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電學領域,具體涉及電池組、基于電池管理的光伏電網功率優化器。
技術介紹
光伏電網中電池組對于功率優化有巨大的意義,可以起到電能緩沖的作用。電源的蓄電模組中對單個電池增加保險絲可以防止電流過大導致電池損壞,但是保險絲斷裂后電池無法繼續充放電損害了電池組的縱容量,需要撿出維修、更換電池,一般情況下電池組中的電池的撿出維修、更換是在電池組整體維修是進行的,需要對電池組整體進行中段,這對于需要持續運行的緩存電能的系統是不利。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技術背景中敘述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了電池組、基于電池管理的光伏電網功率優化器。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
技術實現思路
。1、電池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個蓄電模塊、控制模塊、隔離二極管(D99)、第二電源點(VCC2)、電源輸入點(VCC1)、電源輸出點(OUT)、公共地點;蓄電模塊包含輸入節點(IN1)、輸出節點(IN2)、保險絲(LF)、第二電阻(R2)、第一電阻(R1)、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電阻(R3)、可充電池(BAT)、電源地點(GND1)、單片機(PIC12F510)、第一節點(S1)、第二節點(S2)、第三節點(S3)、光耦(OC1);蓄電模塊中: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與輸入節點(IN1)相連,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經由保險絲連接到可充電池(BAT)的正極;蓄電模塊中: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輸出節點(IN2)相連,第二二極管(D2 ...
【技術保護點】
電池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個蓄電模塊、控制模塊、隔離二極管(D99)、第二電源點(VCC2)、電源輸入點(VCC1)、電源輸出點(OUT)、公共地點;蓄電模塊包含輸入節點(IN1)、輸出節點(IN2)、保險絲(LF)、第二電阻(R2)、第一電阻(R1)、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電阻(R3)、可充電池(BAT)、電源地點(GND1)、單片機(PIC12F510)、第一節點(S1)、第二節點(S2)、第三節點(S3)、光耦(OC1);蓄電模塊中: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與輸入節點(IN1)相連,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經由保險絲連接到可充電池(BAT)的正極;蓄電模塊中: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輸出節點(IN2)相連,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與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相連;蓄電模塊中:第三電阻(R3)的一端和第三節點(S3),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第一節點(S1)相連;蓄電模塊中:第三節點(S3)與可充電池(BAT)的正極相連;蓄電模塊中:光耦(OC1)的發射端的正極與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相連,光耦(OC1)的發射端的負極經由第二電阻(R2)連接到第二節點(S ...
【技術特征摘要】
1.電池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個蓄電模塊、控制模塊、隔離二極管(D99)、第二電源點
(VCC2)、電源輸入點(VCC1)、電源輸出點(OUT)、公共地點;
蓄電模塊包含輸入節點(IN1)、輸出節點(IN2)、保險絲(LF)、第二電阻(R2)、第一電阻
(R1)、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電阻(R3)、可充電池(BAT)、電源地點(GND1)、
單片機(PIC12F510)、第一節點(S1)、第二節點(S2)、第三節點(S3)、光耦(OC1);
蓄電模塊中: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與輸入節點(IN1)相連,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經
由保險絲連接到可充電池(BAT)的正極;
蓄電模塊中: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輸出節點(IN2)相連,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與
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相連;
蓄電模塊中:第三電阻(R3)的一端和第三節點(S3),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第一節
點(S1)相連;
蓄電模塊中:第三節點(S3)與可充電池(BAT)的正極相連;
蓄電模塊中:光耦(OC1)的發射端的正極與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相連,光耦(OC1)的
發射端的負極經由第二電阻(R2)連接到第二節點(S2),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極與單片
機(PIC12F510)的IO腳(GP5)相連,光耦(OC1)的接收端的負極與電源地點(GND1)相連;
蓄電模塊中:第二節點(S2)與單片機(PIC12F510)的一個IO腳相連;
蓄電模塊中:單片機(PIC12F510)的電源腳與可充電池(BAT)的正極相連,單片機
(PIC12F510)的接地腳與電源地點(GND1)相連;
蓄電模塊中:單片機(PIC12F510)的一個的IO腳與第二節點(S2)相連,單片機
(PIC12F510)的一個的IO腳與第一節點(S1)相連;
蓄電模塊中:第一電阻(1)、第二電阻(2)、第三電阻(3)三者的阻值相近;
蓄電模塊中:電源地點(GND1)與可充電池(BAT)的負極相連;
各個蓄電模塊之間的電源地點(GND1)連接在公共地點上;
所有蓄電模塊的輸入節點(IN1)均與電源輸入點(VCC1)相連;
所有蓄電模塊的輸出節點(IN2)均與第二電源點(VCC2)相連;
電源輸入點(VCC1)與隔離二極管(D99)的正極相連,電源輸出點(OUT)與隔離二極管
(D99)的負極相連;
第二電源點(VCC2)與隔離二極管(D99)的負極相連;
控制模塊與各個蓄電模塊之間能夠進行通訊,控制模塊能夠指揮各個蓄電模塊進行自
檢操作檢測光耦和保險絲的狀態,控制模塊的電源接入點與第二電源點(VCC2)相連,控制
模塊依靠第二電源點(VCC2)與公共地點之間的電勢差驅動運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蓄電模塊還包括第二電容(C2),第二電容
(C2)的兩個端分別與單片機(PIC12F510)的接地腳和電源腳相連,起到濾波的作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蓄電模塊還包括第二電容(C2)為電解電
容,第二電容(C2)的正極與單片機(PIC12F510)的電源腳相連,第二電容(C2)的負極與單
片機(PIC12F510)的接地腳相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蓄電模塊還包括指示燈(LED),指示燈
(LED)的亮滅受單片機(PIC12F510)的控制,用于指示蓄電模塊所在的位置,方便使用者找
到問題電池所在位置從而方便更換。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蓄電模塊還包括通訊模塊(TXMK),單片機
(PIC12F510)能夠通過通訊模塊(TXMK)與外部設備通信。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蓄電模塊的可充電池(BAT)為可充電的燃
料電池。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蓄電模塊的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新生,聶新明,薛家祥,文元美,劉桂雄,田亞平,魏明生,劉偉,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師范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