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與反應釜配套使用的冷凝設備,尤其是一種反應釜生成的磷酸酯冷凝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反應釜反應后排出的磷酸酯液體經管道直接進入下一步加工工序,由于磷酸酯液體自身具有一定的溫度,導致在下一步反應中,反應時間長,影響產量。鑒于上述原因,現有的反應釜配套的冷凝設備的結構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反應釜生成的磷酸酯冷凝系統,本技術反應釜內反應生成的廢氣進入排氣管輸送至冷凝器進行冷卻,再經管道輸送至尾氣接收罐,反應釜反應排出的磷酸酯液體由放料口經管道進入碟片式冷凝器進行快速冷卻,冷卻后的磷酸酯液體經管道進入釜液接收罐。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結構設計布局合理,使用效果顯著,制造成本低,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適合普遍推廣應用。本技術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反應釜生成的磷酸酯冷凝系統,是由:反應釜、夾套、上傳熱介質進出口、下傳熱介質進出口、攪拌器、電機、排氣口、法蘭、排氣管、冷凝器、尾氣接收罐、放料口、碟片式冷凝器、釜液進口、釜液出口、冷卻水進口、冷卻水出口、釜液接收罐構成;反應釜外周設置夾套,反應釜外周與夾套之間構成換熱通道,夾套上方一側設置上傳熱介質進出口,夾套底部中心設置放料口,夾套底部放料口的一側設置下傳熱介質進出口,反應釜內中心設置攪拌器,攪拌器的上端露出反應釜設置電機,反應釜上方一側設置排氣口,排氣口與排氣管之間設置法蘭,所述排氣管上設置冷凝器,所述排氣管的末端設置尾氣接收罐,碟片式冷凝器圓周表面上方的一側設置釜液進口,下方的另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反應釜生成的磷酸酯冷凝系統,是由:反應釜(1)、夾套(2)、上傳熱介質進出口(3)、下傳熱介質進出口(4)、攪拌器(5)、電機(6)、排氣口(7)、法蘭(8)、排氣管(9)、冷凝器(10)、尾氣接收罐(11)、放料口(12)、碟片式冷凝器(13)、釜液進口(14)、釜液出口(15)、冷卻水進口(16)、冷卻水出口(17)、釜液接收罐(18)構成;其特征在于:反應釜(1)外周設置夾套(2),反應釜(1)外周與夾套(2)之間構成換熱通道,夾套(2)上方一側設置上傳熱介質進出口(3),夾套(2)底部中心設置放料口(12),夾套(2)底部放料口(12)的一側設置下傳熱介質進出口(4),反應釜(1)內中心設置攪拌器(5),攪拌器(5)的上端露出反應釜(1)設置電機(6),反應釜(1)上方一側設置排氣口(7),排氣口(7)與排氣管(9)之間設置法蘭(8),所述排氣管(9)上設置冷凝器(10),所述排氣管(9)的末端設置尾氣接收罐(11),碟片式冷凝器(13)圓周表面上方的一側設置釜液進口(14),下方的另一側設置冷卻水進口(16),頂端設置冷卻水出口(17),底端設置釜液出口(15),所述放料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反應釜生成的磷酸酯冷凝系統,是由:反應釜(1)、夾套(2)、上傳熱介質進出口(3)、下傳熱介質進出口(4)、攪拌器(5)、電機(6)、排氣口(7)、法蘭(8)、排氣管(9)、冷凝器(10)、尾氣接收罐(11)、放料口(12)、碟片式冷凝器(13)、釜液進口(14)、釜液出口(15)、冷卻水進口(16)、冷卻水出口(17)、釜液接收罐(18)構成;其特征在于:反應釜(1)外周設置夾套(2),反應釜(1)外周與夾套(2)之間構成換熱通道,夾套(2)上方一側設置上傳熱介質進出口(3),夾套(2)底部中心設置放料口(12),夾套(2)底部放料口(12)的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建國,袁阿滿,李守平,
申請(專利權)人:三門峽中達化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