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線路連接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路對接裝置,包括:第一接線盤,用于連接第一電路的線路;第二接線盤,用于連接第二電路的線路;第一接線盤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對接端口,第二接線盤上設置有多個與第一對接端口配合的第二對接端口;將第一對接端口與第二對接端口一一對接,以使第一電路與第二電路導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路對接裝置,通過第一接線盤與第一電路的線路連接,第二接線盤與第二電路的線路連接,利用第一接線盤上的多個對接端口與第二接線盤上的多個對接端口同時對接,就能使第一電路與第二電路導通,輕松實現線路之間的集中對接,大大提高效率與裝配準確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線路連接設備
,特別是涉及一種電路對接裝置及空調器。
技術介紹
在空調風管內機生產裝配過程中,走線路、插接線路等是比較繁瑣的一個步驟,往往會影響整個裝配線的效率,也容易發生走線路徑不正確、接錯線等不良情況,不利于總裝自動化生產,同時對結構件設計的要求也較高。因此設計出一種高效的、能避免走線路徑不正確、接錯線等的線路對接方式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電路接線效率低、容易接錯線等問題,提供一種高效的電路對接裝置,同時還提供了一種包含該電路對接裝置的空調器。上述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電路對接裝置,包括:第一接線盤,用于連接第一電路的線路;第二接線盤,用于連接第二電路的線路;第一接線盤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對接端口,第二接線盤上設置有多個與第一對接端口配合的第二對接端口;將第一對接端口與第二對接端口一一對接,以使第一電路與第二電路導通。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接線盤上設置有第一連接部,用于將第一接線盤固定安裝在第一電路的線路板上;第二接線盤上設置有第二連接部,用于將第二接線盤固定安裝在第二電路的線路板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接線盤包括第一底盤;多個第一對接端口設置在第一底盤的一側;第一連接部包括位于第一底盤的側壁上的第一環形凹槽;第二接線盤包括第二底盤;多個第二對接端口設置在第二底盤的一側;第二連接部包括位于第二底盤的側壁上的第二環形凹槽。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底盤上設置有多個第一接線端口,第一接線端口用于與第一電路電連接,且第一接線端口與第一對接端口一一對應連接;第二底盤上設置有多個第二接線端口,第二接線端口用于與第二電路電連接,且第二接線端口與第二對接端口一一對應連接。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多個第一對接端口與多個所述第一接線端口分別位于第一底盤的兩側;多個第二對接端口與多個所述第二接線端口分別位于第二底盤的兩側。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接線盤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多個第一對接端口設置在第一殼體上;第一連接部包括第一插頭和與第一插頭配合的第一插孔,第一插頭設置在第一殼體上,第一插孔設置在第二殼體上;第二接線盤包括第三殼體和第四殼體,多個第二對接端口設置在第三殼體上;第二連接部包括第二插頭和與第二插頭配合的第二插孔,第二插頭設置在第三殼體上,第二插孔設置在第四殼體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二殼體上設置有多個第一接線端口,第一接線端口用于與第一電路電連接,且第一接線端口與第一對接端口一一對應連接;第四殼體上設置有多個第二接線端口,第二接線端口用于與第二電路電連接,且第二接線端口與第二對接端口一一對應連接。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對接端口內設置有多個插接柱,第二對接端口內設置有多個與插接柱配合的插接孔。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接線端口內設置有多個接線柱,接線柱與插接柱電連接;第二接線端口內設置有多個接線孔,接線孔與插接孔電連接。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空調器殼體和電器盒,以及如上任一項所述的電路對接裝置;第一接線盤安裝在空調器殼體上,第二接線盤安裝在電器盒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電路對接裝置,通過第一接線盤與第一電路的線路連接,第二接線盤與第二電路的線路連接,利用第一接線盤上的多個對接端口與第二接線盤上的多個對接端口同時對接,就能使第一電路與第二電路導通,輕松實現線路之間的集中對接,大大提高效率與裝配準確度。由于電路對接裝置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包含有該電路對接裝置的空調器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路對接裝置的第一接線盤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路對接裝置的第二接線盤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電路對接裝置的第一接線盤與第二接線盤對接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電路對接裝置的第一接線盤與第二接線盤對接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路對接裝置的一個接線盤與外部電路連接的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路對接裝置的工作原理圖。其中:100-第一接線盤;110-第一對接端口;111-插接柱;120-第一接線端口;121-接線柱;130-第一底盤;131-第一環形凹槽;140-第一殼體;150-第二殼體;200-第二接線盤;210-第二對接端口;211-插接孔;220-第二接線端口;221-接線孔;230-第二底盤;231-第二環形凹槽;240-第三殼體;250-第四殼體;300-第一電路;400-第二線路。