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水平雙頭冷鐓滑動頂針,包括柱形的本體,本體分成三段,依次為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都為圓柱形,上頂針和下頂針的長度相同,上頂針和下頂針的直徑相同,頂針座的直徑大于上頂針的直徑。由于頂針設置成雙頭結構后,能夠對定模進行雙向的冷鐓操作,并且利用一個方向冷鐓的動作將對面的工件從定模中頂出,達到充分利用資源和利用回程時間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冷鐓成型的頂針,具體涉及一種水平雙頭冷鐓滑動頂針。
技術介紹
冷鐓是利用模具在常溫下對金屬棒料鐓粗成形的鍛造方法。通常用來制造螺釘、螺栓、鉚釘等的頭部。可以減少或代替切削加工。鍛坯材料可以是銅、鋁、碳鋼、合金鋼、不銹鋼和鈦合金等,材料利用率可達80~90%。冷鐓多在專用的冷鐓機上進行,便于實現連續、多工位、自動化生產。棒料由送料機構自動送出一定深度,切斷機構將其切斷成坯料,然后由夾鉗傳送機構依次送至聚積壓形和沖孔工位進行冷鐓成形。冷鐓的主要優點:冷鐓可加工成適用較小荷載和較短的跨度。通過冷鐓加工可以經濟地得到不同尋常的截面形狀,獲得令人滿意的強度重量比。考慮包裝和運輸的緊密型,可生產可嵌套的截面。環境重力作用下無伸縮形變的影響。目前,在冷鐓加工中,常使用的裝置是彈簧沖模。一般的彈簧沖模豎向設置,其中設有一個兼作鐓頭的頂針。但是,為了嚴格控制冷鐓后的工件的尺寸,一般頂針伸入模腔中的長度是一個固定的值,剛好在頂針完全插入模腔后能夠將棒料冷鐓成工件。工件冷鐓成型后,需要將其從動模腔中取出,一般來說,形狀較為規整的工件能夠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從模腔中脫落,實現脫模操作。但是,對于特殊的工件在加工時,棒料經過冷鐓后,部分截面積變大,會在模腔中出現含料的現象。再加上工件自重較小,不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將工件從模腔中脫出。遇到這種工件時,在冷鐓后,需要將頂針從彈簧沖模中退出,用另一個較長頂桿插入模腔中,將工件頂出。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每次反復插入頂桿和頂針都面臨一個重新定位的問題,一旦定位不準,插入時會造成頂桿或頂針的偏斜甚至是折斷。再者,常用的冷鐓機構都是豎向設置,豎向設置主要是要充分利用設備的自重進行冷鐓操作。但是,豎向設置的冷鐓機構,不能有效地利用頂針回程的動作來進行更多的操作,實際上造成了時間和動力上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平雙頭冷鐓滑動頂針,采用改良的頂針結構,在冷鐓的過程中利用定模中的頂針完成對棒料的冷鐓和成型工件的推料動作。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水平雙頭冷鐓滑動頂針,包括柱形的本體,所述本體分成三段,依次為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所述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都為圓柱形,所述上頂針和下頂針的長度相同,所述上頂針和下頂針的直徑相同,所述頂針座的直徑大于上頂針的直徑。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時,將傳統的頂針設置成雙頭結構,并且將定模中的頂針從靜止狀態改為可運動的狀態。由于頂針設置成雙頭結構后,能夠對定模進行雙向的冷鐓操作,并且利用一個方向冷鐓的動作將對面的工件從定模中頂出,達到充分利用資源和利用回程時間的目的。具體的,頂針座只能夠在頂針座腔內滑動,并且在頂針座接觸到頂針座腔壁時,頂針座腔壁對頂針座有一個支撐和限位作用,使得頂針能夠承擔冷鐓的壓力,將該壓力傳遞到頂針座腔壁進而傳遞給水平固定的管體上。另一方面,頂針座在頂針座腔中滑動,其滑動的距離最終表現在另一側的頂針伸入頂針腔的長度上,當頂針最大伸入頂針腔時,將把頂針腔中已經成型的工件頂出,避免工件卡放在頂針腔中需要單獨的步驟和結構將其頂出,不僅節約了加工的步驟,還充分利用了加工過程中動模回程的間隙進行頂料操作,具有及其重要的進步意義。進一步改進方案,為了解決頂針座的加工和使用中的配合問題,所述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的中軸線共線。上述設置,能夠在加工中利用旋轉切割的方式加工出一體的頂針座和頂針結構,并且在使用中,頂針座腔與頂針座配合,使得頂針座施加在頂針座腔壁上的壓力較為均勻,防止造成局部應力集中。進一步改進方案,為了兼顧頂針座的和頂針的強度,并且需要設計合理的結構以尋求力學性能和加工成本的平衡,所述頂針座的直徑是上頂針直徑的兩倍。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上頂針的長度是頂針座長度的2倍。