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包括N個同軸設置的圓環形屏蔽板,每個所述圓環形屏蔽板均包括與匯流環外殼靠近的外殼接近部,以及隔離部,且所述外殼接近部的軸向厚度大于隔離部的軸向厚度;任意相鄰兩個圓環形屏蔽板的隔離部遠離外殼接近部的一端通過導電環軸套相連接,用于隔離設置在所述導電環軸套上的導電環;任意相鄰的兩個同軸圓環屏蔽板的外殼接近部互不接觸;所述外殼接近部與所述匯流環外殼之間留有寬度為b的空隙;所述外殼接近部的軸向厚度a與所述空隙的寬度b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其中,N為大于1的自然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大幅度提高了中高頻匯流環導電環之間的隔離度指標,減小環間串擾,保證傳輸信號的準確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雷達匯流環,特別涉及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
技術介紹
現代雷達向集成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即一個匯流環往往可集成低頻、中頻、高頻、功率多個信號的傳輸通道,中高頻匯流環用于傳輸幾十兆赫到幾百兆赫的信號,中高頻匯流環要求的主要電氣參數有接觸電阻、隔離度、插入損耗、插入相移、駐波等,其中隔離度是衡量環與環間電磁串擾的重要指標,隔離度越高表明中高頻環受其他頻段信號串擾越小,能有效保證傳輸信號的準確性。而目前中高頻雷達匯流環所采用的屏蔽板,具有導電環之間隔離度指標偏低,環間串擾較大,從而造成其傳輸中高頻信號頻率較低的問題,目前其傳輸的信號頻率在60MHz至100MHz。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雷達匯流環所采用的中高頻匯流環屏蔽板,存在導電環之間隔離度指標偏低,環間串擾較大,從而造成其傳輸的中高頻信號頻率較低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大幅提高雷達匯流環中導電環之間的隔離度指標和傳輸頻率,同時減小環間串擾,保證傳輸信號的準確性的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包括:N個同軸設置的圓環形屏蔽板,所述N個圓環形屏蔽板設置在匯流環外殼內部,并與其同軸但不接觸,每個所述圓環形屏蔽板包括與匯流環外殼靠近的外殼接近部,以及隔離部,所述外殼接近部的軸向厚度大于隔離部的軸向厚度;任意相鄰的兩個圓環形屏蔽板的隔離部遠離外殼接近部的一端通過導電環軸套相連接,用于隔離設置在所述導電環軸套上的導電環;任意相鄰的兩個同軸圓環屏蔽板的外殼接近部互不接觸;所述外殼接近部與所述匯流環外殼之間留有寬度為b的空隙;所述外殼接近部的軸向厚度a與所述空隙的寬度b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其中,N為大于1的自然數。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外殼接近部的軸向厚度a與所述空隙的寬度b的比值等于15。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N個圓環形屏蔽板采用QSi3-1Y硅青銅板材質。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導電環軸套采用LY12鋁合金材質。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采用本技術的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結構,能夠大幅度提高雷達匯流環中中高頻匯流環導電環之間的隔離度指標,減小環間串擾,保證傳輸信號的準確性。較于傳統的中高頻信號結構,本技術的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結構在滿足環間隔離度在≥60dB的要求下,其傳輸的信號頻率最高可達230MHz~250MHz,性能提高非常明顯。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結構的截面圖。圖2為圖1中標記A所圈出的區域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2個圓環形屏蔽板與導電環軸套連接結構的部分截面圖。圖4為兩并列高頻匯流環的等效電路圖。圖中標記:1-圓環形屏蔽板,11-外殼接近部,12-隔離部,2-匯流環外殼,3-導電環軸套,4-導電環,5-絕緣環,6-同軸電纜,a-外殼接近部的軸向厚度,b-空隙的寬度,7-中高頻地刷,700-金屬刷絲,8-中高頻導電金絲。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詳細的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包括:N個大小和形狀都相同的圓環形屏蔽板1,N為大于1的自然數。其中,所述N個圓環形屏蔽板1采用QSi3-1Y硅青銅板材質。