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螺栓電加熱棒,解決了現有的螺栓電加熱棒在實際使用中會與螺栓內孔的孔壁相接觸,造成螺栓外咬合部位被加熱,使得咬合部位出現額外應力的缺陷,前部位為前絕熱段,后部位為后絕熱段,后絕熱段上設置有連接部;前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與螺栓內孔的孔徑相配合,電加熱棒插入到螺栓內孔后,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與內孔的孔壁相接觸,加熱段與內孔的孔壁之間留有間隙,不會直接與孔壁相接觸,采用熱輻射的方式對螺栓進行加熱,避免螺栓外咬合部位被加熱,也避免法蘭部位被加熱膨脹。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加熱裝置,尤其是一種對螺栓進行加熱的螺栓電加熱棒。
技術介紹
螺栓加熱棒是汽輪機螺栓裝拆是加熱的加熱器,常規的羅i栓電加熱棒,設計中主要考慮加熱棒直徑與螺栓內孔的配合,一般取間隙為0.5-1.0mm。加熱棒分為三部分,下部長度主要考慮絕緣,防止由于電阻絲跟尾端金屬外殼距離太近而產生電弧現象;加熱棒中部為加熱段,加熱段長度為了適應不同長度螺栓的加熱需要;加熱棒上部為不發熱段,不發熱段主要防止熱傳遞,避免接線盒手柄處溫度超高,造成手柄內接線因高溫出現電纜軟化引起的短路現象。但是,現有的螺栓電加熱棒中部加熱段長度過大,造成螺栓外咬合部位也被加熱,使得咬合部位出現額外應力,并且由于該部位加熱后會直接造成法蘭部分也被加熱膨脹,從而使螺栓整體受到額外的應力作用,最終可能損傷螺栓。同時,過長的加熱棒在實際使用中無法避免會與螺栓內孔的孔壁相接觸,加熱棒垂直放置時,加熱棒加熱段的上部位置與螺栓內孔孔壁相碰,水平放置時,加熱段的中間部位與螺栓內孔孔壁相碰,加熱棒與樓栓內孔孔壁相接觸會引起螺栓內孔局部融化。對于低膨脹系數、高強度的耐高溫新型鈷基材料,如Alloy783,存在缺口敏感性相對較大,抗疲勞能力相對較差等文帝,此類問題引起的缺陷就會成為裂紋的起源處,并導致螺栓斷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的螺栓電加熱棒在實際使用中會與螺栓內孔的孔壁相接觸,造成螺栓外咬合部位被加熱,使得咬合部位出現額外應力的缺陷,提供一種螺栓電加熱棒,中部加熱段的前端和后端均設置有尺寸加大的絕熱段,從而控制加熱段與螺栓內孔孔壁之間的合理間隙,防止接觸,從而避免螺栓外咬合部位被加熱。本專利技術還解決了現有的螺栓電加熱棒在實際使用中會與螺栓內孔的孔壁相接觸,造成法蘭部位被加熱膨脹,使得螺栓整體受到額外的應力作用,最終損傷螺栓的缺陷,提供一種螺栓電加熱棒,中部加熱段的前端和后端均設置有尺寸加大的絕熱段,從而控制加熱段與螺栓內孔孔壁之間的合理間隙,防止接觸,從而避免法蘭部位被加熱膨脹。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螺栓電加熱棒,電加熱棒的中間部位為加熱段,前部位為前絕熱段,后部位為后絕熱段,后絕熱段上設置有連接部;前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與螺栓內孔的孔徑相配合;加熱段內部設置有電熱絲,電熱絲從后絕熱段尾端中心部位穿入經過后絕熱段一直從加熱段內部延伸到前絕熱段處,加熱段處的電熱絲以螺旋的方式盤繞。前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和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均大于中間加熱段的外徑,因此電加熱棒插入到螺栓內孔后,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與內孔的孔壁相接觸,加熱段與內孔的孔壁之間留有間隙,不會直接與孔壁相接觸,采用熱輻射的方式對螺栓進行加熱,避免螺栓外咬合部位被加熱,也避免法蘭部位被加熱膨脹。作為優選,前絕熱段具有前定位端頭,前定位端頭為圓頭或者尖頭。圓頭或尖頭與螺栓內孔的內端相抵接,形成定位。作為優選,后絕熱段具有凸環,凸環的外徑大于后絕熱段其余部位的外徑,凸環的外徑與螺栓內孔的孔徑相適配。作為優選,連接部為設置在后絕熱段外部的連接螺紋,螺栓內孔的孔口內壁設置有內螺紋,連接螺紋與內螺紋相螺接。連接部與螺栓內孔螺接后,確保電加熱棒與螺栓相對位置固定。作為優選,連接螺紋的外徑大于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內螺紋的內徑大于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作為優選,加熱段的內部為中空結構,電熱絲盤繞在中空內部內,中空內部填充有氧化鎂粉。作為優選,加熱段的內部為中空結構,電熱絲纏繞在加熱段的中空外壁內部,電熱絲以中空的中心線纏繞。作為優選,中空內部穿有絕熱柱,絕熱柱前端連接前絕熱段,絕熱柱后端連接后絕熱段。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前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和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均大于中間加熱段的外徑,因此電加熱棒插入到螺栓內孔后,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與內孔的孔壁相接觸,加熱段與內孔的孔壁之間留有間隙,不會直接與孔壁相接觸,采用熱輻射的方式對螺栓進行加熱,避免螺栓外咬合部位被加熱,也避免法蘭部位被加熱膨脹。