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一體成型。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水平雙頭冷鐓滑動頂針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頂針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附圖標記:上頂針1,頂針座2,下頂針3,定模4,頂針腔41,冷鐓腔42,頂針座腔43,鑲塊5,成型工件6。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水平雙頭冷鐓滑動頂針,分成了三段,從上倒下依次為上頂針1,頂針座2和下頂針3。其中,上頂針1,頂針座2和下頂針3一體成型的圓柱形,并且上頂針1和下頂針3的直徑相同,頂針座2的直徑大于上下頂針的直徑,并且上頂針1、頂針座2和下頂針3的中軸線共線。如圖2所示,使用時,整個頂針是位于中空的定模4中,定模4的外側壁上對應設置有相應的固定結構,用于將定模4固定在安裝座上。整個定模4可以用金屬制成,在定模4中形成一個貫穿的通道。該通道分為頂針腔41和冷鐓腔42,頂針腔41靠近定模4的中段,而冷鐓腔42分設在定模4的兩端部。在定模4中,位于冷鐓腔42的腔壁處鑲嵌有鑲塊5,鑲塊5的硬度大于定模4的硬度,在冷鐓腔42中進行工件冷鐓成型時,通過鑲塊5可以防止對定模4造成磨損。在頂針腔41的中部形成有一個截面積較大的頂針座腔43。頂針座2位于頂針座腔43中,頂針座2可以在頂針座腔43中直線滑動。其中,頂針座2、頂針座腔43、上頂針1和下頂針3的長度還有一個配合關系。具體如圖1所擺放的位置所示,當頂針座2的下底面與頂針座腔43的內底面接觸時,下頂針3的下端部過渡伸入定模4下部的頂針腔41中,將下部的頂針腔41中成型工件6頂出;在此狀態下,上頂針1的上端部正常伸入定模4上部的頂針腔41中,這時,頂針3的上端部形成定模4上部的頂針腔41的冷鐓底面,并且上頂針1將壓力通過頂針座2的下底面傳遞給頂針座腔43,進而傳遞給定模4。整個定模4是水平放置,為了便于描述,針對圖2所擺放的上下位置進行闡述。將待加工的棒料通過上動模夾取后插入上部的頂針腔41中,并且上動模施加冷鐓壓力,使得棒料頂住上頂針1,通過上頂針1將頂針座2推動,直到頂針座2頂在頂針座腔43的腔壁上而不能移動,同時頂針座2下部的下頂針3將下部的頂針腔41中已經冷鐓成型的成型工件6頂出。上動模繼續施加冷鐓壓力,將棒料在上部的頂針腔41中冷鐓成型。之后上動模退出,成型工件6可能因為含料的原因卡在上部的頂針腔41中而不能自動退出。操作下動模將待加工的棒料通過下動模夾取后插入下部的頂針腔41中,并且下動模施加冷鐓壓力,使得棒料頂住下頂針3,通過下頂針3將頂針座2向上推動,直到頂針座2頂在頂針座腔43的腔壁上不能移動,同時頂針座2上部的上頂針1將上部的頂針腔41中已經冷鐓成型的成型工件6頂出,下動模繼續施加冷鐓壓力,將棒料在下部的頂針腔41中冷鐓成型。交替上述動作,實現在冷鐓定模上冷鐓成型和自動退料的操作。本專利技術將傳統的頂針設置成雙頭結構,并且將定模中的頂針3從靜止狀態改為可運動的狀態。由于頂針設置成雙頭結構后,能夠對定模進行雙向的冷鐓操作,并且利用一個方向冷鐓的動作將對面的工件從定模中頂出,達到充分利用資源和利用回程時間的目的。具體的,在定模4中部的頂針腔41中增加了一個頂針座腔43,使得頂針座2只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水平雙頭冷鐓滑動頂針,包括柱形的本體,其特征是,所述本體分成三段,依次為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所述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都為圓柱形,所述上頂針和下頂針的長度相同,所述上頂針和下頂針的直徑相同,所述頂針座的直徑大于上頂針的直徑。
【技術特征摘要】
1.水平雙頭冷鐓滑動頂針,包括柱形的本體,其特征是,所述本體分成三段,依次為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所述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都為圓柱形,所述上頂針和下頂針的長度相同,所述上頂針和下頂針的直徑相同,所述頂針座的直徑大于上頂針的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雙頭冷鐓滑動頂針,其特征是,所述上頂針、頂針座和下頂針的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永捷,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福悅安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