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階梯型板條,其橫截面上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平行,第四平面為底面,當第四平面為水平面時,第一傾斜面一端連接第四平面一端,且第一傾斜面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第一平面一端連接,第二傾斜面一端連接第一平面另一端,且第二傾斜面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第二平面一端連接,第三傾斜面一端連接第二平面另一端,且第三傾斜面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第三平面一端連接,第四傾斜面一端連接第三平面另一端,且第四傾斜面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第四平面另一端連接,通過改變得到的板條形狀來提高出材率。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階梯型板條半成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木材切削成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階梯型板條半成品及其階梯型板條。
技術介紹
木材是能夠次級生長的植物,如喬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質化組織。這些植物在初生生長結束后,根莖中的維管形成層開始活動,向外發展出韌皮,向內發展出木材。木材是維管形成層向內的發展出植物組織的統稱,包括木質部和薄壁射線。木材對于人類生活起著很大的支持作用。我國人均木材的占有量偏少,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木材的吞吐量巨大,因此每年不得不大量依賴進口,而目前切削木料所用的刀具為直角刀,角度為90°,這種直角刀只能夠切削出方正的木料,其制材方式的出材率為一般為56.62%,出材率較低,對木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階梯型板條,以提高出材率,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階梯型板條,以提高出材率。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階梯型板條半成品。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階梯型板條,其橫截面包括第一傾斜面、第二傾斜面、第三傾斜面、第四傾斜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平行,所述第四平面為底面,當所述第四平面為水平面時,所述第一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平面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傾斜面的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所述第一平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傾斜面的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所述第二平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三傾斜面的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所述第三平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四傾斜面的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所述第四平面的另一端連接。優選的,上述第一傾斜面與所述第一平面的內夾角為101°。優選的,上述第二傾斜面與所述第二平面的內夾角為101°。優選的,上述第三傾斜面與所述第二平面的內夾角為101°。優選的,上述第四傾斜面與所述第三平面的內夾角為101°。優選的,上述第二平面的寬度為23mm。優選的,上述第四平面的寬度為37mm。優選的,上述第一傾斜面的豎直面投影高度為7.3mm,所述第二傾斜面的豎直面投影高度為7.4mm。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階梯型板條半成品,包括兩個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階梯型板條,兩個所述階梯型板條的第四平面對準貼合且為一體式結構。優選的,上述的階梯型板條半成品自身材質為木心軸。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階梯型板條,其橫截面包括第一傾斜面、第二傾斜面、第三傾斜面、第四傾斜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平行,所述第四平面為底面,當所述第四平面為水平面時,所述第一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平面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傾斜面的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所述第一平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傾斜面的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所述第二平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三傾斜面的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所述第三平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四傾斜面的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所述第四平面的另一端連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階梯型板條的形狀與傳統的方形板條不同,通過改變得到的板條的形狀來提高出材率。以原料木心軸半徑為19.5mm為例,其能夠制得的最大的方形木料的橫截面的長度為23mm,寬度為14.7mm,其能夠制得的最大的階梯型板條8的尺寸為,第一傾斜面1與第一平面5的內夾角為101°,第二傾斜面2與第二平面6的內夾角為101°,第三傾斜面3與第二平面6的內夾角為101,第四傾斜面4與第三平面7的內夾角為101°,第二平面5的寬度為23mm,第四平面的寬度為37mm,第一傾斜面1的豎直面投影高度為7.3mm,第二傾斜面2的豎直面投影高度為7.4mm。兩種制材方式的出材率可由下式計算:X1=S1/SX2=S2/S式中:X1——傳統方形制材方式出材率(%)X2——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出材率(%)S——木軸圓形橫截面面積(mm2)S1——傳統方形制材方式橫截面面積(mm2)S2——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橫截面面積(mm2)木軸圓形橫截面的面積由下式計算S=π·r2=3.14×19.52≈1194(mm2)式中:r——木軸圓形橫截面半徑(mm)傳統方形制材方式橫截面的面積由下式計算S1=2l·w=2×23×14.7≈676(mm2)式中:l——傳統方形制材方式橫截面長度(mm)w——傳統方形制材方式橫截面寬度(mm)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橫截面的面積由下式計算S2=2(T1+T2)式中:T1——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橫截面上半部分梯形面積(mm2)T2——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橫截面下半部分梯形面積(mm2)根據各部分尺寸可以算出T1=7.4×tan(101°-90°)×7.4+23×7.4≈181(mm2)T2=37×7.3-7.3×tan(101°-90°)×7.3≈260(mm2)將數值代入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橫截面面積計算公式S2=2(T1+T2)≈2×(181+260)=882(mm2)故兩種制材方式的出材率如下X1=S1/S≈676/1194≈56.62%X2=S2/S≈882/1194≈73.87%按照生產1萬立方米的板條計算,需消耗的木軸材積由下式計算V1=10000/X1≈10000/0.5662≈17661.6(m3)V2=10000/X2≈10000/0.7387≈13537.3(m3)式中:V1——傳統方形制材方式生產1萬立方米板條所需木軸材積(m3)V2——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生產1萬立方米板條所需木軸材積(m3)通過計算可以看出,得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階梯型板條的出材率為73.87%,傳統方形制材方式的出材率為56.62%,出材率提高了17.25%,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的出材率為傳統方形制材方式的出材率的1.3倍。按照生產1萬立方米的板條計算,傳統方形制材方式需消耗木軸材積約1.8萬立方米,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需消耗木軸材積約1.4萬立方米,新型階梯形制材方式節約成材用量約0.4萬立方米,以每立方米楊木原木價格650元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階梯型板條,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包括第一傾斜面、第二傾斜面、第三傾斜面、第四傾斜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平行,所述第四平面為底面,當所述第四平面為水平面時,所述第一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平面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傾斜面的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所述第一平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傾斜面的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所述第二平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三傾斜面的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所述第三平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四傾斜面的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所述第四平面的另一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階梯型板條,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包括第一傾斜面、第二傾斜
面、第三傾斜面、第四傾斜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
其中,
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平行,
所述第四平面為底面,當所述第四平面為水平面時,
所述第一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平面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傾斜面的
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所述第一平面的一端連接,
所述第二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傾斜面
的另一端內斜向上延伸并與所述第二平面的一端連接,
所述第三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三傾斜面
的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所述第三平面的一端連接,
所述第四傾斜面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平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四傾斜面
的另一端外斜向下延伸并與所述第四平面的另一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階梯型板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傾斜面與
所述第一平面的內夾角為101°。
3.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浩,史貴福,劉漢戈,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省云山木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