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換熱器用的彎管裝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面上開設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內設有彎管機構,所述彎管機構的一側設有輸送機構,容置槽一側的基座上設有夾持機構和彎管推動機構;所述彎管機構包括鉸接在容置槽底壁上的圓柱形的旋轉座、驅動所述旋轉座轉動的驅動單元、設置在旋轉座中部通槽內的導向單元和固定在旋轉座上的壓緊單元;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設置在導向單元兩側的兩個輸送板、分別鉸接在兩個輸送板上的對稱設置的兩排滾輪、分別套設在兩排滾輪上的兩條輸送帶和分別設置在兩條輸送帶上的兩個橡膠卡塊。本發明專利技術可自動將管件折彎,折彎效果好,且可將折彎好的管件整理并輸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換熱器的
,具體是涉及一種換熱器用的彎管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翅片式換熱器多為由金屬翅片,紫銅長U彎、紫銅小U彎,上下固定板、紫銅進出口管組成;采用機械擴管方式將金屬翅片與紫銅長U彎進行過盈結合達到減小傳導熱阻;采用紫銅小U彎與紫銅長U彎進行交叉焊接連接制冷劑流程通路。但這種結構有較多焊接點的存在,致使換熱器產生制冷劑泄漏的可能性增大,造成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同時致使制冷系充失效,據統計導致制冷系統失效的60%以上是焊接點泄漏。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小片翅片換熱器,其中的換熱管為一管式結構,這樣就使得在制作時需要將管件進行折彎,現有的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折彎,人工折彎效率低,而且人工折彎容易損壞或者是折彎不到位,影響成品管件的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旨在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自動將管件折彎,折彎效果好,且可將折彎好的管件整理并輸送的換熱器用的彎管裝置。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換熱器用的彎管裝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面上開設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內設有彎管機構,所述彎管機構的一側設有輸送機構,容置槽一側的基座上設有夾持機構和彎管推動機構;所述彎管機構包括鉸接在容置槽底壁上的圓柱形的旋轉座、驅動所述旋轉座轉動的驅動單元、設置在旋轉座中部通槽內的導向單元和固定在旋轉座上的壓緊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包括固定套設在旋轉座外壁上的齒圈、與所述齒圈嚙合的驅動齒輪和輸出軸連接所述驅動齒輪的驅動電機,所述導向單元包括鉸接在容置槽底壁上的連接軸、鉸接在所述連接軸上的兩個導向塊、分別鉸接在所述兩個導向塊內側壁上的兩個拉桿和活塞桿均與兩個拉桿鉸接的氣缸,連接軸和導向塊的上端均伸出旋轉座的通槽,導向塊的側壁上成型有與管件配合的環形凹槽,所述壓緊單元包括固定在旋轉座上端面上的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壓緊氣缸連接板、固定在所述壓緊氣缸連接板上的壓緊氣缸和固定在所述壓緊氣缸的活塞桿上的壓靠塊,壓緊氣缸的活塞桿穿過壓緊氣缸連接板并固定壓靠塊,所述壓靠塊對著導向塊的側壁上成型有與所述環形凹槽相對應的卡置凹槽;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設置在導向單元兩側的兩個輸送板、分別鉸接在兩個輸送板上的對稱設置的兩排滾輪、分別套設在兩排滾輪上的兩條輸送帶和分別設置在兩條輸送帶上的兩個橡膠卡塊,所述橡膠卡塊上成型有用于卡置管件的卡槽;所述彎管推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基座上的推動氣缸和固定連接在所述推動氣缸活塞桿上的推板,所述推板面對著管件的后端。