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網球電子感應裝置,包括外殼,設于所述外殼內的網球距離感應器、數據處理模塊、數據比較模塊、數據中心、設置模塊、微控制器、電源模塊、蜂鳴器和振動器,外殼表面設有顯示屏和輸入數字鍵,通過網球距離感應器感應網球與人體的距離,經過數據處理模塊進行感應數據的處理后,經過數據比較模塊對其與通過輸入模塊輸入至數據中心的數據中心進行比較分析,達到數據中心的輸入數據時,通過微控制器控制蜂鳴器和振動器的鳴叫和振動的方式提醒本方需要做向后引拍技術,以此達到在來球處于上升期時完成擊球動作,提升擊球質量和動作定型。縮短掌握底線技術的時間,提高自身的反應能力的同時,增強動作預判的水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網球教學設備
,特別是指一種網球電子感應裝置。
技術介紹
在從事網球教學任務中,發現了學生網球擊球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擊球時間普遍偏晚,擊球點偏后,動作時常難以一氣呵成,特別是在底線技術的學習中,嚴重影響學習進度。也就是說對方向本方擊球后,本方首先需要做的是將球拍向后引,完成拉拍動作后才能打出有質量的回球,但問題出現在即便學生知道自己要提早引拍,可只要進行有球練習時還是依然會延遲引拍過程,此過程一直以來都是網球教學的難點之一。多數教師在教學中遇到類似情況時,會以口頭的形式告知學生,動作要提早做,但是什么時候來做,什么情況下來做,沒有進行細化,網球重量較大,速度較快,在教學的初級階段,特別是球快速飛行中難以把握引拍時間,教師的口頭指導往往難以達到理想效果,雖然也會進行一些細化,比如告知學生大概在來球飛到球網附近時,開始做引拍環節,但收到的效果仍然不夠理想,因為不同速度、角度和深度的來球各有不同,難以統一固定時間段,因此導致在底線教學中花費的學時過長,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技術成長進度過慢而下降,使得本來有興趣的學生轉移到其他項目。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網球電子感應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網球電子感應裝置,可以裝在身體任何部位,提醒學生何時開始向后引拍,隨后完成擊球動作,屬于輔助器械部分。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網球電子感應裝置,包括外殼,設于所述外殼內的網球距離感應器、數據處理模塊、數據比較模塊、數據中心、設置模塊、微控制器、電源模塊、蜂鳴器和振動器,外殼表面設有顯示屏和輸入數字鍵,其中,所述數據處理模塊的輸入端與網球距離感應器的輸出端連接,數據比較模塊的輸入端與數據處理模塊和數據中心的輸出端連接,數據中心的輸入端與設置模塊的一輸出端連接,設置模塊的另一輸出端與顯示屏連接,設置模塊的輸入端與輸入數字鍵連接,微控制器的輸入端與數據比較模塊的輸出端連接,微控制器的輸出端與蜂鳴器和振動器連接,所述蜂鳴器和振動器與電源模塊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網球距離感應器為紅外線感應器。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電源模塊為充電電池。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顯示屏為LCD顯示屏。本技術網球電子感應裝置,通過網球距離感應器感應網球與人體的距離,經過數據處理模塊進行感應數據的處理后,經過數據比較模塊對其與通過輸入模塊輸入至數據中心的數據中心進行比較分析,達到數據中心的輸入數據時,通過微控制器控制蜂鳴器和振動器的鳴叫和振動的方式提醒本方需要做向后引拍技術,以此達到在來球處于上升期時完成擊球動作,提升擊球質量和動作定型。縮短掌握底線技術的時間,提高自身的反應能力的同時,增強動作預判的水平。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網球電子感應裝置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外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網球電子感應裝置,包括外殼1,設于所述外殼1內的網球距離感應器2、數據處理模塊3、數據比較模塊4、數據中心5、設置模塊6、微控制器7、電源模塊8、蜂鳴器9和振動器10。其中,所述網球距離感應器2為紅外線感應器,用于感應網球與人體之間的距離。外殼1的表面設有顯示屏11和輸入數字鍵12,其中,所述數據處理模塊3的輸入端與網球距離感應器2的輸出端連接,數據比較模塊4的輸入端與數據處理模塊3和數據中心5的輸出端連接。數據中心5的輸入端與設置模塊6的一輸出端連接,設置模塊6的另一輸出端與顯示屏11連接,設置模塊6的輸入端與輸入數字鍵12連接,這里的顯示屏11為LCD顯示屏,可通過輸入數字鍵12和連接的設置模塊6輸入預設的距離數字至數據中心5。通過網球距離感應器2感應網球與人體的距離,經過數據處理模塊3進行感應數據的處理后,再經過數據比較模塊4對感應到的網球距人體的距離與數據中心5預設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而微控制器7的輸入端與數據比較模塊4的輸出端連接,微控制器7的輸出端與蜂鳴器9和振動器10連接,數據比較模塊4比較后通過微控制器7控制蜂鳴器9和振動器10的鳴叫和振動提醒,網球距離人體已達到預設距離,可以做向后引拍。蜂鳴器9和振動器10與電源模塊8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源模塊8為充電電池,用于供電給蜂鳴器9和振動器10,保證其正常工作。本技術網球電子感應裝置,通過網球距離感應器2感應網球與人體的距離,經過數據處理模塊3進行感應數據的處理后,經過數據比較模塊4對其與通過輸入模塊6輸入至數據中心5的數據中心進行比較分析,達到數據中心5的輸入數據時,通過微控制器7控制蜂鳴器9和振動器10的鳴叫和振動的方式提醒本方需要做向后引拍技術,以此達到在來球處于上升期時完成擊球動作,提升擊球質量和動作定型。縮短掌握底線技術的時間,提高自身的反應能力的同時,增強動作預判的水平。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網球電子感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設于所述外殼內的網球距離感應器、數據處理模塊、數據比較模塊、數據中心、設置模塊、微控制器、電源模塊、蜂鳴器和振動器,外殼表面設有顯示屏和輸入數字鍵,其中,所述數據處理模塊的輸入端與網球距離感應器的輸出端連接,數據比較模塊的輸入端與數據處理模塊和數據中心的輸出端連接,數據中心的輸入端與設置模塊的一輸出端連接,設置模塊的另一輸出端與顯示屏連接,設置模塊的輸入端與輸入數字鍵連接,微控制器的輸入端與數據比較模塊的輸出端連接,微控制器的輸出端與蜂鳴器和振動器連接,所述蜂鳴器和振動器與電源模塊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網球電子感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設于所述外殼內的網球距離感應器、數據處理模塊、數據比較模塊、數據中心、設置模塊、微控制器、電源模塊、蜂鳴器和振動器,外殼表面設有顯示屏和輸入數字鍵,其中,所述數據處理模塊的輸入端與網球距離感應器的輸出端連接,數據比較模塊的輸入端與數據處理模塊和數據中心的輸出端連接,數據中心的輸入端與設置模塊的一輸出端連接,設置模塊的另一輸出端與顯示屏連接,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偉,劉勁松,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師范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