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二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三種結構示意圖;圖中:1、螺栓,2、內孔,3、電加熱棒,4、前絕熱段,5、加熱段,6、電熱絲,7、凸環,8、連接部,9、后絕熱段,10、中空,11、絕熱柱。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1:一種螺栓電加熱棒3(參見圖1),電加熱棒的中間部位為加熱段5,前部位為前絕熱段4,后部位為后絕熱段9,后絕熱段上設置有連接部8。電加熱棒整體呈柱形,前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與螺栓1內孔2的孔徑相配合。前絕熱段具有前定位端頭,前定位端頭為圓頭。后絕熱段具有凸環7,凸環的外徑大于后絕熱段其余部位的外徑,凸環的外徑與螺栓內孔的孔徑相適配。連接部為設置在后絕熱段外部的連接螺紋,螺栓內孔的孔口內壁設置有內螺紋,連接螺紋與內螺紋相螺接。連接螺紋的外徑大于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內螺紋的內徑大于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加熱段的內部為中空10結構,中空內部設置有電熱絲6,電熱絲從后絕熱段尾端中心部位穿入經過后絕熱段一直從加熱段內部延伸到前絕熱段處,加熱段處的電熱絲以螺旋的方式盤繞中空內部填充有氧化鎂粉。實施例2:一種螺栓電加熱棒3(參見圖2),電加熱棒的中間部位為加熱段5,前部位為前絕熱段4,后部位為后絕熱段9,后絕熱段上設置有連接部8。電加熱棒整體呈柱形,前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與螺栓1內孔2的孔徑相配合。前絕熱段具有前定位端頭,前定位端頭為圓頭。后絕熱段具有凸環7,凸環的外徑大于后絕熱段其余部位的外徑,凸環的外徑與螺栓內孔的孔徑相適配。連接部為設置在后絕熱段外部的連接螺紋,螺栓內孔的孔口內壁設置有內螺紋,連接螺紋與內螺紋相螺接。連接螺紋的外徑大于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內螺紋的內徑大于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加熱段內部為中空10結構,中空外壁內設置有電熱絲6,電熱絲從后絕熱段尾端中心部位穿入經過后絕熱段一直從加熱段內部延伸到前絕熱段處,加熱段處的電熱絲以螺旋的方式盤繞。實施例3:一種螺栓電加熱棒3(參見圖3),電加熱棒的中間部位為加熱段5,前部位為前絕熱段4,后部位為后絕熱段9,后絕熱段上設置有連接部8。電加熱棒整體呈柱形,前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與螺栓1內孔2的孔徑相配合。前絕熱段具有前定位端頭,前定位端頭為圓頭。后絕熱段具有凸環7,凸環的外徑大于后絕熱段其余部位的外徑,凸環的外徑與螺栓內孔的孔徑相適配。連接部為設置在后絕熱段外部的連接螺紋,螺栓內孔的孔口內壁設置有內螺紋,連接螺紋與內螺紋相螺接。連接螺紋的外徑大于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內螺紋的內徑大于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螺栓電加熱棒,其特征在于電加熱棒的中間部位為加熱段,前部位為前絕熱段,后部位為后絕熱段,后絕熱段上設置有連接部;前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與螺栓內孔的孔徑相配合;加熱段內部設置有電熱絲,電熱絲從后絕熱段尾端中心部位穿入經過后絕熱段一直從加熱段內部延伸到前絕熱段處,加熱段處的電熱絲以螺旋的方式盤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螺栓電加熱棒,其特征在于電加熱棒的中間部位為加熱段,前部位為前絕熱段,后部位為后絕熱段,后絕熱段上設置有連接部;前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大于加熱段的外徑,前絕熱段和后絕熱段的最大外徑與螺栓內孔的孔徑相配合;加熱段內部設置有電熱絲,電熱絲從后絕熱段尾端中心部位穿入經過后絕熱段一直從加熱段內部延伸到前絕熱段處,加熱段處的電熱絲以螺旋的方式盤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電加熱棒,其特征在于前絕熱段具有前定位端頭,前定位端頭為圓頭或者尖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電加熱棒,其特征在于后絕熱段具有凸環,凸環的外徑大于后絕熱段其余部位的外徑,凸環的外徑與螺栓內孔的孔徑相適配。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立強,周軼喆,周江,李國明,謝澄,項國東,
申請(專利權)人:國電浙江北侖第三發電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