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5281546 閱讀: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5 12:08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包括海洋平臺、導航纜、運輸裝置、接收艙、排水艙和水下空間站,所述導航纜分別與海洋平臺和接收艙連接,運輸裝置沿導航纜上下移動,運輸裝置從海洋平臺移動到接收艙內,接收艙關閉,排水艙排水,運輸裝置將運輸的物料送入到水下空間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以水下空間站為依托建立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成本低,方便快捷;可以實現水面水下物資定點投放,而且運輸系統及接收系統均水密,能夠實現物資的水密運輸,接收艙室與壓載艙室的分離有助于提高作業效率。

    Receiving device for underwater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eiving device for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under water, including offshore platform, navigation cable, transport device, receiving tank, tank and water drainage under the space station, the navigation cable respectively with the platform and the receiving compartment connected transport device along the cable navigation on mobile device from the mobile offshore platform, transportation to receive the cabin, the receiving compartment closed drainage, drainage tank, transport device to transport materials into the underwater space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of underwater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receiving device in the underwater space station reli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ceiving devic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under water, low cost, convenient and fast; can achieve surface water supplies and targeted deliver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receiving system are watertight, can realize the watertight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receiving compartment help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separation of ballast tank.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屬于海洋領域。
    技術介紹
    隨著陸地資源的不斷減少,世界各國紛紛將資源開發的目標轉向海洋。海洋占據地球表面積的71%,同時也孕育著大量的油氣等資源。迄今為止,人類對海洋的開發才剛剛起步,對于深海裝備的研究開發會逐漸深入,而海底空間站的建立勢必將成為人類開發海洋的重要舉措。水下垂直運輸系統及其接收裝置作為水下空間站物資、設備傳遞的介質,其將成為維持空間站長期運作的重要系統。海洋平臺作為海上油氣開采的重要海工裝備近幾年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技術已經變得成熟起來。張力腿平臺和半潛式平臺等通過錨泊系統實現海上定位,并為石油開采等工作提供作業平臺。然而,多數海洋平臺只具有向上運輸原油的立管系統,不具備可以為海底空間站提供補給物資運輸的能力。對海底進行物資輸送和回收時,目前采用的運輸裝置多為吊籃形式或者其他非水密結構,其海底接收裝置也無法做到水密性,整個運輸系統無法實現物資的水密運輸,并且,現今的運輸裝置多為一體化結構,不易于形成標準化的補給模式,只能向海底零散的補給物資。運輸設備的一端與運輸船連接,另一端連接在運輸裝置上,運輸裝置在海水中容易受到洋流或者海底水流的影響,不能保證物資精確投放到接收區域。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方便的實現水面與水下的物資運輸,且整個運輸系統將保證運輸物資的水密性。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包括海洋平臺、導航纜、運輸裝置、接收艙、排水艙和水下空間站,所述導航纜分別與海洋平臺和接收艙連接,運輸裝置沿導航纜上下移動,運輸裝置從海洋平臺移動到接收艙內,接收艙關閉,排水艙排水,運輸裝置將運輸的物料送入到水下空間站。作為優選,所述接收艙包含艙體、對艙體進行封閉或打開的液壓門和位于艙體底部的緩沖裝置,艙體底部設有與排水艙連通的排水口。作為優選,所述緩沖裝置包含緩沖平臺和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平臺通過若干個緩沖彈簧與艙體底部連接,緩沖平臺設有導纜孔穿過的孔。作為優選,所述排水口設有第一過濾網。作為優選,所述排水艙包含排水艙體、壓載泵、連接裝置和止回閥,所述排水艙體通過導流管與排水口連通,壓載泵位于排水艙體內,壓載泵通過連接裝置與止回閥連接,止回閥與排水艙體外連通,接收艙內的水通過導流管進入到排水艙體內,通過壓載泵將水壓入到止回閥內,從而排出到排水艙外。作為優選,所述壓載泵包含空心圓柱桶、位于空心圓柱桶內的折彎托架和壓載泵蓋板,所述折彎托架通過蓋板固定在空心圓柱桶上,在空心圓柱桶壁上設有蝶閥,在折彎托架內安裝有液壓提升裝置,液壓提升裝置通過伸縮彈簧與凹形板連接,凹形板與提升桿連接,提升桿穿過折彎托架后位于空心圓柱桶內,提升桿的末端與閥盤連接,空心圓柱桶的底部設有與連接裝置連通的開口。作為優選,所述連接裝置包含艙底連接管路和艙內連接管路,所述艙底連接管路位于排水艙體外,所述艙內連接管路位于排水艙體內,艙底連接管路一端與空心圓柱桶底部的開口連通,另一端與艙內連接管路的一端連通,艙內連接管路的另一端與止回閥連通。