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建筑裝飾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它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面板、芯板和底板,所述芯板由一整塊木板構成,且芯板的上下兩面均開設有若干個應力釋放槽,芯板上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與下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交錯設置;所述應力釋放槽的長度方向與芯板紋理方向平行;所述面板與底板的紋理方向均與芯板紋理方向垂直。本發明專利技術地板減少了“波浪紋”出現的概率和地板在水平方向的變形,延長了地板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裝飾材料
,尤其涉及一種三層實木復合地板。
技術介紹
目前,三層實木復合地板的芯板一般采用小木條拼接而成,每一塊小木條之間在材質、密度等方面存在差異,而相鄰木條之間的拼裝縫隙大小又不一致,導致芯板吸濕后不能有效的釋放應力,使得芯板板條與板條之間產生高低差,進而在板面表現為垂直于地板長度方向的“波浪紋”,影響了地板的使用壽命。現有技術中,為了節省成本,一般面板木材的材質較好,價格較貴,芯板木材的材質較差,價格較為便宜,由于面板和芯板所用木材的材料不一樣,當然各種性能也會不一樣,當芯板采用小木條拼接時,由于兩種或者多種不同種類的木材性能的差異,長期使用時,更容易產生波浪紋。另外,三層實木復合地板的面板一般厚度要控制在3.3mm以上,同時面板對木材等級要求高,使得整塊面板價格很高,地板成本增加。而且現有的面板結構及面板對木材等級的要求,使木材的利用率很低,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能降減少“波浪紋”出現的概率、減少地板在水平方向的變形,能很好適應環境的干縮濕漲,增強地板穩定性延長地板使用壽命同時能極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木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的三層實木復合地板。為了實現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效果,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面板、芯板和底板,所述芯板由一整塊木板構成,且芯板的上下兩面均開設有若干個應力釋放槽,芯板上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與下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交錯設置;所述應力釋放槽的長度方向與芯板紋理方向平行;所述面板與底板的紋理方向均與芯板紋理方向垂直。所述面板、芯板和底板是采用旋切的加工方式得到的。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應力釋放槽為“一”字形并橫穿芯板;所述應力釋放槽的深度為芯板厚度的50%-70%,寬度為1.2~3mm,設置于芯板一個面上的相鄰應力槽之間的間距為40mm~100mm。作為進一步的改進,開設于芯板一個面的相鄰應力釋放槽之間的間距相等,且開設于芯板上表面的相鄰應力釋放槽之間的間距與開設于芯板下表面的相鄰應力釋放槽之間的間距相等。作為進一步的改進,面板的厚度:芯板的厚度:底板的厚度為3~6∶7~9∶2~4。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面板、芯板、底板的含水率均控制在9%以下。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面板的含水率為8%~9%;芯板的含水率為6%~8%;底板的含水率為4%~6%。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芯板上部的密度比下部的密度大。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面板由上面板和設置于上面板下的與上面板粘合的下面板構成,所述上面板為整板,所述下面板由若干塊拼板拼裝而成;其中,上面板的厚度為0.6mm~2.0mm;下面板的厚度為2.0mm~4.0mm;上面板和下面板厚度的總和在3.3mm以上;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為同一種木材,且上面板和下面板所用木材的紋理相同。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地板為長方體形,下面板包括兩個以上沿地板寬度方向并排緊密排列的拼板單元,所述拼板單元由兩塊以上沿地板長度方向排列成一條直線的拼板組成,且組成相鄰兩拼板單元的拼板錯位排列。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上面板的質量等級比下面板的質量等級高。作為進一步的改進,芯板的紋理為橫紋,面板和底板的紋理為順紋。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專利技術芯板由一整塊木板構成,故其在材質、密度等方面的差異小,進而提高了地板整體的穩定性,減少了“波浪紋”出現的概率。在芯板為一整塊木板的基礎上,在芯板的上下兩面均開設有應力釋放槽,使得芯板上下兩面的應力都得到了均勻地釋放,降低了芯板的翹曲變形量,進而提高了地板整體的穩定性,減少了“波浪紋”出現的概率,延長了地板的使用壽命。