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了一種簡易組合多功能沙發床,包括沙發座、靠背、附加床架和兩個扶手,靠背和沙發座連接成一體,形成沙發主體結構。附加床架與沙發座底面滑動連接,兩個所述扶手分別位于沙發座的左右兩邊,靠背包括由輕質材料制成的靠背板和附于靠背板上的靠背墊,扶手包括豎向并排設置的外扶手墊和內扶手墊,外扶手墊的上邊和內扶手墊的上邊轉動連接,內扶手墊的下邊與附加床架的左邊或右邊轉動連接,內扶手墊和外扶手墊的高度相等,內扶手墊和外扶手墊的高度之各等于沙發座長度的二分之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僅具備沙發和床的功能,而且無需單獨附加床墊,重量較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家具
,具體的涉及一種簡易組合多功能沙發床。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發展,如今城市居住空間越來越緊張,多功能家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中沙發床因其具有沙發和床的兩種功能,成為很多住戶,尤其是小居室住戶的必備家具?,F在的市場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沙發床,最普遍的沙發床設計思路是靠背可折疊,靠背放平時與沙發座一起實現床的功能,靠背豎起時便是普通沙發。然而,此類沙發床使用床的功能時,需要將沙發床移動到合適位置,床使用完畢后,還得再次移動沙發床歸位,不方便用戶使用,尤其是女士和小孩。市場上也有一種沙發床,是在沙發座底下附加一個可拉出的附加床,此類沙發床使用方便,但附加床功能單一,不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加重了沙發床的重量。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提供一種簡易組合多功能沙發床,不僅具備沙發和床的功能,而且無需單獨附加床墊,重量較輕。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簡易組合多功能沙發床,包括沙發座、靠背、附加床架和兩個扶手,所述靠背和沙發座連接成一體,形成沙發主體結構。所述附加床架與沙發座底面滑動連接,兩個所述扶手分別位于沙發座的左右兩邊,所述靠背包括由輕質材料制成的靠背板和附于靠背板上的靠背墊,所述扶手包括豎向并排設置的外扶手墊和內扶手墊,所述外扶手墊的上邊和內扶手墊的上邊轉動連接,所述內扶手墊的下邊與附加床架的左邊或右邊轉動連接,所述內扶手墊和外扶手墊的高度相等,所述內扶手墊和外扶手墊的高度之各等于沙發座長度的二分之一。沙發靠背不是沙發床的承力主體,用輕質材料制成靠背板,在靠背板上附著一個靠背墊,即滿足了靠背柔軟的需求,又使本技術的重量較輕,便于搬運。本技術需要使用其床的功能時,將附加床架拉出,扶手便跟隨附加床架移出,然后將內扶手墊轉向水平,使其貼合于附加床架上,再將外扶手墊翻轉180度,左、右兩邊的內扶手墊和外扶手墊拼接成一個整體床墊。本技術中扶手具備可轉換成床墊的功能,從而即節省材料,又不額外加重沙發床的重量,而且使用較為方便。進一步的,所述外扶手墊和內扶手墊均包括軟墊層和硬墊層,所述外扶手墊的硬墊層位于扶手外側,所述內扶手墊的硬墊層位于扶手內側。沙發床的扶手需要有一定硬度,而床墊也不宜太軟,在外扶手墊的外側設置一硬墊層,便可實現扶手和床墊的上述需求。進一步的,所述外扶手墊靠近靠背一面設置有固定帶,所述靠背與扶手相鄰位置處設置有與固定帶匹配的固定扣。因內扶手墊和附加床架是轉動連接,為保障本技術處于沙發狀態下的穩定性,用簡單的固定帶和固定扣配合可將扶手有效固定。進一步的,所述扶手還包括扶手包罩,所述扶手上邊對應的扶手包罩外側設置有小枕頭,所述小枕頭與扶手包罩可拆卸連接。扶手包罩一是起裝飾作用,另外也有保護扶手,亦即保護床墊的作用。而小枕頭不僅使人坐或躺在沙發上休息時更加舒適,而且當將作為床使用時,拆下小枕頭便可,無需另外備用枕頭,進一步體現了本技術組成部分的多用途性。進一步的,所述沙發座底面設的左右兩邊設置有滑輪,所述附加床架的左右兩邊設置有與滑輪配合的滑軌,滑輪與滑軌配合,可較輕松的滑動附加床架。進一步的,所述附加床架包括支撐網、擋板和床支撐腳,所述滑輪設置于支撐網的左右兩邊,所述擋板設置于支撐網遠離靠背的一邊,所述床支撐腳設置于支撐網的底面。當本技術處于沙發狀態時,擋板遮擋住附加床架,使本技術美觀大方,床支撐腳增強附加床架使用時的穩定性。進一步的,所述床支撐腳與支撐網之間轉動連接,使床支撐腳可收放,增強本技術的美感。進一步的,所述沙發座底面的四個角部各設置有一個沙發腿,支撐網上開設有兩個供沙發腿通過的缺口,在沙發腿的支撐下,沙發座與地板有一定距離,起到防潮作用。進一步的,所述沙發腿底端設置有像膠墊,以增大沙發腿與地板的摩擦力,也對地板有保護作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1)本技術可將扶手轉換為床墊,即減小材料浪費,又不增加額外的重量;(2)本技術扶手外層為硬墊層,滿足了扶手和床墊不易過軟的需求;(3)本技術中的小枕頭,提高人坐或躺在沙發上休息時的舒適感,而且在作為床使用時,可充當床上的枕頭使用。