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銅排網絡結構,與PCB板電連接,其包括支架及與支架相固定的若干銅排,銅排的一端與PCB板進行電連接,支架上還設置有若干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和若干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電感和電容均與銅排的另一端進行電連接。該銅排網絡結構通過將若干銅排與支架固定連接,在支架上設置有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和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且電容和電感與對應銅排的另一端進行電連接,以形成銅排與支架結合的網絡布局結構。在生產制造時,只需要將對應銅排的焊腳與PCB板進行貼裝即可實現整體的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簡化焊接工序,進而提高生產效率,且便于電容和電感的散熱,從而提高散熱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種銅排網絡結構。
技術介紹
汽車電控液壓助力轉向器使得汽車能夠輕松轉向,保證駕駛的安全性及舒適性能。電控液壓助力轉向器主要由油泵部分、電機體部分、控制器三部分組成。在控制器的結構設計中,考慮到大電流影響,需要借助銅排作為導體,并將電感及電容焊接在銅排的一端,銅排的另一端焊接到PCB板上指定的位置處,且為防止控制器的體積過大,將電容和電感與PCB板的設置距離很近。然而這種連接方式存在制造工序復雜,生產效率低下,同時散熱性能不好的缺點。因此,目前急需一種能夠簡化制造工序、提高生產效率、且能夠改善散熱效果的銅排網絡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簡化制造工序、提高生產效率、且能夠改善散熱效果的銅排網絡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技術采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一種銅排網絡結構,與PCB板電連接,包括支架及與所述支架相固定的若干銅排,所述銅排的一端與所述PCB板進行電連接,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若干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和若干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所述電感和所述電容均與所述銅排的另一端進行電連接。優選地,所述銅排包括第一銅排至第七銅排,所述支架的一側并列設置有3個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及與所述3個第一收納位相對應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供第四銅排和第五銅排上設置的焊腳穿過,所述焊腳與所述電容的引腳電連接,在與所述第一收納位相對的一側設置有延伸體,第一銅排至第三銅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延伸體處,第六銅排設置在所述第五銅排的下方,與所述第一收納位相鄰的一側上設置有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所述第七銅排設置在所述第二收納位的一側,且與所述電感電連接。優選地,所述延伸體的中心設置有三個安裝孔,且在所述延伸體遠離第一收納位的一側對應安裝孔處設置有三個凹槽,所述第一銅排至第三銅排的一端均設置有與所述安裝孔相適配的螺母,所述螺母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第一銅排至第三銅排的一端匹配放置在三個凹槽內,且所述螺紋孔與所述安裝孔相對應。優選地,所述第一收納位為“U”型槽,且在所述“U”型槽的底部間隔設置有若干筋條。優選地,所述第四銅排和第七銅排上端分別設置有凸位,所述電感的兩個引線端與兩個凸位接觸。優選地,所述第二收納位為“U”型槽,且在所述“U”型槽的底部間隔設置有若干筋條。優選地,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設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延伸體之間。優選地,所述支架上設置有與所述PCB板相固定的螺柱。本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該銅排網絡結構通過將若干銅排與支架固定連接,且銅排的一端與PCB板電連接,在支架上設置有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和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且電容和電感與對應銅排的另一端進行電連接,以形成銅排與支架結合的三維網絡布局結構。在生產時,只需要將對應銅排的焊腳與PCB板進行貼裝即可實現電連接,從而簡化焊接工序,進而提高生產效率,且由于電容和電感固定在支架且遠離PCB板的位置,以便于電容和電感的散熱,從而提高散熱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一種較佳實施方式的銅排網絡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的銅排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更加清楚地理解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技術做進一步的闡述。參照圖1至圖3所示,該銅排網絡結構1與PCB板電連接,包括支架10及與支架10相固定的若干銅排11,銅排11的一端與PCB板進行電連接,支架10上還設置有若干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12和若干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13,電感和電容均與銅排11的另一端進行電連接。