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簡單的結構來提高緊固能力,而不會導致產品的大型化、重量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沖擊工具。沖擊扳手(1)具備:無刷馬達(8)、通過無刷馬達(8)的驅動而旋轉的主軸(69)、以及能夠伴隨著主軸(69)的旋轉而對砧臺(4)施加旋轉沖擊力的沖擊機構(10),在砧臺(4)內沿徑向形成有對砧臺與對砧臺(4)進行軸支承的軸襯(88)之間供給潤滑脂的潤滑脂供給孔(92),在砧臺(4)的與潤滑脂供給孔(92)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成收縮部(96),該收縮部(96)使相對于扭轉的斷面模數比潤滑脂供給孔(92)的形成部位的該斷面模數大從而使扭轉變形變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沖擊旋具、沖擊扳手等沖擊工具。
技術介紹
沖擊旋具等沖擊工具具備沖擊機構,該沖擊機構包括伴隨著馬達的驅動而旋轉的主軸、與主軸凸輪結合的錘子以及對錘子施力的螺旋彈簧,使錘子與成為最終輸出軸的砧臺卡合,若砧臺的扭矩增加,則通過沖擊機構使主軸的旋轉轉換為錘子的間歇的旋轉沖擊力(沖擊)而能夠施加于砧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67926號公報在上述以往的沖擊工具中,為了增大緊固能力,需要使錘子大型化,或使用輸出大的馬達來使轉速增加等,因此導致產品的大型化、重量化,從而使成本上升,而且使用的便利性變壞。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通過簡單的結構就能夠使緊固能力提高,而不導致產品的大型化、重量化的沖擊工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技術是一種沖擊工具,其具備:馬達;主軸,其通過馬達的驅動而旋轉;以及沖擊機構,其能夠伴隨著主軸的旋轉而對最終輸出軸施加旋轉沖擊力,且在最終輸出軸內沿徑向形成對最終輸出軸與最終輸出軸的軸承之間供給潤滑脂的油供給路徑,上述沖擊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最終輸出軸的與油供給路徑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成扭轉變形部,該扭轉變形部使下述式子中相對于扭轉的斷面模數比油供給路徑的形成部位的該斷面模數大。ω=(32/πd4)×(T/G)ω:單位長度的扭轉角,d:直徑,T:扭矩,G:橫向彈性系數(32/πd4):相對于扭轉的斷面模數(斷面極慣性矩的倒數)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技術是一種沖擊工具,其具備:馬達;主軸,其通過馬達的驅動而旋轉;以及沖擊機構,其能夠伴隨著主軸的旋轉而對最終輸出軸施加旋轉沖擊力,且在最終輸出軸的前端設置前端工具的安裝部,在最終輸出軸的與安裝部不同的位置形成扭轉變形部,該扭轉變形部使下述式子中相對于扭轉的斷面模數成為安裝部的該斷面模數的2倍以上。ω=(32/πd4)×(T/G)ω:單位長度的扭轉角,d:直徑,T:扭矩,G:橫向彈性系數(32/πd4):相對于扭轉的斷面模數(斷面極慣性矩的倒數)在技術方案1或2的結構的基礎上,技術方案3所記載的技術的特征在于,扭轉變形部是遍及最終輸出軸的整周而形成的收縮部。根據本技術,通過扭轉變形部的形成,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提高緊固能力而不使錘子大型化,也不使用輸出大的馬達。因此,在將鋼板彼此螺栓緊固的情況下等,在每一次沖擊的旋轉角度非常小時有效。另一方面,若為相同的緊固能力則能夠使用更小的錘子、輸出小的馬達,因此使產品的小型化、輕型化。根據技術方案3所記載的技術,在技術方案1或2的效果的基礎上,通過將扭轉變形部作為收縮部,能夠簡單地形成所希望的扭轉變形部。附圖說明圖1是沖擊扳手的側視圖。圖2是沖擊扳手的主視圖。圖3是沖擊扳手的縱剖視圖。圖4是沿圖3的A-A線的剖視圖。圖5是從后方觀察定子的立體圖。圖6A、圖6B、圖6C、圖6D是砧臺的說明圖,圖6A是主視圖,圖6B是后視圖,圖6C是通過斷面示出局部的側視圖,圖6D是俯視圖。附圖標記的說明1...沖擊扳手;2...主體;3...手柄;4...砧臺;5...安裝部;6...電池組;7...主體外殼;8...無刷馬達;9...錘子殼體;10...沖擊機構;30...定子;31...轉子;36...傳感器電路基板;37...短路部件;57...旋轉軸;69...主軸;70...行星架部;71...行星齒輪;77...錘子;78...滾珠;79...螺旋彈簧;80...爪;81...臂;90...