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新材料應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石墨烯和PVDF(聚偏氟乙烯)膜結合的三層復合膜。
技術介紹
:蛋白質印跡實驗(又稱免疫印跡試驗)即WesternBlot,是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免疫遺傳學中常用的一種實驗,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特異性抗體對凝膠電泳處理過的細胞或生物組織樣品進行著色,通過分析著色的位置和著色深度獲得特定蛋白質在所分析的細胞或組織中表達情況的信息。尼爾·伯奈特(NealBurnette)在1981年所著的AnalyticalBiochemistry中首次把這種技術稱為WesternBlot:是將電泳分離后的細胞或組織總蛋白質從凝膠轉移到固相支持物NC膜或PVDF膜上,然后用特異性抗體檢測某特定抗原的一種蛋白質檢測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達研究、抗體活性檢測和疾病早期診斷等多個方面。PVDF膜即聚偏氟乙烯膜是WesternBlot中最常用的一種固相支持物。該膜是疏水性的,膜孔徑有大有小,隨著膜孔徑的不斷減小,膜對低分子量的蛋白結合就越牢固。分子量大于20KD的蛋白質多選用0.45μm的PVDF膜,小于20KD的蛋白質多選用0.22μm的PVDF膜。PVDF膜在使用時需用甲醇處理,目的是活化膜上的正電基團,使其更容易與帶負電的蛋白結合,是印跡法中的理想固相支持物材料。目前市面上的PVDF膜基本都是依靠甲醇活化膜上的正電基團,使其更容易與帶負電的蛋白結合,甲醇活化膜的好壞和蛋白質帶多少負電荷都會影響蛋白質從凝膠轉移到PVDF膜上的效率,另外甲醇對人體有健康傷害。石墨烯(Graphene)是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石墨烯PVDF復合膜,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石墨烯層、PVDF膜層、第二石墨烯層結合而成的三層復合膜,第一石墨烯層處于復合膜上層,硝酸纖維素膜層處于復合膜中間層,第二石墨烯層處于復合膜下層,即第一石墨烯層和第二石墨烯層分別置于所述的PVDF膜層頂面和底面,其中石墨烯層厚度在20納米至20微米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石墨烯PVDF復合膜,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石墨烯層、PVDF膜層、第二石墨烯層結合而成的三層復合膜,第一石墨烯層處于復合膜上層,硝酸纖維素膜層處于復合膜中間層,第二石墨烯層處于復合膜下層,即第一石墨烯層和第二石墨烯層分別置于所述的PVDF膜層頂面和底面,其中石墨烯層厚度在20納米至20微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濤,王紅,郭喜,孫繼紅,陳愷,黃永艷,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雷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