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體溫表甩表器,包括甩表盤,所述甩表盤的周側固定有多個用于承載體溫表的體溫表筒,所述表盤為圓形的表盤,所述體溫表筒水平設置,且所述體溫表筒的筒口指向所述表盤的圓心,所述體溫表筒的筒口處還蓋設有筒蓋,所述甩表盤的下方還設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甩表盤的圓心處連接,且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軸線與所述甩表盤的圓面垂直。由于將體溫表筒橫向設置,在甩表盤轉動時,體溫計內的水銀所受到的離心力在水銀柱的延長方向上并指向水銀頭,從而提高了甩表器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體溫表甩表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技術介紹
體溫表使用前必須將上次使用后的讀數甩掉,否則可能會出現量取不準的情況,醫院中,因其病號數量多,體溫表作為一個基本的醫療裝置被頻繁使用,使用時,若采用人工進行甩表,耗費體力比較大,胳膊容易產生不適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體溫表甩表器能夠有效的對體溫表進行復位。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體溫表甩表器,包括甩表盤,所述甩表盤的周側固定有多個用于承載體溫表的體溫表筒,所述表盤為圓形的表盤,所述體溫表筒水平設置,且所述體溫表筒的筒口指向所述表盤的圓心,所述體溫表筒的筒口處還蓋設有筒蓋,所述甩表盤的下方還設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甩表盤的圓心處連接,且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軸線與所述甩表盤的圓面垂直。通常,多個所述體溫表筒可以均勻的繞所述甩表盤設置,且所述體溫表筒位于所述甩表盤的外側。進一步的,所述體溫表筒的數量可以為4個。優選的,所述體溫表筒通過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甩表盤上,所述固定架包括卡環、連接桿和擋板,所述卡環的數量至少為2個,其中一個卡環設置在所述連接桿的一端,且該卡環為第一卡環,所述擋板固定在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所有的所述卡環均勻分布在所述連接桿上,所有的所述卡環的中心點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所述直線與所述連接桿的軸線相平行,所述連接桿的軸線經過所述表盤的圓心,所有的所述卡環均位于所述連接桿的一側,所述連接桿的軸線垂直于所述擋板的平面,且所述卡環在所述擋板上投影位于所述擋板內;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甩表盤的外沿固定連接;所述體溫表筒的筒口處的外壁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卡環相配合的環槽,所述第一卡環與所述環槽卡接。通常,所述體溫表筒內可以設有軟性層。通常,可以沿所述體溫表筒的長度方向在所述體溫表筒內設有至少一個隔板將所述體溫表筒分割為多個腔室,每個所述腔室均與體溫表的尺寸相適應。通常,所述隔板可以徑向分布,且所述隔板的數量為2個,2個所述隔板之間的角度為90°。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由于將體溫表筒橫向設置,在甩表盤轉動時,體溫計內的水銀所受到的離心力在水銀柱的延長方向上并指向水銀頭,從而提高了甩表器的效率。固定架的設置,在表盤轉動時,防止體溫表筒受離心力而被甩出,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確保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電機;2、甩表盤;3、體溫表筒;4、連接桿;5、卡環;6、擋板。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體溫表甩表器,所述甩表盤2的周側固定有多個用于承載體溫表的體溫表筒3,所述表盤為圓形的表盤,所述體溫表筒3水平設置,且所述體溫表筒3的筒口指向所述表盤的圓心,所述體溫表筒3的筒口處還蓋設有筒蓋,所述甩表盤2的下方還設有電機1,所述電機1的輸出軸與所述甩表盤2的圓心處連接,且所述電機1的輸出軸的軸線與所述甩表盤2的圓面垂直。現有的體溫表甩表器在工作過程中,由于體溫表筒3的開口斜向上,在表盤轉動時,體溫計內的水銀所受到的離心力是水平向外,而水銀柱的方向是傾斜的(相對于向外的放向向下偏移),因而水銀只能沿著水銀柱的方向流動,在其流動方向所受到的力是水銀的離心力的一個分力(該分力小于水銀所受的離心力),因而不能將所有的離心力均用來將水銀送回水銀頭內,因而效率較低,固需要甩表器工作較長的時間,或者提高甩表器的轉速。而本技術中的體溫表筒3是水平設置的,進而保證在其內部放置體溫計時,體溫計也是水平設置的,這樣就保證水銀所受到的離心力與水銀柱的方向同向,因而效率更高。多個所述體溫表(優選4個)筒均勻的繞所述甩表盤2設置,且所述體溫表筒3位于所述甩表盤2的外側。