潤滑脂儲留部;92...潤滑脂供給孔;94...安裝部;95...套筒;96...收縮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作為沖擊工具的一個例子的沖擊扳手的側視圖,圖2是主視圖,圖3是縱剖視圖。對該沖擊扳手1而言,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體2具有使手柄3向下形成的側面視T字狀,成為最終輸出軸的砧臺4從主體2的前端突出,在設置于手柄3的下端的安裝部5安裝有作為電源的電池組6。95是安裝于砧臺4的前端的套筒。主體2的外殼由在收納無刷馬達8的后方部分使手柄3延伸設置的合成樹脂制的主體外殼7、和組裝于主體外殼7的前方而收納沖擊機構10的金屬制的錘子殼體9構成。主體外殼7通過左右方向的螺釘11、11…將左右一對對開外殼7a、7b組裝而形成。在主體外殼7內錘子殼體9的后方,與錘子殼體9的后端嵌合的金屬制且朝后方成為凸狀的齒輪外殼12如圖4所示,被向各對開外殼7a、7b的內面突出地設置的保持肋7c、7c保持。在使設置于該齒輪外殼12的外周的肋13位于后凸臺7A、7A…與前凸臺9A、9A…之間的狀態下,通過多個(此處四個)的螺栓14、14…從后方結合,從而將主體外殼7與齒輪外殼12、錘子殼體9一體化,其中后凸臺7A、7A…以在主體外殼7的前端外面位于主視呈四邊形狀的角部的方式突出地設置,前凸臺9A、9A…同樣地以在錘子殼體9的后端外面位于主視呈四邊形狀的角部的方式突出地設置。這樣相對于金屬制的錘子殼體9擰入螺栓14,從而將主體外殼7與錘子殼體9穩固地結合,耐久性也提高。另外,主體外殼7由對開外殼7a、7b形成,因此容易進行布線。在手柄3的上部設置有使觸發器16朝前方突出的開關15、和馬達的正反切換按鈕17。在觸發器16的上方且在主體外殼7,形成有覆蓋錘子殼體9的下表面且比觸發器16更朝前方突出的延伸設置部18,在延伸設置部18的前端左右設置有對砧臺4的前方進行照射的LED19、19。這樣設置兩個LED19,從而照射范圍變大,在砧臺4安裝較大的套筒95也可無障礙地進行作業位置的照明。另一方面,安裝部5收納有控制電路基板20,該控制電路基板20保持于盤狀的殼體21并搭載了無刷馬達8的控制用的開關元件、微型計算機等。在控制電路基板20設置有具有沖擊力的切換按鈕、電池的剩余容量顯示燈等的開關面板22,經由設置于安裝部5的前部的窗23而露出。手柄3的下部與安裝部5通過如下方式連結,即在手柄3的下端突出地設置的連結部24組裝有形成安裝部5的左右的對開部5a、5b并通過螺釘25、25固定。在連結部24與安裝部5之間夾有彈性材料26,能夠將從手柄3朝安裝部5傳遞的沖擊、振動緩和。電池組6是通過相對于安裝部5從前方滑動而通過導軌彼此的嵌合來結合的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沖擊工具,其具備:馬達;主軸,其通過所述馬達的驅動而旋轉;以及沖擊機構,其能夠伴隨著所述主軸的旋轉而對最終輸出軸施加旋轉沖擊力,且在所述最終輸出軸內沿徑向形成對所述最終輸出軸與所述最終輸出軸的軸承之間供給潤滑脂的油供給路徑,所述沖擊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最終輸出軸的與所述油供給路徑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成扭轉變形部,該扭轉變形部使下述的式子中相對于扭轉的斷面模數比所述油供給路徑的形成部位的所述斷面模數大,ω=(32/πd4)×(T/G)ω:單位長度的扭轉角,d:直徑,T:扭矩,G:橫向彈性系數(32/πd4):相對于扭轉的斷面模數。
【技術特征摘要】
2014.11.20 JP 2014-2358151.一種沖擊工具,其具備:
馬達;
主軸,其通過所述馬達的驅動而旋轉;以及
沖擊機構,其能夠伴隨著所述主軸的旋轉而對最終輸出軸施加旋轉
沖擊力,且在所述最終輸出軸內沿徑向形成對所述最終輸出軸與所述最
終輸出軸的軸承之間供給潤滑脂的油供給路徑,
所述沖擊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最終輸出軸的與所述油供給路徑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
成扭轉變形部,該扭轉變形部使下述的式子中相對于扭轉的斷面模數比
所述油供給路徑的形成部位的所述斷面模數大,
ω=(32/πd4)×(T/G)
ω:單位長度的扭轉角,d:直徑,T:扭矩,G:橫向彈性系數
(32/πd4):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近藤友幸,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牧田,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