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的耦合器,由同軸安裝的電能發射組件和電能拾取組件組成;其中所述的電能發射組件包括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外側貼有第一發射電容板;所述的外殼附罩內側貼有第二發射電容板;所述的第一發射電容板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一發射電容板;所述的第二發射電容板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二發射電容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能強化耦合電容,具有效消除電磁干擾、避免線圈發熱損耗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的耦合器。
技術介紹
目前,非接觸式電能傳輸技術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其傳輸方式主要以電磁感應為主。然而,這種傳輸方式采用兩線圈進行電磁耦合,其耦合系數一般比較低;由于線圈之間的間隙不可避免,磁場在空間分布成發散狀,對周圍空間產生較大的電磁干擾;此外,由于線圈中輸入的是高頻交流電,線圈的交流電阻較大,會引起嚴重的線圈發熱,系統的傳輸功率和效率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非接觸式電能傳輸技術的存在較大電磁干擾、線圈發熱損耗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的耦合器,能強化耦合電容,具有效消除電磁干擾、避免線圈發熱損耗的特點。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的耦合器,由同軸安裝的電能發射組件和電能拾取組件組成;其中所述的電能發射組件包括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發射極端蓋、輸入線接頭、電源控制電路板、電源轉換電路板、屏蔽板、外殼附罩、第一發射電容板、第二發射電容板;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的杯口處安裝有發射極端蓋后形成發射電路腔,所述的發射電路腔內安裝有電源控制電路板和電源轉換電路板;所述的電源轉換電路板背面貼有屏蔽板,以減小電源轉換電路板對電源控制電路板的電磁干擾。所述的發射極端蓋端面與輸入線接頭通過螺紋連接,將外部電源線引入發射電路腔中,連接到電源控制電路板和電源轉換電路板。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外側凸緣上通過螺絲固定安裝有外殼附罩;且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外側貼有第一發射電容板;所述的外殼附罩內側貼有第二發射電容板;所述的第一發射電容板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一發射電容板;所述的第二發射電容板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二發射電容板,以強化耦合電容。所述的電能拾取組件包括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拾取極端蓋、整流電路板、輸出線接頭、第一拾取電容板、第二拾取電容板;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和外殼附罩之間安裝有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的上端壁面,所述的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與拾取極端蓋相連后形成拾取電路腔,所述的拾取電路腔內安裝有整流電路板;所述的拾取極端蓋端面與輸出線接頭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的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上端壁面的內側和外側分別貼有第一拾取電容板和第二拾取電容板;所述第一拾取電容板與第一發射電容板正對安裝;所述的第二拾取電容板與第二發射電容板正對安裝;所述的第一拾取電容板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一拾取電容板;所述的第二拾取電容板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二拾取電容板,以強化耦合電容。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為尼龍絕緣材料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所述的外殼附罩為尼龍絕緣材料的外殼附罩;以避免對耦合電容產生影響。所述的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為尼龍絕緣材料的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以避免對耦合電容產生影響。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采用電容耦合方式進行非接觸式電能傳輸,避免了電磁耦合傳輸所引起的電磁干擾、線圈損耗等問題,使非接觸式電能傳輸系統更加高效、可靠。(2)本技術采用發射電容板和拾取電容板同軸安裝的方式,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能強化耦合電容,耦合器設計成杯形結構,可使系統獲得穩定的傳輸性能。附圖說明圖1為電容耦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耦合電容結構A部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的耦合器,由同軸安裝的電能發射組件和電能拾取組件組成;其中所述的電能發射組件包括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發射極端蓋2、輸入線接頭3、電源控制電路板4、電源轉換電路板5、屏蔽板6、外殼附罩7、第一發射電容板12、第二發射電容板15;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的杯口處安裝有發射極端蓋2,所述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與發射極端蓋2之間的區域形成發射電路腔16,所述的發射電路腔16內安裝有電源控制電路板4和電源轉換電路板5;所述的電源轉換電路板5背面貼有屏蔽板6,以減小電源轉換電路板5對電源控制電路板4的電磁干擾。