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包括上箱體和下箱體;所述下箱體的左右兩側設有安全帶,所述安全帶的末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扣;所述上箱體的表面固定有打氣筒,所述上箱體上還設有充氣孔;所述上箱體、下箱體封閉成密閉空間。當發生翻船或者內澇或者洪水時,用戶可以將旅行箱通過安全帶背在身上或者系在身上,通過打氣筒向箱體內充氣,將旅行箱快速改裝為一個救生氣囊裝置,給用戶提供上升浮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穩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設計新穎,實用性強,易于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旅行箱機械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
技術介紹
旅行箱是是箱包中的一類。它包括有箱包體、伸縮拉桿和箱包底輪,因其使用方便而受到廣泛使用。旅行箱有著漫長的歷史。從僅供容納衣物的木箱、大皮箱,到如今形態各異的便攜式手提箱、拉桿箱,人們手中的旅行箱在不斷演進。然而,現有的旅行箱的救生功能較弱,如在乘船時,發生了翻船等事故后,游客身邊往往有旅行箱,而旅行箱就只成為了累贅,而不能為游客提供幫助,幫助游客脫離險境,如此就要求一種多功能的旅行箱,具備一定的救生功能,該問題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的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包括:上箱體和下箱體;所述下箱體的左右兩側設有安全帶,所述安全帶的末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扣;所述上箱體的表面固定有打氣筒,所述上箱體上還設有充氣孔;所述上箱體、下箱體封閉成密閉空間。優選的,所述上箱體包括上箱體底板、沿所述上箱體底板的周緣設置的上箱體側板,所述上箱體側板位于所述上箱體底板的同一側;所述下箱體包括下箱體底板、沿所述下箱體底板的周沿設置的下箱體側板,所述下箱體側板位于所述下箱體底板的同一側;所述下箱體與所述上箱體通過鉸鏈可轉動的連接;所述下箱體與所述上箱體可以緊密的扣合形成一密閉的空間;所述下箱體側板的外表面設有第一提手;還包括有收納裝置,所述收納裝置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箱體底板上;所述收納裝置由若干上下堆疊設置的儲物空間組成,所述儲物空間由下基板、上基板、沿所述下基板和上基板的周緣設置的柔性側板所圍成;所述下基板與上基板與所述下箱體底板平行設置;所述儲物空間的至少一個側面上還形成有取放物品的開口;所述上基板的寬度小于下基板的寬度;所述收納裝置的頂端設有方便拉伸所述儲物空間的第二提手;所述收納裝置與所述下箱體底板通過卡扣連接。優選的,所述下箱體內可拆卸的設有若干個所述收納裝置;各收納裝置在下箱體底板上均勻分布。優選的,所述上箱體與所述下箱體的連接處設有密封圈。優選的,所述上箱體底板的內側設有第一收納袋;所述上箱體的外側形成有第二收納袋。優選的,所述上箱體的外側固定設有指南針。優選的,所述上箱體的外側固定設有救生錘。優選的,所述下箱體內設有防毒面罩。優選的,所述下箱體內設有潛水設備。優選的,所述上箱體和下箱體采用碳纖維制成。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穩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設計新穎,實用性強,易于推廣應用。當發生翻船或者內澇或者洪水時,用戶可以將旅行箱通過安全帶背在身上或者系在身上,通過打氣筒向箱體內充氣,將旅行箱快速改裝為一個救生氣囊裝置,給用戶提供上升浮力,此外,通過設置救生錘,可以快速的打開車玻璃,從而快速從車內逃生,通過設置防毒面具用以逃離火災;通過設置設備用以在沉船后,借助充氣后的旅行箱和潛水設備,快速自救。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使用狀態示意圖;附圖標記:10、上箱體;11、上箱體底板;111、第一收納袋;112、指南針;113、第二收納袋;12、上箱體側板;20、下箱體;21、下箱體底板;22、下箱體側板;23、萬向輪;24、拉桿;221、第一提手;222、密碼鎖;30、收納裝置;301、上基板;3011、第二提手;302、下基板;303、柔性側板;91、安全帶;92、打氣筒;93、充氣孔。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參照圖1至圖2,圖1是本技術所述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使用狀態示意圖。本技術提供的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包括上箱體10和下箱體20;所述下箱體20的左右兩側設有安全帶91,所述安全帶91的末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扣;所述上箱體10的表面固定有打氣筒92,所述上箱體10上還設有充氣孔93;所述上箱體10、下箱體20封閉成密閉空間。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箱體10包括上箱體底板11、沿所述上箱體底板11的周緣設置的上箱體側板12,所述上箱體側板12位于所述上箱體底板11的同一側;所述下箱體20包括下箱體底板21、沿所述下箱體底板21的周沿設置的下箱體側板22,所述下箱體側板22位于所述下箱體底板21的同一側;所述下箱體20與所述上箱體10通過鉸鏈可轉動的連接;所述下箱體20與所述上箱體10可以緊密的扣合形成一密閉的空間;所述下箱體側板22的外表面設有第一提手221;還包括有收納裝置30,所述收納裝置30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箱體底板21上;所述收納裝置30由若干上下堆疊設置的儲物空間組成,所述儲物空間由下基板302、上基板301、沿所述下基板302和上基板301的周緣設置的柔性側板303所圍成;所述下基板302與上基板301與所述下箱體底板21平行設置;所述儲物空間的至少一個側面上還形成有取放物品的開口;所述上基板301的寬度小于下基板302的寬度;所述收納裝置30的頂端設有方便拉伸所述儲物空間的第二提手3011;所述收納裝置30與所述下箱體底板21通過卡扣連接。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下箱體20內可拆卸的設有若干個所述收納裝置30;各收納裝置30在下箱體底板21上均勻分布。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箱體10與所述下箱體20的連接處設有密封圈。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箱體底板11的內側設有第一收納袋111;所述上箱體10的外側形成有第二收納袋113。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箱體10的外側固定設有指南針112。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箱體10的外側固定設有救生錘。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下箱體20內設有防毒面罩。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下箱體20內設有潛水設備。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上箱體10和下箱體20采用碳纖維制成。所述便攜分層旅行箱還包括有設于下箱體側板22上的萬向輪2323。所述便攜分層旅行箱還包括有設于下箱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體和下箱體;所述下箱體的左右兩側設有安全帶,所述安全帶的末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扣;所述上箱體的表面固定有打氣筒,所述上箱體上還設有充氣孔;所述上箱體、下箱體封閉成密閉空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體和下箱體;所述下箱體的左右兩側設有安全帶,所述安全帶的末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扣;所述上箱體的表面固定有打氣筒,所述上箱體上還設有充氣孔;所述上箱體、下箱體封閉成密閉空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旅行箱機械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包括上箱體底板、沿所述上箱體底板的周緣設置的上箱體側板,所述上箱體側板位于所述上箱體底板的同一側;所述下箱體包括下箱體底板、沿所述下箱體底板的周沿設置的下箱體側板,所述下箱體側板位于所述下箱體底板的同一側;所述下箱體與所述上箱體通過鉸鏈可轉動的連接;所述下箱體與所述上箱體可以緊密的扣合形成一密閉的空間;所述下箱體側板的外表面設有第一提手;還包括有收納裝置,所述收納裝置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箱體底板上;所述收納裝置由若干上下堆疊設置的儲物空間組成,所述儲物空間由下基板、上基板、沿所述下基板和上基板的周緣設置的柔性側板所圍成;所述下基板與上基板與所述下箱體底板平行設置;所述儲物空間的至少一個側面上還形成有取放物品的開口;所述上基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宏才,
申請(專利權)人: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