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包括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增程器、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增程器管組和電池冷卻管組;所述增程器管組包覆在增程器殼體外部,所述電池冷卻管組循環布置在電池組體內,并包覆住箱內所有電池單體的側面;所述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增程器管組和電池冷卻管組通過冷卻液管路連接成管道回路;所述冷卻液管路中充滿冷卻液;所述電磁閥、電動泵和增程器分別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電路連接,并在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的控制下改變各自的工作狀態、從而導通四條回路,以保障動力電池能夠在各種環境溫度條件下正常工作,提升動力電池的使用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新能源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動力電池的性能和老化與溫度密切相關,低溫條件下,離子擴散和遷移會被抑制,動力電池的工作性能受到影響,甚至在極端溫度條件下副反應會占據主導地位,導致動力電池無法在正常狀態下工作;同時,電池又是高能量密度的裝置,內部含有特定的化學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會由于溫度的快速升高而發生熱失控,整個電池發生燃燒甚至爆炸;因此,控制電池的工作溫度在一定合理的范圍內,是電池管理系統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較為常用的對電池的溫度控制采用座艙空氣作為熱量傳遞媒介,以空氣作為熱量傳遞媒介;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氣體的導熱效率低,對電池的快速溫度調整無法實現,另一方面,無法保證空氣源的溫度范圍,容易造成靠近氣源位置的電池單體與遠離氣源位置的電池單體之間溫差較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以保障動力電池能夠在各種環境溫度條件下正常工作,提升動力電池的使用效率,以克服已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包括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增程器、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增程器管組和電池冷卻管組;所述增程器管組包覆在增程器殼體外部,所述電池冷卻管組循環布置在電池組體內,并包覆住箱內所有電池單體的側面;所述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增程器管組和電池冷卻管組通過冷卻液管路連接成管道回路;所述冷卻液管路包括管路A段、管路B1段、管路B2段、管路C段、管路D段、管路E段和管路F段,所述電磁閥包括四位電磁閥、三位電磁閥Ⅰ和三位電磁閥Ⅱ,所述電動泵包括電動泵Ⅰ和電動泵Ⅱ;所述管路A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的第一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四位電磁閥的第一連通口接通,管路B1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的第二連通口接通,另一端通過三通與管路B2段連通,管路B2段另一端與四位電磁閥的第二連通口接通,管路C段一端與三通連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的第二連通口接通,管路D段一端與四位電磁閥的第三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的第三連通口接通,管路E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的第一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電池冷卻管組連通,管路F段一端與電池冷卻管組連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的第三連通口接通;所述管路F段中串接電動泵Ⅰ,所述管路D段中串接散熱器和電動泵Ⅱ,所述管路A段中串接增程器管組;所述冷卻液管路中充滿冷卻液;所述電池組體內的每一電池單體上設熱傳感器Ⅰ,所述熱傳感器Ⅰ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電路連接,用于將電池單體上的溫度傳遞給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增程器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電路連接,并在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的控制下啟動發熱或停止發熱;所述電動泵Ⅰ和電動泵Ⅱ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電路連接,并在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控制下起泵或停泵、從而為回路中冷卻液的流動提供動力;所述四位電磁閥、三位電磁閥Ⅰ和三位電磁閥Ⅱ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電路連接,并在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的控制下改變各自的工作狀態、從而導通:第一回路、即管路B1段—管路F段—電池冷卻管組—管路E段—管路C段回路,或第二回路、即管路A段—管路F段—電池冷卻管組—管路E段—管路C段—管路B2段—增程器管組回路,或第三回路、即管路B1段—管路F段—電池冷卻管組—管路E段—管路D段—管路B2段回路,或第四回路、即管路A段—管路B1段—管路C段—管路D段—增程器管組回路。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增程器殼體上設熱傳感器Ⅱ,所述熱傳感器Ⅱ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電路連接,所述熱傳感器Ⅱ用于將增程器殼體上的溫度傳遞給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更進一步:所述電動泵Ⅰ兩端并聯連通開關閥Ⅰ,所述電動泵Ⅱ兩端并聯連通開關閥Ⅱ。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采用冷卻液作為熱量傳遞媒介,可以提高熱量的傳遞速度,即可降低能耗,節省能源,提升電池溫度調整效率,同時可以避免空氣媒介傳遞熱量時出現的電池單體溫度不一致的問題,以保障動力電池能夠在各種環境溫度條件下正常工作,提升動力電池的使用效率;2.本專利技術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采用電腦控制,基本實現全自動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可以節省人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涉及到的電磁閥各種工作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冷卻液在電池組內流動方向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電池組溫度均衡過程的實施例;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電池組升溫加熱過程的實施例;圖6-1為本專利技術的電池組散熱工作過程的實施例;圖6-2為本專利技術的電池組散熱工作過程的另一種實施例;圖6-3為本專利技術的電池組散熱工作過程的又另一種實施例;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增程器散熱工作工程的實施例。圖中:1—增程器,2—增程器管組,3—四位電磁閥,4—散熱器,5—電動泵Ⅱ,6—開關閥Ⅱ,7—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8—三位電磁閥Ⅰ,9—三位電磁閥Ⅱ,10—電動泵Ⅰ,11—開關閥Ⅰ,12—電池組,13—電池冷卻管組,14-1—熱傳感器Ⅰ,14-2—熱傳感器Ⅱ,15—三通;A—管路A段,B1—管路B1段,B2—管路B2段,C—管路C段,D—管路D段,E—管路E段,F—管路F段。