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屬于廚房用具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壓蓋式壓力鍋鍋身呈縮口結構,鍋身開口較小,使得鍋內取放食品很不方便等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鍋底、鍋身、鍋蓋、鍋耳、彈性梁及調節旋鈕,鍋底設置在鍋身下端,鍋身與鍋底之間設置有內腔,鍋身包括鍋身上部及鍋身下部,鍋身上部上設置有開口,鍋身開口處尺寸大于鍋身上部其它處的尺寸,鍋身開口處設置有一圈鍋沿,鍋沿的厚度大于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取放食物方便,材料利用率高,鍋蓋的剛性強,鍋底熱傳導均勻,密封圈密封性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廚房用具
,具體涉及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的壓蓋式壓力鍋主要包括鍋底、鍋身、鍋耳、鍋蓋、彈性梁及調節旋鈕等,現有的壓蓋式壓力鍋存在一些缺陷:鍋身鍋口口徑縮小即鍋口為縮口結構(用此種方式來增加鍋口處的強度),但上述設計的鍋口形狀,使得鍋內取放食品很不方便;鍋蓋一般呈弧面,剛性較弱,生產制造較費材料,增加了生產成本;密封圈為“O”形密封圈,密封性差;鍋底厚度較薄,導熱性能較差,導熱不均勻,且不能在電磁爐上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壓蓋式壓力鍋所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尤其是一種鍋口開口較大,使用較方便的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它包括鍋底、鍋身、鍋蓋、鍋耳、彈性梁及調節旋鈕,鍋底設置在鍋身下端,鍋身與鍋底之間設置有內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身包括鍋身上部及鍋身下部,鍋身上部上設置有開口,鍋身開口處尺寸大于鍋身上部其它處的尺寸,鍋身開口處設置有一圈鍋沿,鍋沿的厚度大于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鍋身開口處尺寸大于鍋身上部其它處的尺寸,這樣能方便食物的取放及平時鍋身的清理。且將鍋沿的厚度設置較厚(鍋沿的厚度大于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能確保壓力鍋在鍋沿處的強度符合設計要求。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鍋沿的厚度為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的兩倍或兩倍以上。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鍋身的橫截面呈圓環形,鍋底的橫截面呈圓形。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鍋身的內側孔徑自上而下逐漸減小。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為2.5mm~3.5mm。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鍋身下部的鍋壁厚度為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的0.5倍或以下。對鍋身下部強度要求沒有那么高,所以可以降低鍋身下部的鍋壁厚度,以便增加材料利用率。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鍋底的厚度大于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鍋蓋包括蓋體,蓋體包括頂面和側面,頂面為平面,側面為錐形面,頂面設置在側面的上端,側面下部的外周固定設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一圈密封圈安裝部,所述的密封圈安裝部包括均呈環狀的頂沿、內側沿和外側沿,內側沿和外側沿分別與頂沿的兩個側邊固定連接且向下延伸與頂沿一起形成U形凹槽,內側沿與蓋體的側面周向固連。將鍋蓋的頂面和側面分別設置成平面和錐形面,不僅節省了材料,同時在相同用料的情況下,鍋蓋的剛性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可以設計更高的壓力值。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外側沿的上端與頂沿固連,另一端向外傾斜延伸。這樣可以提高密封圈安裝部處的強度。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頂沿的上、下端面均為平面。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側面為圓臺面。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頂面、側面、頂沿、內側沿和外側沿為一體式結構。鍋蓋通過壓力機或液壓機成形后,再鍛打成形。如果功能相同,則用上述工藝加工的鍋蓋強度更好,可以更加省料。美觀度也得到了較大提高。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密封圈的截面呈“鴨頭”形,包括頭部、上顎和下顎,頭部卡設在上述密封圈安裝部的凹槽內,上顎與下顎均與頭部固連,上顎與下顎之間形成能彈性擴縮的鴨嘴口,上顎與內側沿貼合,下顎與鍋沿貼合,所述鴨嘴口與上述內腔連通。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頭部、上顎和下顎均為一體式結構。