參看本實施例圖1所示的本技術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結構的截面圖(該截面圖過圓環形屏蔽板1的軸心)和圖3所示的2個圓環形屏蔽板1與導電環軸套3連接結構的部分截面示意圖(該截面圖示出了圓環形屏蔽板1上半圓環的截面示意圖,該截面圖過圓環形屏蔽板1的軸心)。其中,由圖1所示,在所述圓環形屏蔽板1的截面圖中,所述圓環形屏蔽板1的上下兩個部分構成一個類似工字形的結構。本技術提出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結構具體包括5個同軸設置的圓環形屏蔽板1,所述5個屏蔽板1設置在匯流環外殼2的內部,并與其同軸但不接觸,每個所述圓環形屏蔽板1包括與匯流環外殼2靠近的外殼接近部11,以及隔離部12,所述外殼接近部11的軸向厚度大于隔離部12的軸向厚度;任意相鄰的兩個圓環形屏蔽板1的隔離部12遠離外殼接近部11的一端通過導電環軸套3相連接,用于隔離設置在所述導電環軸套3上的導電環4;且任意相鄰的兩個同軸圓環屏蔽板1的外殼接近部11互不接觸;具體的,所述導電環軸套3套設在所述匯流環環芯上,所述圓環形屏蔽板1套設在所述導電環軸套3上(即任意相鄰的兩個圓環形屏蔽板1的隔離部12遠離外殼接近部11的一端通過導電環軸套3相連接),從而將設置在任意相鄰的兩個圓環形屏蔽板1之間的導電環4隔離起來。所述導電環軸套3采用LY12鋁合金材質。其中,所述外殼接近部11與所述匯流環外殼2之間留有寬度為b的空隙;所述外殼接近部11的軸向厚度a與所述空隙的寬度b的比值為15;本實施例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中中高頻屏蔽板(即圓環形屏蔽板1)的設計原理:由于匯流環是將許多信號匯集在一起來傳輸的,必然帶來各路信號之間的串擾。特別是中頻和高頻匯流環抑制串擾的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通常用隔離度來衡量。隔離度是一個電路中的信號電壓與它在另一電路中的感應電壓之比的分貝數。良好的隔離指一個環路的信號在進入相鄰電路前已經被大大地衰減。串擾是由兩導體間的電容耦合和電感耦合或由絕緣體的電泄漏所引起。串擾與導體的長度和間隔、絕緣體的性能有關,也與信號頻率及周圍的環境條件有關。引起環路間串擾的主要因素是:兩電路中心導體之間存在分布電容。參看圖4所示的兩并列高頻匯流環的等效電路圖,其中,若S1回路有一個高頻信號源E1,電流I1經過ZH1的壓降為V1。由于分布電容Cc存在,在S2回路中產生高頻電流I2,經過ZH2產生壓降V2,則隔離度為:L=20lg(V1/V2)=lgZC+ZHZH]]>其中ZC=12πfCc]]>ZH1=ZH2=ZH:表示匯流環的負載可以得出,兩導電環之間的分布電容與圓環形屏蔽板1和匯流環外殼2之間的空隙有關。參看圖3,減小分布電容的方法有二:一是提高所述外殼接近部11的軸向厚度a和所述空隙的寬度b的比值,若a∶b達10∶1就能有效地屏蔽電磁耦合;二是增加匯流環外殼2到導電環4的距離,來減小空隙處的電場強度。其中,空隙處電場的衰減其中H表示圓環形屏蔽板1之間的距離,L表示空隙到導電環的徑向距離。由于匯流環體積有限,而且有小型化的要求,所以L徑向尺寸不能放大,所以就應盡量提高所述外殼接近部11的軸向厚度a和所述空隙的寬度b的比值,使a∶b達到或超過10∶1。本實施例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中a∶b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其特征在于,包括:N個同軸設置的圓環形屏蔽板(1),所述?N個圓環形屏蔽板(1)設置在匯流環外殼內部,所述?N個圓環形屏蔽板(1)與匯流環外殼同軸但不接觸,每個所述圓環形屏蔽板(1)包括與匯流環外殼(2)靠近的外殼接近部(11),以及隔離部(12),所述外殼接近部(11)的軸向厚度大于隔離部的軸向厚度(12);任意相鄰的兩個圓環形屏蔽板(1)的隔離部(12)遠離外殼接近部(11)的一端通過導電環軸套(3)相連接,用于隔離設置在所述導電環軸套(3)上的導電環(4);任意相鄰的兩個同軸圓環屏蔽板(1)的外殼接近部(11)互不接觸;所述外殼接近部(11)與所述匯流環外殼(2)之間留有寬度為b的空隙;所述外殼接近部(11)的軸向厚度a與所述空隙的寬度b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其中,N為大于1的自然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設置有屏蔽板的雷達匯流環,其特征在于,包括:
N個同軸設置的圓環形屏蔽板(1),所述N個圓環形屏蔽板(1)設置在匯流環外殼內部,所述N個圓環形屏蔽板(1)與匯流環外殼同軸但不接觸,每個所述圓環形屏蔽板(1)包括與匯流環外殼(2)靠近的外殼接近部(11),以及隔離部(12),所述外殼接近部(11)的軸向厚度大于隔離部的軸向厚度(12);
任意相鄰的兩個圓環形屏蔽板(1)的隔離部(12)遠離外殼接近部(11)的一端通過導電環軸套(3)相連接,用于隔離設置在所述導電環軸套(3)上的導電環(4);
任意相鄰的兩個同軸圓環屏蔽板(1)的外殼接近部(11)互不接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明,唐先春,周玉建,李立明,蔣辛輝,張世憑,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工業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