具體實施方案實施例一如圖4所示,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包括電池組12、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7、增程器1、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4、增程器管組2和電池冷卻管組13;所述增程器管組2包覆在增程器1殼體外部,所述電池冷卻管組13循環布置在電池組體內,并包覆住箱內所有電池單體的側面;所述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增程器管組和電池冷卻管組通過冷卻液管路連接成管道回路;所述冷卻液管路包括管路A段、管路B1段、管路B2段、管路C段、管路D段、管路E段和管路F段,所述電磁閥包括四位電磁閥3、三位電磁閥Ⅰ8和三位電磁閥Ⅱ9,所述電動泵包括電動泵Ⅰ10和電動泵Ⅱ5;所述管路A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9的第一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四位電磁閥3的第一連通口接通,管路B1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9的第二連通口接通,另一端通過三通20與管路B2段連通,管路B2段另一端與四位電磁閥3的第二連通口接通,管路C段一端與三通20連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8的第二連通口接通,管路D段一端與四位電磁閥3的第三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8的第三連通口接通,管路E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8的第一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電池冷卻管組13連通,管路F段一端與電池冷卻管組連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9的第三連通口接通;所述管路F段中串接電動泵Ⅰ10,所述管路D段中串接散熱器4和電動泵Ⅱ5,所述管路A段中串接增程器管組2;所述冷卻液管路中充滿冷卻液;所述電池組體內的每一電池單體上設熱傳感器Ⅰ14-1,所述熱傳感器Ⅰ與電池管理系統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池組(12)、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7)、增程器(1)、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4)、增程器管組(2)和電池冷卻管組(13);所述增程器管組包覆在增程器(1)殼體外部,所述電池冷卻管組循環布置在電池組體內,并包覆住箱內所有電池單體的側面;所述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增程器管組和電池冷卻管組通過冷卻液管路連接成管道回路;所述冷卻液管路包括管路A段、管路B1段、管路B2段、管路C段、管路D段、管路E段和管路F段,所述電磁閥包括四位電磁閥(3)、三位電磁閥Ⅰ(8)和三位電磁閥Ⅱ(9),所述電動泵包括電動泵Ⅰ(10)和電動泵Ⅱ(5);所述管路A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9)的第一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四位電磁閥(3)的第一連通口接通,管路B1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9)的第二連通口接通,另一端通過三通(15)與管路B2段連通,管路B2段另一端與四位電磁閥(3)的第二連通口接通,管路C段一端與三通(15)連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8)的第二連通口接通,管路D段一端與四位電磁閥(3)的第三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8)的第三連通口接通,管路E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8)的第一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電池冷卻管組(13)連通,管路F段一端與電池冷卻管組連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9)的第三連通口接通;所述管路F段中串接電動泵Ⅰ(10),所述管路D段中串接散熱器(4)和電動泵Ⅱ(5),所述管路A段中串接增程器管組(2);所述冷卻液管路中充滿冷卻液;所述電池組體內的每一電池單體上設熱傳感器Ⅰ(14?1),所述熱傳感器Ⅰ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7)電路連接,用于將電池單體上的溫度傳遞給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增程器(1)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7)電路連接,并在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的控制下啟動發熱或停止發熱;所述電動泵Ⅰ(10)和電動泵Ⅱ(5)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電路連接,并在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控制下起泵或停泵、從而為回路中冷卻液的流動提供動力;所述四位電磁閥(3)、三位電磁閥Ⅰ(8)和三位電磁閥Ⅱ(9)與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電路連接,并在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的控制下改變各自的工作狀態、從而導通:第一回路、即管路B1段—管路F段—電池冷卻管組—管路E段—管路C段回路,或第二回路、即管路A段—管路F段—電池冷卻管組—管路E段—管路C段—管路B2段—增程器管組回路,或第三回路、即管路B1段—管路F段—電池冷卻管組—管路E段—管路D段—管路B2段回路,或第四回路、即管路A段—管路B1段—管路C段—管路D段—增程器管組回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溫度管理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池組(12)、電池管理系統控制器(7)、增程器(1)、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4)、增程器管組(2)和電池冷卻管組(13);所述增程器管組包覆在增程器(1)殼體外部,所述電池冷卻管組循環布置在電池組體內,并包覆住箱內所有電池單體的側面;所述電磁閥、電動泵、散熱器、增程器管組和電池冷卻管組通過冷卻液管路連接成管道回路;
所述冷卻液管路包括管路A段、管路B1段、管路B2段、管路C段、管路D段、管路E段和管路F段,所述電磁閥包括四位電磁閥(3)、三位電磁閥Ⅰ(8)和三位電磁閥Ⅱ(9),所述電動泵包括電動泵Ⅰ(10)和電動泵Ⅱ(5);
所述管路A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9)的第一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四位電磁閥(3)的第一連通口接通,
管路B1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9)的第二連通口接通,另一端通過三通(15)與管路B2段連通,管路B2段另一端與四位電磁閥(3)的第二連通口接通,
管路C段一端與三通(15)連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8)的第二連通口接通,
管路D段一端與四位電磁閥(3)的第三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8)的第三連通口接通,
管路E段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Ⅰ(8)的第一連通口接通,另一端與電池冷卻管組(13)連通,
管路F段一端與電池冷卻管組連通,另一端與三位電磁閥Ⅱ(9)的第三連通口接通;
所述管路F段中串接電動泵Ⅰ(10),所述管路D段中串接散熱器(4)和電動泵Ⅱ(5),所述管路A段中串接增程器管組(2);
所述冷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孔輝,廖抒華,史艷輝,李巖,
申請(專利權)人:柳州孔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