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的鴨嘴口呈“V”形,大端朝外。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上顎的端部設有向上翹起的彎頭。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所述鍋底外部復合連接有導磁金屬板,導磁金屬板與鍋底外部之間設置有鋁復底片,導磁金屬板與鋁復底片及鋁復底片與鍋底外部之間均通過釬劑釬料焊接。導磁金屬板使得該鍋能用于電磁爐上加熱,而鋁復底片能加熱儲能,使鍋底熱傳導均勻。釬焊的工藝能使導磁金屬板與鋁復底片及鋁復底片與鍋底外部之間結合的更牢靠。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導磁金屬板為導磁不銹鋼或不銹鐵。在上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中,導磁金屬板邊沿向上翻形成翻邊,翻邊的內側貼靠在鍋身外側。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的鍋身的開口處尺寸比鍋身上部其它各處的尺寸都大,可以方便將食物放進鍋內或從鍋內取出,另外這樣設置也能方便鍋身平常的清理;鍋沿的厚度大于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可以增加鍋沿處的強度以符合設計要求;鍋身下部的鍋壁厚度小于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可以增加材料利用率。2、鍋蓋頂面和側面分別設置成平面和錐形面,不僅節省了材料,且在相同用料的情況下,鍋蓋的剛性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可以設計更高的壓力值。3、鍋底的厚度大于鍋身上部的鍋壁厚度,可以增加鍋底的導熱性能,使鍋底熱傳導均勻;鍋底外部設置的導磁金屬板能使該鍋用于電磁爐上。4、密封圈的截面呈“鴨頭”形,與現有的“O”形密封圈相比密封性更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鍋底;2、鍋身;3、鍋蓋;4、鍋耳;5、彈性梁;6、調節旋鈕;7、密封圈;8、內腔;9、頂面;10、側面;11、密封圈安裝部;12、頂沿;13、內側沿;14、外側沿;15、凹槽;16、鍋身上部;17、鍋身下部;18、鍋沿;19、頭部;20、上顎;21、下顎;22、鴨嘴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它包括鍋底1、鍋身2、鍋蓋3、鍋耳4、彈性梁5及調節旋鈕6。鍋蓋3位于鍋身2上端,鍋蓋3上設置有密封圈7。鍋底1設置在鍋身2下端,鍋身2與鍋底1之間設置有內腔8,鍋身2的內側孔徑自上而下逐漸減小,鍋身2橫截面呈圓環形,鍋底1的橫截面呈圓形。鍋蓋3包括蓋體,蓋體包括頂面9和側面10,頂面9為平面,側面10為錐形面,本實施例的側面10為圓臺面。頂面9設置在側面10的上端,上述調節旋鈕6通過緊固件與頂面9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它包括鍋底(1)、鍋身(2)、鍋蓋(3)、鍋耳(4)、彈性梁(5)及調節旋鈕(6),鍋底(1)設置在鍋身(2)下端,鍋身(2)與鍋底(1)之間設置有內腔(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身(2)包括鍋身上部(16)及鍋身下部(17),鍋身上部(16)上設置有開口,鍋身(2)開口處尺寸大于鍋身上部(16)其它處的尺寸,鍋身(2)開口處設置有一圈鍋沿(18),鍋沿(18)的厚度大于鍋身上部(16)的鍋壁厚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它包括鍋底(1)、鍋身(2)、
鍋蓋(3)、鍋耳(4)、彈性梁(5)及調節旋鈕(6),鍋底(1)
設置在鍋身(2)下端,鍋身(2)與鍋底(1)之間設置有內腔(8),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身(2)包括鍋身上部(16)及鍋身下部(17),
鍋身上部(16)上設置有開口,鍋身(2)開口處尺寸大于鍋身上
部(16)其它處的尺寸,鍋身(2)開口處設置有一圈鍋沿(18),
鍋沿(18)的厚度大于鍋身上部(16)的鍋壁厚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鍋沿(18)的厚度為鍋身上部(16)的鍋壁厚度的
兩倍或兩倍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鍋身上部(16)的鍋壁厚度為2.5mm~3.5mm,
鍋底(1)的厚度大于鍋身上部(16)的鍋壁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鍋身下部(17)的鍋壁厚度為鍋身上部(16)
的鍋壁厚度的0.5倍或以下。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仿壓鑄壓蓋式壓力鍋,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鍋蓋(3)包括蓋體,蓋體包括頂面(9)和側
面(10),頂面(9)為平面,側面(10)為錐形面,頂面(9)設
置在側面(10)的上端,側面(10)下部的外周固定設有用于放
置密封圈(7)的一圈密封圈安裝部(11),所述的密封圈安裝部
(11)包括均呈環狀的頂沿(12)、內側沿(13)和外側沿(14),
內側沿(13)和外側沿(14)分別與頂沿(12)的兩個側邊固定
連接且向下延伸與頂沿(12)一起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挺,丁小孟,
申請(專利權)人:天喜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