2)面板與底板的紋理方向均與芯板紋理方向垂直,例如面板和底板為順紋,芯板為橫紋時,使得橫紋和順紋之間相互交錯,起到相互拉扯的作用,從而減少地板在水平方向的變形。3)由于芯板上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與下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交錯設置,這樣,相互配合,使得芯板上的應力得以更充分的釋放。附圖說明圖1是三層實木復合地板的立體圖;圖2是旋切得到用于制備芯板的木材的示意圖;圖3是部分芯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是面板;11是上面板;12是下面板;10是組成下面板的拼板;2是芯板;3是底板;4是應力釋放槽;5芯板的上表面;6是芯板的下表面;7是樹桿;8是刀具;9是用于組成芯板的木材;51是用于組成芯板的木材緊密面;61是用于組成芯板的木材疏松面。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作詳細描述。如圖1-3所示,一種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面板1、芯板2和底板3,所述芯板2由一整塊木板構成,且芯板2的上下兩面均開設有若干個應力釋放槽,芯板2上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4與下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4交錯設置;所述應力釋放槽4的長度方向與芯板2紋理方向平行;所述面板1與底板3的紋理方向均與芯板2紋理方向垂直。所述面板1、芯板2和底板3是采用旋切的加工方式得到的。當然,當底板3在下,面板2在上,水平放置時,面板1、芯板2和底板3的紋理方向是與水平方向平行的。本專利技術,芯板2由一整塊木板構成,故其在材質、密度等方面的差異小,進而提高了地板整體的穩定性,減少了“波浪紋”出現的概率。在芯板2為一整塊木板的基礎上,在芯板2的上下兩面均開設有應力釋放槽4,使得芯板2上下兩面的應力都得到了均勻地釋放,降低了芯板2的翹曲變形量,進而提高了地板整體的穩定性,減少了“波浪紋”出現的概率,延長了地板的使用壽命。面板1與底板3的紋理方向均與芯板2紋理方向垂直,使得橫紋和順紋之間相互交錯,起到相互拉扯的作用,從而減少地板在水平方向的變形。當地板為長方體形,面板1和底板3為順紋,芯板2為橫紋時,此時木材吸濕膨脹后,主要是橫紋方向的變化,芯板2為橫紋,能夠更好的減少地板在水平方向的變形。另外,由于面板1和底板3采用順紋實木板,即面板1和底板3的紋理方向與地板的長度(面板1和底板3長度)方向一致,增加了力學強度,使得面板1和底板3更加不容易撕裂。由于芯板2上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4與下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4交錯設置,這樣,相互配合,使得芯板上的應力得以更充分的釋放。優選地,所述應力釋放槽4為“一”字形并橫穿芯板2,如圖1所示,即當芯板2為長方體形時,應力釋放槽4的長度與芯板2的寬度一致。應力釋放槽4為“一”字形,且長度方向與芯板2紋理方向平行,可以更好的釋放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面板、芯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由一整塊木板構成,且芯板的上下兩面均開設有若干個應力釋放槽,芯板上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與下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交錯設置;所述應力釋放槽的長度方向與芯板紋理方向平行;所述面板與底板的紋理方向均與芯板紋理方向垂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面板、芯板和底板,其特征在
于,所述芯板由一整塊木板構成,且芯板的上下兩面均開設有若干個應力釋放槽,芯板上
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與下表面開設的應力釋放槽交錯設置;所述應力釋放槽的長度方向
與芯板紋理方向平行;所述面板與底板的紋理方向均與芯板紋理方向垂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其特征在于,面板的厚度:芯板的厚
度:底板的厚度為3~6∶7~9∶2~4。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應力釋放槽為“一”
字形并橫穿芯板;所述應力釋放槽的深度為芯板厚度的50%-70%,寬度為1.2~3mm,設置
于芯板一個面上的相鄰應力釋放槽之間的間距為40mm~100m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芯板、底板
的含水率均在9%以下;所述芯板上部的密度比下部的密度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含水率為8%~
9%;芯板的含水率為6%~8%;底板的含水率為4%~6%。
6.如權利要求3至5所述的三層實木復合地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德英,
申請(專利權)人:巴洛克木業中山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