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源模塊及其殼體,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安裝底板,所述安裝底板上設置有供多個電子元件安裝的安裝區,所述安裝區內設置有10至23個形狀、大小均相同的安裝孔,每個所述安裝孔均可與電子元件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在對多種電子元件進行安裝時,均可以采用該安裝底板,進而提高了生產速度,同時,可以大批量生產;此外,該安裝底板不需要因電子元件型號的不同而重新設計模具,因此可以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制造
,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電源模塊殼體。
技術介紹
電源模塊是可以直接貼裝在印刷電路板上的電源供應器,其特點是可為專用集成電路(ASIC)、數值信號處理器(DSP)、微處理器、存儲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及其他數字或者模擬負載提供供電。由于模塊式結構的優點甚多,因此模塊電源廣泛用于交換設備、接入設備、移動通訊、微波通訊以及光傳輸、路由器等通信領域和汽車電子、鐵路、航空航天等。所謂電源模塊殼體主要供電子元件和PCB板的搭載安裝和保護,目前使用的DC/AC、DC/DC電源模塊殼體,在對不同型號的子模塊,例如:WPH300子模塊、COSEL子模塊、Vicor子模塊、WDH子模塊、WDF子模塊以及整流橋和濾波器進行安裝時,需要在殼體上進行空間排布并插入到殼體已設置的孔位之上。而在生產制造電源模塊殼體的過程當中,例如,在電源模塊殼體上進行WPH300子模塊、整流橋安裝的殼體無法再對COSEL子模塊、整流橋以及濾波器進行安裝。因此,不可避免的就需要對殼體進行重新模具設計和制作,每一套模具設計到制作至少15天到30天左右,從生產周期上,使電源模塊殼體生產時間周期延長;從生產成本上,增加了生產商生產電源模塊殼體的成本和模具制作成本;從生產效率上,由于電源模塊殼體內安裝排布的電子元件不同無法統一采用相同的電源模塊殼體,使生產型企業不能簡單、快速的生產制造。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制造周期短并適用于多種電子元件安裝排布的殼體。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殼體,包括安裝底板,所述安裝底板上設置有供多個電子元件安裝的安裝區,所述安裝區內設置有10至23個形狀、大小均相同的安裝孔,每個所述安裝孔均可與電子元件固定連接。通過該技術方案,在安裝底板上進行一次性開設10至23個安裝孔供電子元件安裝,其中,每個安裝孔均可與電子元件進行固接,進而該安裝底板可以安裝多個電子元件;對此,為了使不同型號的電子元件可以安裝在該安裝底板上,每個安裝孔的直徑相同、形狀相同以及在安裝底板上的深度均相等,此外,每個安裝孔還可以相互組合使用,針對所需安裝電子元件的尺寸,將安裝底板上的安裝孔劃分成與電子元件尺寸相同的安裝區,進而可以針對多種電子元件進行裝配。優選地,所述安裝底板沿其兩側長度方向均一體設置有側壁,兩所述側壁上均開設有多個用于固定PCB板的第一固定孔且相鄰兩所述固定孔之間間隔設置有用于固定安裝底板的第二固定孔。為了使安裝底板可以很好的被進行固定,該第二固定孔可以供用于固定安裝底板的螺絲進行固定,由于在兩側壁上不僅需要將安裝底板固定還需要在該側壁上安裝PCB板,通過采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間隔設置,則可以在進行安裝過程中不需要反復調換安裝方向,同時,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設置在側壁上,不會影響安裝底板的承載強度;此外由于安裝底板上所開設的安裝孔的尺寸、形狀均相同,為了使加工過程更加方便,所以將第二固定孔設置在側壁上。優選地,所述安裝底板的寬度方向上設置有引線板,相對所述引線板的另一端設置有檔板,所述引線板和擋板均與所述側壁的兩端固定連接。通過該引線板和擋板的設置,可以與側壁形成一個框體,對側壁有一定的支撐作用,為了使加工過程更加方便快捷,將引線板和擋板采用卡接的方式進行固定,因此,在加工時,引線板和擋板可以分開加工,進而降低了安裝底板在設計模具難度。優選地,所述側壁兩端設置有卡合槽,所述引線板與擋板靠近側壁的端部設置有與卡合槽相互卡接的扣合端。在將引線板和擋板的端部與側壁進行對接時,通過卡合槽與扣合端的相互卡接,使的側壁與引線板和擋板之前的連接更加穩定,同時,在進行安裝過程中,則可以直接組裝,方便安裝。優選地,所述側壁上還設置有多條貫穿其長度方向用于散熱的散熱槽。考慮到該殼體的整體使用效果,在模塊電源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為了避免高溫對電子元件的損壞,在側壁上開設的散熱槽可以增加內部的空氣流通,進而可以帶走電子元件產生的熱量。優選地,所述安裝孔為10個,包括用于固定連接整流橋的第一連接孔和用于安裝子模塊的第二連接孔。當安裝底板上設置的安裝孔為10個時,此時,該安裝包括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第一連接孔可以供WPH300子模塊的連接固定,第二連接孔可以供整流橋進行連接固定。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孔以所述安裝底板的縱向軸線為對稱軸呈對稱設置。