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不等厚大臂,包括其內空心的基本臂,所述基本臂具有矩形橫截面,所述基本臂包括以垂直于所述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及下半臂,且所述上半臂的材料厚度小于所述下半臂的材料厚度;進一步,該不等厚大臂還包括套接于所述基本臂內且可從所述基本臂中伸出的二節臂、套接于所述二節臂內且可從所述二節臂伸出端伸出的三節臂以及帶動所述二節臂和三節臂伸縮的伸縮組件。通過上述設計,所述不等厚大臂在滿足載荷條件的情況下,減小了自身重量,從而增強了作業靈活性,減小了動力系統的能耗。此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應用了上述不等厚大臂的高空作業平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本技術涉及一種不等厚大臂及高空作業平臺。
技術介紹
高空作業平臺是一種先進的高空作業機械,能夠大大提高空中施工人員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和舒適性,并降低勞動強度,其在發達國家早已被廣泛應用。我國高空作業平臺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如最初的一般性的市政路燈維修、園林樹木修剪等,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建筑、工業安裝、設備檢修、廠房維護、造船、電力、市政、機場、通訊、園林、交通等對高空作業平臺的需求不斷增長。大臂是高空作業平臺的重要動力傳輸部件,比如通過大臂來支撐操作臺以及處于操作臺上的工作人員及重物。為了提高動力傳輸效能,降低大臂自身重力引起的能耗損失,業界一般采用空心結構的大臂,以減輕大臂的自身重量。現有的高空作業平臺都采用厚度均勻的材料來制造大臂。眾所周知,大臂在工作時通常相對于地面成銳角傾斜,因此,從受力角度分析,大臂橫截面的上半臂受力較小,而下半臂受力較大。而采用各部分等厚的大臂,雖然保證了能支撐重物,但卻加重了高空作業平臺整機的重量,且浪費了制作大臂的材料。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問題,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不等厚大臂,包括以垂直于其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及下半臂,且上半臂材料厚度小于下半臂材料厚度,在滿足載荷條件的同時,降低了大臂的重量,減小了動力系統的工作能耗。本技術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應用了上述不等厚大臂的高空作業平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不等厚大臂,應用于工程作業車,其包括:其內空心的基本臂,所述基本臂具有矩形橫截面,所述基本臂包括以垂直于所述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及下半臂,且所述上半臂的材料厚度小于所述下半臂的材料厚度。進一步地,所述不等厚大臂還包括:其內空心的二節臂,所述二節臂套接于所述基本臂內且可從所述基本臂中伸出,其具有矩形橫截面,且所述二節臂包括以垂直于所述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及下半臂,所述上半臂的材料厚底小于所述下半臂的材料厚度。進一步地,所述不等厚大臂還包括:其內空心的三節臂,所述三節臂套接于所述二節臂內且可從所述二節臂伸出端伸出,其具有矩形橫截面,且所述三節臂包括以垂直于所述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及下半臂,所述上半臂的材料厚底小于所述下半臂的材料厚度。進一步地,該不等厚大臂還包括帶動所述二節臂與三節臂伸縮的伸縮組件。具體地,所述伸縮組件包括伸縮油缸、伸繩鏈條和回繩鏈條;所述伸縮油缸包括缸筒及套接于所述缸筒中的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伸出端與所述基本臂連接,所述缸筒與所述二節臂連接;所述伸縮油缸上固設有第一鏈輪,所述二節臂上固設有第二鏈輪,且所述第二鏈輪較靠近所述伸縮桿的伸出端;所述伸繩鏈條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基本臂上,另一端繞過所述第一鏈輪固接于所述三節臂上;所述回繩鏈條一端固接于所述三節臂上,另一端固繞過所述第二鏈輪固接于所述基本臂上。優選地,所述基本臂、二節臂、三節臂的內部構成伸縮腔,所述伸縮油缸、第一鏈輪、第二鏈輪、伸繩鏈條和回繩鏈條均設置在所述伸縮腔中。較佳地,所述基本臂的上半臂和基本臂的下半臂以焊接方式連接。較佳地,所述二節臂的上半臂和二節臂的下半臂以焊接方式連接。較佳地,所述三節臂的上半臂和三節臂的下半臂以焊接方式連接。相應地,本技術還提供一種高空作業平臺,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不等厚大臂、與所述不等厚大臂一端連接的車體以及與所述不等厚大臂另一端連接的操作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本技術的不等厚大臂與傳統的大臂相比,其上半臂的材料厚度小于下半臂的材料厚度,綜合考慮了大臂工作時受力不均勻的情況,即大臂橫截面上的上半臂受力小,因此上半臂的材料厚度較小,而下半臂則受力較大,因此下半臂采用相對厚度較大的材料。通過采用此設計,在保證大臂能正常作業的同時,也能節約制作材料,且降低了其重量,這樣減小了動力系統的工作能耗,增強了大臂作業的靈活性。2.本技術的不等厚大臂為可伸縮臂,其包括基本臂、套接于所述基本臂內且可從所述基本臂中伸出的二節臂、套接于所述二節臂內且可從所述二節臂伸出端伸出的三節臂以及帶動所述二節臂與三節臂伸縮的伸縮組件,在伸縮組件的作用下,所述二節臂可從基本臂內部伸出或回縮,所述三節臂可從二節臂內部伸出或回縮,因此可根據工作需要而調整該不等厚大臂的長度,增強了高空作業的便捷性。同時,所述伸縮組件設于所述基本臂、二節臂和三節臂的內部伸縮腔中,進而減少相關部件的磨損,減緩其老化,延長了使用壽命,并且可使得所述不等厚大臂的結構較為緊湊,同時維修、維護較為便捷。3.相應地,本技術的高空作業平臺應用了上述不等厚大臂,因此,該高空作業平臺同樣具有上述不等厚大臂的特點。