專利技術人考慮到在甩表器工作時,體溫表筒3本身也受到離心力的影響,這就有可能將體溫表筒3甩出,因而還作以下改進。所述體溫表筒3通過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甩表盤2上,所述固定架包括卡環5、連接桿4和擋板6,所述卡環5的數量至少為2個,其中一個卡環5設置在所述連接桿4的一端,且該卡環5為第一卡環,所述擋板6固定在所述連接桿4的另一端,所有的所述卡環5均勻分布在所述連接桿4上,所有的所述卡環5的中心點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所述直線與所述連接桿4的軸線相平行,所述連接桿4的軸線經過所述表盤的圓心,所有的所述卡環5均位于所述連接桿4的一側,所述連接桿4的軸線垂直于所述擋板6的平面,且所述卡環5在所述擋板6上投影位于所述擋板6內;所述連接桿4的一端與所述甩表盤2的外沿固定連接;所述體溫表筒3的筒口處的外壁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卡環相配合的環槽,所述第一卡環與所述環槽卡接。簡單的說,每個所述體溫表筒3均通過一個固定架固定在甩表盤2上,而固定架固定在甩表盤2上,體溫表筒3固定在固定架上,這樣就間接的實現了體溫表筒3固定在甩表盤2上(剛性連接)。具體的說,體溫表筒3整體位于多個卡環5內,體溫表筒3外側的環槽與第一卡環卡接,這樣就實現了體溫表筒3的固定,但是如僅僅依靠第一卡環的卡接,其穩固性是不夠的(在甩表盤2轉動時,體溫表筒3容易被甩出),因而在連接桿4的另一端設置擋板6,這樣在甩表盤2轉動時,擋板6便可以托住體溫表筒3,進而防止體溫表筒3被甩出。需要說明的是,連接桿4的長度與體溫表筒3的長度相等,這樣就可保證在將體溫表筒3固定在固定架上時,確保體溫表筒3的后端與擋板6緊挨。其他設置:所述體溫表筒3內設有軟性層。軟性層的設置可有效保護體溫計,不會因彼此的碰撞或者體溫表與盒筒的內壁碰撞而產生破損。沿所述體溫表筒3的長度方向在所述體溫表筒3內設有至少一個隔板將所述體溫表筒3分割為多個腔室,每個所述腔室均與體溫表的尺寸相適應。隔板的設置,可以使得一個體溫表筒3內放置多個體溫計(每個腔室放置一個體溫計),增大了每次甩表的數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每個腔室放置一個體溫計,使得體溫表之間不接觸,防止在甩表過程中,體溫計之間碰撞的可能性。進一步的,所述隔板徑向分布,且所述隔板的數量為2個,2個所述隔板之間的角度為90°。本技術的工作過程為:先將體溫計放置到體溫表筒3內,再將體溫表筒3固定在固定架上,啟動電機1即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體溫表甩表器,包括甩表盤(2),所述甩表盤(2)的周側固定有多個用于承載體溫表的體溫表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盤為圓形的表盤,所述體溫表筒(3)水平設置,且所述體溫表筒(3)的筒口指向所述表盤的圓心,所述體溫表筒(3)的筒口處還蓋設有筒蓋,所述甩表盤(2)的下方還設有電機(1),所述電機(1)的輸出軸與所述甩表盤(2)的圓心處連接,且所述電機(1)的輸出軸的軸線與所述甩表盤(2)的圓面垂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體溫表甩表器,包括甩表盤(2),所述甩表盤(2)的周側固
定有多個用于承載體溫表的體溫表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盤為圓形
的表盤,所述體溫表筒(3)水平設置,且所述體溫表筒(3)的筒口指向
所述表盤的圓心,所述體溫表筒(3)的筒口處還蓋設有筒蓋,所述甩表盤
(2)的下方還設有電機(1),所述電機(1)的輸出軸與所述甩表盤(2)
的圓心處連接,且所述電機(1)的輸出軸的軸線與所述甩表盤(2)的圓
面垂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溫表甩表器,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體溫
表筒(3)均勻的繞所述甩表盤(2)設置,且所述體溫表筒(3)位于所述
甩表盤(2)的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體溫表甩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體溫表筒
(3)的數量為4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溫表甩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體溫表筒
(3)通過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甩表盤(2)上,所述固定架包括卡環(5)、
連接桿(4)和擋板(6),所述卡環(5)的數量至少為2個,其中一個卡
環(5)設置在所述連接桿(4)的一端,且該卡環(5)為第一卡環,所述
擋板(6)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建青,丁建華,
申請(專利權)人:王建青,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