該銅排網絡結構1通過將若干銅排11與支架10固定,銅排11的一端與PCB板進行電連接,并在支架10上設置有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12和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13,且電容和電感與對應銅排11進行電連接,以形成銅排11與支架10結合的三維網絡布局結構。在生產時,只需要將對應銅排11的焊腳與PCB板進行貼裝即可實現整電連接,從而簡化焊接工序,進而提高生產效率,且由于電容和電感固定在支架10且遠離PCB板的位置,以便于電容和電感的散熱,從而提高散熱效果。優選地,銅排11包括第一銅排111至第七銅排117,支架10的一側并列設置有3個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12及與3個第一收納位12相對應的第一通孔14,第一通孔14供第四銅排114和第五銅排115上設置的焊腳穿過,該焊腳與電容的引腳電連接,且該焊腳為U形槽結構,以便于電阻焊焊接。在與第一收納位12相對的一側設置有延伸體15,第一銅排111至第三銅排113的一端固定于延伸體15處,第六銅排116設置在第五銅排115的下方,且第六銅排與第五銅排設置間距為1.5mm,借此可以形成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與第一收納位12相鄰的一側上設置有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13,第七銅排117設置在第二收納位13的一側,且與電感電連接。其中,第一銅排111至第五銅排115位于支架10下方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高度,以便于銅排11與支架10包膠注塑及簡化設計。通過將第一銅排111至第七銅排117固定在支架10上指定的位置處,從而實現第一銅排111至第七銅排117的一端與PCB板電連接,另一端與3個電容及1個電感的電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銅排111、第二銅排112、第三銅排113分別為U相銅排、V相銅排、W相銅排,用于和電機體對應的三相電源電連接。第四銅排114、第五銅排115、第六銅排116及第七銅排117分別為驅動電源銅排、電源地銅排、驅動地銅排及電感銅排,用于與電容和電感進行對應的電連接。優選地,延伸體15的中心設置有三個安裝孔151,且在延伸體15遠離第一收納位12的一側對應安裝孔151處設置有三個凹槽152,第一銅排111至第三銅排113的一端均設置有與安裝孔151相適配的螺母(圖中未標注),該螺母為銅螺母,且其上形成有M3.5螺紋孔,并通過鉚接方式固定在第一銅排111至第三銅排113上,且銅螺母的四周進行包膠固定,以增加銅螺母的牢固性。第一銅排111至第三銅排113的一端匹配放置在三個凹槽152內,且螺紋孔與安裝孔相對應。通過將延伸體15上設置三個與第一銅排111至第三銅排113一端相匹配的凹槽152和三個安裝孔151,當第一銅排111和第三銅排113對應放置在三個凹槽15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銅排網絡結構,與PCB板電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與所述支架相固定的若干銅排,所述銅排的一端與所述PCB板進行電連接,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若干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和若干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所述電感和所述電容均與所述銅排的另一端進行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銅排網絡結構,與PCB板電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與所述支架相固定的若干銅排,所述銅排的一端與所述PCB板進行電連接,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若干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和若干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所述電感和所述電容均與所述銅排的另一端進行電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排網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銅排包括第一銅排至第七銅排,所述支架的一側并列設置有3個供電容放置的第一收納位及與所述3個第一收納位相對應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供第四銅排和第五銅排上設置的焊腳穿過,所述焊腳與所述電容的引腳電連接,在與所述第一收納位相對的一側設置有延伸體,第一銅排至第三銅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延伸體處,第六銅排設置在所述第五銅排的下方,與所述第一收納位相鄰的一側上設置有供電感放置的第二收納位,所述第七銅排設置在所述第二收納位的一側,且與所述電感電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銅排網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體的中心設置有三個安裝孔,且在所述延伸體遠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小兵,高國清,邵正亮,蔣德鑫,潘磊,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南方德爾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