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首先將待折彎的管件插套在夾持機構上,夾持機構將管件的后部夾緊,同時,彎管機構的壓緊單元的壓緊氣缸動作,壓緊氣缸的活塞桿伸展推動壓靠塊向著管件移動,直至管件的前部被夾持在壓靠塊的卡置凹槽和導向單元的導向塊的環形凹槽之間;然后,驅動單元的驅動電機驅動,帶動驅動齒輪轉動,驅動齒輪帶動與之嚙合的齒圈轉動,齒圈帶動旋轉座轉動,旋轉座帶動固定在其上的壓緊單元一起旋轉,從而帶動管件進行折彎,在折彎時,兩個導向塊在連接軸上呈張開狀態,從而保證管件折彎弧形完整,折彎后的管件的折彎部緊貼導向塊的環形凹槽,折彎后的管件呈U形狀;折彎完成后,導向單元的氣缸的活塞桿回縮,帶動兩個拉桿向下移動,拉桿拉動兩個導向塊靠攏,從而使導向塊的環形凹槽離開管件的折彎部,然后,夾持機構將管件的后部放開,同時彎管推動機構的推動氣缸的活塞桿伸展,帶動推板向前將彎管推離導向單元,此時,彎管上無力支撐,彎管落入下方的輸送機構上,輸送機構的滾輪帶動輸送帶運行,兩條輸送帶將兩個橡膠卡塊輸送到彎管的下方,彎管落下時彎管的兩側正好落入橡膠卡件的卡槽內,由此將彎管固定,避免在輸送過程中產生晃動,輸送機構可依次將折彎后的管件輸送離開彎管機構。通過上述方案,本專利技術的彎管裝置可自動將管件折彎,折彎效果好,效率高,且可將折彎好的管件整理并輸送。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夾持機構設置在彎管推動機構與容置槽之間的基座上,夾持機構包括固定夾塊、移動夾塊、夾持氣缸和氣缸連接座,所述夾持氣缸固定在氣缸連接座上,夾持氣缸的活塞桿穿過氣缸連接座并固定有移動夾塊,所述固定夾塊與移動夾塊相對設置,固定夾塊上具有兩個上下排列的第一夾持凹槽,移動夾塊上具有與所述第一夾持凹槽相對應的兩個第二夾持凹槽。按上述方案,通過夾持氣缸的活塞桿推動移動夾塊,使得管件的后部夾持在第一夾持凹槽和第二夾持凹槽之間,兩個上下排列的第一夾持凹槽和第二夾持凹槽可同時夾持兩根管件,之后對兩根管件同時進行折彎,提高管件折彎效率。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導向單元的導向塊上的環形凹槽的數量為上下排列的兩個,所述壓緊單元的壓靠塊上的卡置凹槽的數量也為對應的兩個。按上述方案,通過將兩根管件的前部壓緊在兩個環形凹槽和兩個卡置凹槽之間,可同時對兩根管件同時進行折彎,提高管件折彎效率。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輸送機構的其中一個輸送板設置在所述導向塊一側的旋轉座的上方,另一個輸送板設置在導向塊另一側的壓靠塊與底板之間的位置,輸送板的兩端架設在支撐板上,所述支撐板固定在基座上。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基座的前部上固定有前擋板架,所述前擋板架上固定有阻擋氣缸,所述阻擋氣缸的活塞桿豎直向下并固定有前擋板,所述前擋板位于容置槽的前方。按上述方案,將待折彎的管件用夾持機構和壓緊單元夾持住之后,使得阻擋氣缸的活塞桿向下推動,從而使得管件的前端壓靠在前擋板上實現定位。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導向單元的氣缸固定在容置槽的底壁上,氣缸的活塞桿豎直向上。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附圖說明: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專利技術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發明的范圍。其中: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旋轉座、導向單元和夾緊單元之間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輸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中導向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中夾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用來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換熱器用的彎管裝置,包括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的上端面上開設有一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內設有彎管機構(20),所述彎管機構的一側設有輸送機構(