所述的發射極端蓋2端面與輸入線接頭3通過螺紋連接,將外部電源線引入發射電路腔16中,連接到電源控制電路板4和電源轉換電路板5。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外側凸緣上通過螺絲固定安裝有外殼附罩7;且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外側貼有第一發射電容板12;所述的外殼附罩7內側貼有第二發射電容板15;所述的第一發射電容板12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一發射電容板;所述的第二發射電容板15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二發射電容板,以強化耦合電容。所述的電能拾取組件包括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8、拾取極端蓋9、整流電路板10、輸出線接頭11、第一拾取電容板13、第二拾取電容板14;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和外殼附罩7之間安裝有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8的上端壁面18,所述的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8與拾取極端蓋9相連,所述的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8與拾取極端蓋9之間的區域形成拾取電路腔17,所述的拾取電路腔17內安裝有整流電路板10;所述的拾取極端蓋9端面與輸出線接頭11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的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8上端壁面18的內側和外側分別貼有第一拾取電容板13和第二拾取電容板14;所述第一拾取電容板13與第一發射電容板12正對安裝;所述的第二拾取電容板14與第二發射電容板15正對安裝;所述的第一拾取電容板13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一拾取電容板;所述的第二拾取電容板14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二拾取電容板,以強化耦合電容。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為尼龍絕緣材料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所述的外殼附罩7為尼龍絕緣材料的外殼附罩;以避免對耦合電容產生影響。所述的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8為尼龍絕緣材料的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以避免對耦合電容產生影響。本實施例中,通過電能發射組件和電能拾取組件之間的耦合電容形成高頻交流電的傳輸通道進行非接觸式電能傳輸。電能發射組件和電能拾取組件同軸安裝,拾取極外殼8的上端壁面18插入發射極外殼1和外殼附罩7之間,使第一發射電容板12與第一拾取電容板13、第二發射電容板15與第二拾取電容板14分別形成耦合電容。輸入線接頭3將外部直流電源引入至發射電路腔中,連接到電源控制電路板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的耦合器,其特征在于,由同軸安裝的電能發射組件和電能拾取組件組成;其中所述的電能發射組件包括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的杯口處安裝有發射極端蓋(2)后形成發射電路腔(16),所述的發射電路腔(16)內安裝有電源控制電路板(4)和電源轉換電路板(5);所述的電源轉換電路板(5)背面貼有屏蔽板(6);所述的發射極端蓋(2)端面與輸入線接頭(3)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外側凸緣上通過螺絲固定安裝有外殼附罩(7);且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外側貼有第一發射電容板(12);所述的外殼附罩(7)內側貼有第二發射電容板(15);所述的第一發射電容板(12)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一發射電容板;所述的第二發射電容板(15)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二發射電容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的耦合器,其特征在于,由同軸安
裝的電能發射組件和電能拾取組件組成;其中所述的電能發射組件包括呈杯形的發射極外
殼(1);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的杯口處安裝有發射極端蓋(2)后形成發射電路腔
(16),所述的發射電路腔(16)內安裝有電源控制電路板(4)和電源轉換電路板(5);所述的
電源轉換電路板(5)背面貼有屏蔽板(6);所述的發射極端蓋(2)端面與輸入線接頭(3)通過
螺紋連接;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外側凸緣上通過螺絲固定安裝有外殼附罩(7);
且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1)外側貼有第一發射電容板(12);所述的外殼附罩(7)內側
貼有第二發射電容板(15);所述的第一發射電容板(12)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
料鋯鈦酸鉛的第一發射電容板;所述的第二發射電容板(15)為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
緣材料鋯鈦酸鉛的第二發射電容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容板的銅箔表面噴涂高介電常數絕緣材料的耦合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電能拾取組件包括呈H形的拾取極外殼(8);所述的呈杯形的發射極外殼
(1)和外殼附罩(7)之間安裝有呈H形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健,殷偉宸,徐欄滔,徐藝洋,嚴佳琪,施志飛,毛國成,高奇峰,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