second mounting edge; one end of the first heat insulation plate and the first mounting edg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ne end of the second lap heat insulation plate and the first heat insulation plate; the other end of one end of the third insulating board and the insulating plate seco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insula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mounting edge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first insulation board, heat insulation plate second and two insulation board with the casing to form a cooling cavity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firstly, the heat insulation plate is overlapped with the second heat insulating plate, so that the heat assist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asing can be satisfied, and the cooling of the bearing shell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earing case can be improve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及具有其的發動機
本專利技術涉及發動機
,具體涉及一種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及具有其的發動機。
技術介紹
航空發動機渦輪承力機匣內環、外環與連接支板多為一體化鑄造結構,同時承受熱應力與機動載荷的承力機匣是發動機薄弱結構之一。由于流道平順性、熱變形協調、可裝配性及結構尺寸的限制,承力機匣內環、外環隔熱流道與機匣安裝邊的連接處以及內環、外環隔熱流道與支板隔熱罩的連接處多為搭接結構,且多采用周向分段結構,無法構造支板冷卻腔,導致冷卻式承力機匣結構無法實現,其使用壽命有限。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及具有其的發動機,以解決或至少減輕
技術介紹
中所存在的至少一處的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隔熱板、第二隔熱板、第三隔熱板及承力機匣;所述承力機匣在其軸向設置有第一安裝邊和第二安裝邊;所述第一隔熱板為環形結構,第一隔熱板的軸向一端與所述第一安裝邊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隔熱板為環形結構,第二隔熱板的軸向一端與所述第一隔熱板的軸向另一端搭接;所述第三隔熱板為環形結構,第三隔熱板的軸向一端與所述第二隔熱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三隔熱板的軸向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安裝邊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隔熱板、第二隔熱板及第二隔熱板與所述承力機匣在徑向形成冷卻空腔。優選地,所述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還包含密封圈及壓緊環,所述壓緊環在其軸向一端設置為環形平板,另一端設置為內凹弧形槽,所述環形平板與所述第一隔熱板靠近所述第二隔熱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內凹弧形槽與所述第一隔熱板相對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隔熱板(1)、第二隔熱板(2)、第三隔熱板(3)及承力機匣(4);所述承力機匣(4)在其軸向設置有第一安裝邊(41)和第二安裝邊(42);所述第一隔熱板(1)為環形結構,第一隔熱板(1)的軸向一端與所述第一安裝邊(4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隔熱板(2)為環形結構,第二隔熱板(2)的軸向一端與所述第一隔熱板(1)的軸向另一端搭接;所述第三隔熱板(3)為環形結構,第三隔熱板(3)的軸向一端與所述第二隔熱板(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三隔熱板(3)的軸向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安裝邊(4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隔熱板(1)、第二隔熱板(2)及第二隔熱板(3)與所述承力機匣(4)在徑向形成冷卻空腔(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隔熱板(1)、第二隔熱板(2)、第三隔熱板(3)及承力機匣(4);所述承力機匣(4)在其軸向設置有第一安裝邊(41)和第二安裝邊(42);所述第一隔熱板(1)為環形結構,第一隔熱板(1)的軸向一端與所述第一安裝邊(4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隔熱板(2)為環形結構,第二隔熱板(2)的軸向一端與所述第一隔熱板(1)的軸向另一端搭接;所述第三隔熱板(3)為環形結構,第三隔熱板(3)的軸向一端與所述第二隔熱板(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三隔熱板(3)的軸向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安裝邊(4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隔熱板(1)、第二隔熱板(2)及第二隔熱板(3)與所述承力機匣(4)在徑向形成冷卻空腔(5)。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還包含密封圈(6)及壓緊環(7),所述壓緊環(7)在其軸向一端設置為環形平板,另一端設置為內凹弧形槽,所述環形平板與所述第一隔熱板(1)靠近所述第二隔熱板(2)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內凹弧形槽與所述第一隔熱板(1)相對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圈(6)安裝在所述密封槽內,并與所述第二隔熱板(2)的端部相抵觸。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渦輪承力機匣隔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6)為金屬密封圈,包含外層金屬包被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浩,楊利寧,程瑞罡,傅依順,袁昌,劉志江,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