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附加床架半拉開狀態俯視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附加床架全拉開狀態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附加床架全拉開狀態右視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處于沙發狀態正面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處于沙發狀態右視圖;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沙發座,2-靠背,3-附加床架,4-扶手,5-固定帶,6-小枕頭,7-沙發腿,21-靠背板,22-靠背墊,31-支撐網,32-擋板,33-床支撐腳,41-外扶手墊,42-內扶手墊,43-硬墊層,44-軟墊層,71-像膠墊。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實施例1: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簡易組合多功能沙發床,包括沙發座1、靠背2、附加床架3和兩個扶手4,靠背2和沙發座1連接成一體,形成沙發主體結構。附加床架3與沙發座1底面滑動連接,扶手4分別位于沙發座1的左右兩邊,靠背2包括由輕質材料制成的靠背板21和附于靠背板上的靠背22墊,扶手4包括豎向并排設置的外扶手墊41和內扶手墊42,外扶手墊41的上邊和內扶手墊42的上邊轉動連接,內扶手墊42的下邊與附加床架3的左邊或右邊轉動連接,內扶手墊42和外扶手墊41的高度相等,內扶手墊42和外扶手墊41的高度之各等于或小于沙發座長度的二分之一。沙發靠背2不是沙發床的承力主體,用輕質材料制成靠背板21,在靠背板21上附著一個靠背墊22,即滿足了靠背2柔軟的需求,又使本技術的重量較輕,便于搬運。本技術需要使用其床的功能時,將附加床架3拉出,扶手4便跟隨附加床架3移出,然后將內扶手墊42轉向水平,使其貼合于附加床架3上,再將外扶手墊41翻轉180度,左、右兩邊的內扶手墊42和外扶手墊拼41接成一個整體床墊。本技術中扶手4具備可轉換成床墊的功能,從而即節省材料,又不額外加重沙發床的重量,而且使用較為方便。實施例2:如圖1至圖5所示,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本實施例2作進一步的優化。在本實施例中,外扶手墊41和內扶手墊42均包括軟墊層44和硬墊層43,外扶手墊41的硬墊層43位于扶手4外側,內扶手墊42的硬墊層43位于扶手4內側。沙發床的扶手4需要有一定硬度,而床墊也不宜太軟,在外扶手墊41的外側設置一硬墊層43,便可實現扶手4和床墊的上述需求。實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簡易組合多功能沙發床,包括沙發座(1)、靠背(2)、附加床架(3)和兩個扶手(4),所述靠背(2)和沙發座(1)連接成一體,所述附加床架(3)與沙發座(1)底面滑動連接,兩個所述扶手(4)分別位于沙發座(1)的左右兩邊,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包括由輕質材料制成的靠背板(21)和附于靠背板上的靠背墊(22),所述扶手(4)包括豎向并排設置的外扶手墊(41)和內扶手墊(42),所述外扶手墊(41)的上邊和內扶手墊(42)的上邊轉動連接,所述內扶手墊(42)的下邊與附加床架(3)的左邊或右邊轉動連接,所述內扶手墊(42)和外扶手墊(41)的高度相等,所述內扶手墊(42)和外扶手墊(41)的高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沙發座(1)長度的二分之一。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簡易組合多功能沙發床,包括沙發座(1)、靠背(2)、附加床架(3)和兩個扶手(4),所述靠背(2)和沙發座(1)連接成一體,所述附加床架(3)與沙發座(1)底面滑動連接,兩個所述扶手(4)分別位于沙發座(1)的左右兩邊,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包括由輕質材料制成的靠背板(21)和附于靠背板上的靠背墊(22),所述扶手(4)包括豎向并排設置的外扶手墊(41)和內扶手墊(42),所述外扶手墊(41)的上邊和內扶手墊(42)的上邊轉動連接,所述內扶手墊(42)的下邊與附加床架(3)的左邊或右邊轉動連接,所述內扶手墊(42)和外扶手墊(41)的高度相等,所述內扶手墊(42)和外扶手墊(41)的高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沙發座(1)長度的二分之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組合多功能沙發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扶手墊和內扶手墊均包括硬墊層(43)和軟墊層(44),所述外扶手墊(41)的硬墊層(43)位于扶手外側,所述內扶手墊(42)的硬墊層(43)位于扶手內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簡易組合多功能沙發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扶手墊(41)靠近靠背(2)一面設置有固定帶(5),所述靠背(2)上與扶手(4)相鄰位置處設置有與固定帶(5)匹配的固定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洪,鄧章明,
申請(專利權)人:德陽凱達門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