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電路對接裝置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見圖1、圖2和圖6,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路對接裝置,包括:第一接線盤100,用于連接第一電路300的線路;第二接線盤200,用于連接第二電路400的線路;第一接線盤100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對接端口110,第二接線盤200上設置有多個與第一對接端口110配合的第二對接端口210;將第一對接端口110與第二對接端口210一一對接,以使第一電路300與第二電路400導通。其中,第一接線盤100上的第一對接端口110可以為兩個、三個及三個以上等等,多個第一對接端口110分別具有不同的標準化端口規格,以滿足不同元器件的接線需求,第二接線盤200上的第二對接端口210可以為兩個、三個及三個以上等等,多個第二對接端口210分別具有不同的標準化端口規格,并能夠與第一對接端口110配合對接。通過第一接線盤100與第一電路300的線路連接,第二接線盤200與第二電路400的線路連接,利用第一接線盤100上的多個第一對接端口110與第二接線盤200上的多個第二對接端口210同時對接,使第一電路300與第二電路400導通,輕松實現線路之間的集中對接,大大提高裝配效率與裝配準確度。并且多個第一對接端口110與多個第二對接端口210以一一對應的方式對接,可以實現精準的線路連接。進一步地,第一接線盤100上設置有第一連接部,用于將第一接線盤100固定安裝在第一電路300的線路板上;第二接線盤200上設置有第二連接部,用于將第二接線盤200固定安裝在第二電路400的線路板上。第一接線盤100通過第一連接部固定安裝在第一電路300的線路板上,以便于第一電路300的線路與第一接線盤100連接;第二接線盤200通過第二連接部固定安裝在第二電路400的線路板上,以便于第二電路400的線路與第二接線盤200連接。其中,第一連接部的結構形式有多種,例如,第一連接部包括位于第一接線盤100的盤體側壁上的環形凹槽,第一電路300的線路板上開設有安裝孔,利用環形凹槽與安裝孔的配合安裝以使第一接線盤100固定安裝于第一電路300的線路板上;又如,第一連接部包括插孔和插頭,第一接線盤100具有兩個殼體,插孔和插頭分別設置在兩個殼體上,第一電路300的線路板上開設有通孔,一個殼體上的插頭穿過通孔插設在另一個殼體上的插孔中固定,這樣使得第一接線盤100就固定安裝在第一電路300的線路板上。同理,第二連接部將第二接線盤200固定安裝在第二電路400的線路板上的方式也有多種,可參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路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線盤(100),用于連接第一電路(300)的線路;第二接線盤(200),用于連接第二電路(400)的線路;所述第一接線盤(100)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對接端口(110),所述第二接線盤(200)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第一對接端口(110)配合的第二對接端口(210);將所述第一對接端口(110)與所述第二對接端口(210)一一對接,以使所述第一電路(300)與所述第二電路(400)導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路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線盤(100),用于連接第一電路(300)的線路;第二接線盤(200),用于連接第二電路(400)的線路;所述第一接線盤(100)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對接端口(110),所述第二接線盤(200)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第一對接端口(110)配合的第二對接端口(210);將所述第一對接端口(110)與所述第二對接端口(210)一一對接,以使所述第一電路(300)與所述第二電路(400)導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線盤(100)上設置有第一連接部,用于將所述第一接線盤(100)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電路(300)的線路板上;所述第二接線盤(200)上設置有第二連接部,用于將所述第二接線盤(200)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二電路(400)的線路板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路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線盤(100)包括第一底盤(130);多個所述第一對接端口(110)設置在所述第一底盤(130)的一側;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底盤(130)的側壁上的第一環形凹槽(131);所述第二接線盤(200)包括第二底盤(230);多個所述第二對接端口(210)設置在所述第二底盤(230)的一側;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底盤(230)的側壁上的第二環形凹槽(231)。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路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盤(130)上設置有多個第一接線端口(120),所述第一接線端口(120)用于與所述第一電路(300)電連接,且所述第一接線端口(120)與所述第一對接端口(110)一一對應連接;所述第二底盤(230)上設置有多個第二接線端口(220),所述第二接線端口(220)用于與所述第二電路(400)電連接,且所述第二接線端口(220)與所述第二對接端口(210)一一對應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路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第一對接端口(110)與多個所述第一接線端口(120)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底盤(130)的兩側;多個所述第二對接端口(210)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家永,張亞國,鄧朝勝,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