由于第一連接孔主要是用于固定整流橋,在安裝底板上,整流橋的位置可以左右均可安裝,因此該第一連接孔在安裝底板的縱向軸線為對稱軸呈對稱設置可以完全符合整流橋的固定。優選地,所述安裝孔為23個,包括用于固定連接整流橋的第一連接孔、用于安裝子模塊的第二連接孔以及用于安裝濾波器的第三連接孔。當安裝底板上的安裝孔為23個時,則可以在安裝底板上進行整流橋、子模塊以及濾波器三種電子元件的多種組合安裝,例如,COSEL子模塊、整流橋和濾波器進行安裝,Vicor子模塊、整流橋和濾波器,WDH子模塊、整流橋和濾波器,由于子模塊的型號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安裝孔進行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沿所述側壁的長度方向呈等距線性排列設置。通過等距線性排列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可以在對安裝底板進行固定以及對PCB板固定時可以使其整體均勻受力,不會產生局部受力不均勻的現象,進而可提高整體的承載力。本技術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制造周期短并適用于多種電子元件安裝排布的電源模塊。一種電源模塊,包括上述所述的殼體,所述殼體內固定連接有整流橋(71)、子模塊和/或濾波器(76)。通過采用該安裝底板的模塊電源,在生產組裝時,可以對于不同型號的電子元件進行組裝,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采用該安裝底板的模塊電源還以進行回收利用,節約資源。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在對多種電子元件進行安裝時,均可以采用該安裝底板,進而提高了生產速度,同時,可以大批量生產。此外,該安裝底板不需要因電子元件型號的不同而重新設計模具,因此可以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殼體的爆炸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電源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殼體安裝WPH300子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殼體安裝COSEL子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殼體安裝Vicor子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殼體安裝WDH子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安裝底板;2、安裝孔;21、第一連接孔;22、第二連接孔;23、第三連接孔;3、側壁;31、第一固定孔;32、第二固定孔;33、卡合槽;34、散熱槽;4、引線板;5、擋板;6、扣合端;7、電子元件;71、整流橋;72、WPH300子模塊;73、COSEL子模塊;74、Vicor子模塊;75、WDH子模塊;76、濾波器;8、PCB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一種殼體,如圖1所示,包括安裝底板1,該安裝底板1呈矩形,主要供電子元件7進行安裝,在安裝底板1的表面上開設有安裝孔2,該安裝孔2用于電子元件7的連接固定;沿安裝底板1長度方向一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殼體,包括安裝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底板(1)上設置有供多個電子元件(7)安裝的安裝區,所述安裝區內設置有10至23個形狀、大小均相同的安裝孔(2),每個所述安裝孔(2)均可與電子元件(7)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殼體,包括安裝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底板(1)上設置有供多個電子元件(7)安裝的安裝區,所述安裝區內設置有10至23個形狀、大小均相同的安裝孔(2),每個所述安裝孔(2)均可與電子元件(7)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底板(1)沿其兩側長度方向均一體設置有側壁(3),兩所述側壁(3)上均開設有多個用于固定PCB板(8)的第一固定孔(31)且相鄰兩所述固定孔之間間隔設置有用于固定安裝底板(1)的第二固定孔(3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底板(1)的寬度方向上設置有引線板(4),相對所述引線板(4)的另一端設置有檔板,所述引線板(4)和擋板(5)均與所述側壁(3)的兩端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3)兩端設置有卡合槽(33),所述引線板(4)與擋板(5)靠近側壁(3)的端部設置有與卡合槽(33)相互卡接的扣合端(6)。5.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閔,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偉仕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