另外,本技術的高空作業平臺的一端通過支撐臂與車體連接,另一端通過伸縮連接臂與操作臺連接,且連接處均設有變幅油缸,這些技術特征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該高空作業平臺的操作便捷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等。本技術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這些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技術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為本技術的不等厚大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不等厚大臂的伸出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不等厚大臂的基本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基本臂B-B向的矩形橫截面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不等厚大臂的二節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二節臂C-C向的矩形橫截面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的不等厚大臂的三節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三節臂D-D向的矩形橫截面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的不等厚大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11為圖9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12為本技術的高空作業平臺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實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的元件,或具有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解釋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如果已知技術的詳細描述對于示出本技術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則將其省略。請參閱圖1至圖8,本技術的不等厚大臂2,應用于工程作業車,所述工程作業車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業平臺、挖掘機等。所述不等厚大臂2包括其內空心的基本臂21,所述基本臂21具有矩形橫截面,所述基本臂21包括以垂直于所述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211及下半臂212,且所述上半臂211的材料厚度小于所述下半臂212的材料厚度。優選地,所述上半臂211采用薄鋼板材料,所述下半臂212采用厚鋼板材料。請結合圖3和圖4,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矩形橫截面,是指垂直于所述基本臂2軸向的剖面,例如圖4所示的沿圖3中B-B向的橫截面;而所述的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是指與所述基本臂21底面(以說明書附圖3中基本臂21的擺放位置為基準)平行且處于所述基本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不等厚大臂,應用于工程作業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內空心的基本臂,所述基本臂具有矩形橫截面,所述基本臂包括以垂直于所述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及下半臂,且所述上半臂的材料厚度小于所述下半臂的材料厚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不等厚大臂,應用于工程作業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內空心的基本臂,所述基本臂具有矩形橫截面,所述基本臂包括以垂直于所述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及下半臂,且所述上半臂的材料厚度小于所述下半臂的材料厚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厚大臂,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其內空心的二節臂,所述二節臂套接于所述基本臂內且可從所述基本臂中伸出,其具有矩形橫截面,且所述二節臂包括以垂直于所述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及下半臂,所述上半臂的材料厚底小于所述下半臂的材料厚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不等厚大臂,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其內空心的三節臂,所述三節臂套接于所述二節臂內且可從所述二節臂伸出端伸出,其具有矩形橫截面,且所述三節臂包括以垂直于所述矩形橫截面且平行于矩形橫截面長度方向的平面為界限形成的上半臂及下半臂,所述上半臂的材料厚底小于所述下半臂的材料厚度。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不等厚大臂,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帶動所述二節臂與三節臂伸縮的伸縮組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不等厚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組件包括伸縮油缸、伸繩鏈條和回繩鏈條;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樹根,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鼎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