作為優選,所述止回閥包含止回閥閥體、止回閥閥蓋和彈簧蓋,所述止回閥閥體的底部與連接裝置連通,止回閥閥體的內壁設有圓環凸臺,圓環凸臺設有圓柱狀的閥芯,閥芯內安裝有止回彈簧,止回彈簧的頂部通過安裝在圓環凸臺上的彈簧蓋連接,彈簧蓋通過止回閥蓋板密封在止回閥閥體內,止回彈簧的底部與滑塊連接,滑塊的底部設有密封環,通過滑塊的上下移動達到切斷或導通連接裝置的目的,止回閥閥體與排水艙外導通。作為優選,所述止回閥閥體通過第二過濾網與排水艙艙體外連通。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具有以下優點:(一)以水下空間站為依托建立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成本低,方便快捷;(二)可以實現水面水下物資定點投放;(三)運輸系統及接收系統均水密,能夠實現物資的水密運輸;(四)接收艙室與壓載艙室的分離有助于提高作業效率;(五)接收裝置與垂直運輸系統共同組成標準化的運載單元,能夠實現標準化的運輸補給模式;(六)接收艙室內設有緩沖裝置,可以減小傳送裝置對接收裝置的沖擊,同時確保運輸物資的安全性;(七)排水裝置連接有止回閥,確保排水系統的安全性。附圖說明圖1為水下垂直運輸裝置示意圖;圖2為接收裝置接收艙室示意圖;圖3為接收裝置壓載艙室示意圖;圖4為緩沖裝置示意圖;圖5為緩沖裝置A-A向示意圖;圖6為過濾裝置示意圖;圖7為壓載泵結構放大示意圖;圖8為壓載泵B-B向示意圖;圖9為連接板與凹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0艙底管路連接示意圖;圖11艙內管路連接示意圖;圖12止回閥示意圖;圖13止回閥C-C向示意圖。其中:海洋平臺1、導航纜2、運輸裝置3、接收艙4、排水艙5、水下空間站6、液壓門41、接收艙艙壁42、緩沖裝置43、緩沖平臺431、緩沖彈簧432、導航纜穿孔433、導航纜固定端44、第一過濾網45、開孔平板451、鋼制濾網452、壓載泵51、連接裝置52、止回閥54、第二過濾網55、排水艙艙壁56、導流管57、第一螺母511、壓載泵蓋板512、折彎托架513、空心圓柱桶514、提升桿515、閥盤516、第二螺母517、凹形板518、液壓提升裝置519、第三螺母5110、蝶閥5111、肘板5151、連接板5152、第四螺母521、艙底連接管路522、第五螺母523、第六螺母531、艙內連接管路532、第七螺栓533、止回閥閥體541、第八螺母542、止回閥閥蓋543、彈簧蓋544、第九螺母545、止回彈簧546、滑塊547、密封環548、第十螺母549、水下空間站艙壁61、液壓門凹槽內壁62。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更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至13所示,本專利技術的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包括海洋平臺1、導航纜2、運輸裝置3、接收艙4、排水艙5和水下空間站6,所述導航纜2分別與海洋平臺1和接收艙4連接,導航纜2采用聚酯纖維纜材料,在保證材料強度的基礎上使得導航纜2自身濕重更小,運輸裝置3沿導航纜2上下移動,運輸裝置3從海洋平臺1移動到接收艙4內,實現水面與水下的物資運輸,接收艙4關閉,排水艙5排水,運輸裝置3將運輸的物料送入到水下空間站6。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接收艙4包含艙體、對艙體進行封閉或打開的液壓門41和位于艙體底部的緩沖裝置43,艙體底部設有與排水艙5連通的排水口,排水口設有第一過濾網45。所述緩沖裝置43包含緩沖平臺431和緩沖彈簧432,所述緩沖平臺431通過若干個緩沖彈簧432與艙體底部連接,緩沖平臺431設有導纜孔穿過的導航纜穿孔433,艙體底部設有導航纜固定端44。液壓門41使用高強度耐腐蝕材料,液壓門41打開時放置于由水下空間站艙壁61與液壓門凹槽內壁62組成的槽型空間內。接收艙艙壁42為防腐材料,其中有一面艙壁與水下空間站6艙壁公用。緩沖平臺431使用高強度、耐腐蝕、耐沖擊材料,緩沖彈簧432由于在水中作業,故選用耐腐蝕、高強度材料。緩沖平臺431與緩沖彈簧432的連接方式為焊接,即緩沖平臺431與彈簧是一個整體,為了便于緩沖裝置43的維修及更換,緩沖彈簧432與接收艙4艙壁的連接方式為非剛性固定連接。由A-A視圖可以看出緩沖平臺431為四方形,四個彈簧分別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海洋平臺、導航纜、運輸裝置、接收艙、排水艙和水下空間站,所述導航纜分別與海洋平臺和接收艙連接,運輸裝置沿導航纜上下移動,運輸裝置從海洋平臺移動到接收艙內,接收艙關閉,排水艙排水,運輸裝置將運輸的物料送入到水下空間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海洋平臺、導航纜、運輸裝置、接收艙、排水艙和水下空間站,所述導航纜分別與海洋平臺和接收艙連接,運輸裝置沿導航纜上下移動,運輸裝置從海洋平臺移動到接收艙內,接收艙關閉,排水艙排水,運輸裝置將運輸的物料送入到水下空間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艙包含艙體、對艙體進行封閉或打開的液壓門和位于艙體底部的緩沖裝置,艙體底部設有與排水艙連通的排水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裝置包含緩沖平臺和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平臺通過若干個緩沖彈簧與艙體底部連接,緩沖平臺設有導纜孔穿過的孔。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設有第一過濾網。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艙包含排水艙體、壓載泵、連接裝置和止回閥,所述排水艙體通過導流管與排水口連通,壓載泵位于排水艙體內,壓載泵通過連接裝置與止回閥連接,止回閥與排水艙體外連通,接收艙內的水通過導流管進入到排水艙體內,通過壓載泵將水壓入到止回閥內,從而排出到排水艙外。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垂直運輸系統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載泵包含空心圓柱桶、位于空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房善釗史騰飛管義鋒谷家揚李岳洋陳智同朱玥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科技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福利软件|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黄色成人网站免费无码av|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漫画|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 中文无码制服丝袜人妻av|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无码|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