30),容置槽(11)一側的基座(10)上設有夾持機構(40)和彎管推動機構(50);所述彎管機構(20)包括鉸接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圓柱形的旋轉座(21)、驅動所述旋轉座轉動的驅動單元(22)、設置在旋轉座(21)中部通槽(211)內的導向單元(23)和固定在旋轉座(21)上的壓緊單元(24),所述驅動單元(22)包括固定套設在旋轉座(21)外壁上的齒圈(221)、與所述齒圈嚙合的驅動齒輪(222)和輸出軸連接所述驅動齒輪的驅動電機(223),所述導向單元(23)包括鉸接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連接軸(231)、鉸接在所述連接軸上的兩個導向塊(232)、分別鉸接在所述兩個導向塊內側壁上的兩個拉桿(233)和活塞桿均與兩個拉桿鉸接的氣缸(234),連接軸(231)和導向塊(232)的上端均伸出旋轉座(21)的通槽(211),導向塊(232)的側壁上成型有與管件(90)配合的環形凹槽(235),所述壓緊單元(24)包括固定在旋轉座(21)上端面上的底板(241)、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壓緊氣缸連接板(242)、固定在所述壓緊氣缸連接板上的壓緊氣缸(243)和固定在所述壓緊氣缸的活塞桿上的壓靠塊(244),壓緊氣缸(243)的活塞桿穿過壓緊氣缸連接板(242)并固定壓靠塊(244),所述壓靠塊對著導向塊(232)的側壁上成型有與所述環形凹槽(235)相對應的卡置凹槽(245);所述輸送機構(30)包括設置在導向單元(23)兩側的兩個輸送板(31)、分別鉸接在兩個輸送板上的對稱設置的兩排滾輪(32)、分別套設在兩排滾輪上的兩條輸送帶(33)和分別設置在兩條輸送帶上的兩個橡膠卡塊(34),所述橡膠卡塊上成型有用于卡置管件(90)的卡槽(341);所述彎管推動機構(50)包括設置在基座(10)上的推動氣缸(51)和固定連接在所述推動氣缸活塞桿上的推板(52),所述推板面對著管件(90)的后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換熱器用的彎管裝置,包括基座(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0)的上端面上開設有一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
內設有彎管機構(20),所述彎管機構的一側設有輸送機構(30),容
置槽(11)一側的基座(10)上設有夾持機構(40)和彎管推動機構
(50);
所述彎管機構(20)包括鉸接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圓柱形的
旋轉座(21)、驅動所述旋轉座轉動的驅動單元(22)、設置在旋轉座
(21)中部通槽(211)內的導向單元(23)和固定在旋轉座(21)
上的壓緊單元(24),所述驅動單元(22)包括固定套設在旋轉座(21)
外壁上的齒圈(221)、與所述齒圈嚙合的驅動齒輪(222)和輸出軸
連接所述驅動齒輪的驅動電機(223),所述導向單元(23)包括鉸接
在容置槽(11)底壁上的連接軸(231)、鉸接在所述連接軸上的兩個
導向塊(232)、分別鉸接在所述兩個導向塊內側壁上的兩個拉桿(233)
和活塞桿均與兩個拉桿鉸接的氣缸(234),連接軸(231)和導向塊
(232)的上端均伸出旋轉座(21)的通槽(211),導向塊(232)的
側壁上成型有與管件(90)配合的環形凹槽(235),所述壓緊單元(24)
包括固定在旋轉座(21)上端面上的底板(241)、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的壓緊氣缸連接板(242)、固定在所述壓緊氣缸連接板上的壓緊氣缸
(243)和固定在所述壓緊氣缸的活塞桿上的壓靠塊(244),壓緊氣
缸(243)的活塞桿穿過壓緊氣缸連接板(242)并固定壓靠塊(244),
所述壓靠塊對著導向塊(232)的側壁上成型有與所述環形凹槽(235)
\t相對應的卡置凹槽(245);
所述輸送機構(30)包括設置在導向單元(23)兩側的兩個輸送
板(31)、分別鉸接在兩個輸送板上的對稱設置的兩排滾輪(32)、分
別套設在兩排滾輪上的兩條輸送帶(33)和分別設置在兩條輸送帶上
的兩個橡膠卡塊(34),所述橡膠卡塊上成型有用于卡置管件(90)
的卡槽(34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永林,
申請(專利權)人:湖州科達化工燃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