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煤層氣液化用精餾塔,包括塔體、電機和熱交換機;在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攪拌軸,在攪拌軸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葉,在攪拌葉的上方固定安裝有刮板;所述塔體的中部設有沸石層,沸石層下方設有活性炭層,沸石層上方設有干燥層;所述塔體的外側套設有第一冷卻罩,冷凝箱的外側罩有第二冷卻罩,冷凝箱的底部連通有回液管,回液管與塔體內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對氣體進行兩次冷卻,最大程度的降低尾氣中甲烷的含量,保證甲烷的收集量,液化后的甲烷液體經過干燥層、沸石層和活性炭層過濾,提高甲烷液體的純度,電機帶動攪拌葉緩慢轉動,降低空氣混入甲烷液體的量,再次提高甲烷液體的純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較大范圍,具體是一種煤層氣液化用精餾塔。
技術介紹
煤層氣是指儲存在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非常規天然氣,屬于天然氣的一種,是采煤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氣體,與煤共存,又被稱為瓦斯氣體。煤層氣是一種優質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目前能源短缺的環境中是一種很好的補充能源。據據統計,我國每年排入大氣的煤層氣占全世界采煤排放的煤層氣總量的三分之一,不但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更是很大的資源浪費。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居世界第三。每年在采煤的同時排放的煤層氣在130億立方米以上,真正有效利用的不多。煤層氣勘探開發是世界上發展較快的非常規天然氣產業。煤層氣中的甲烷與其他空氣分離時需要用到精餾塔,通過對精餾塔降溫,使甲烷液化成液體進行收集,但是在精餾的過程中,尾氣中往往也混有未液化的甲烷跟隨尾氣排出,造成甲烷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甲烷收集量以及液體純度,提高液化效率的煤層氣液化用精餾塔,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煤層氣液化用精餾塔,包括塔體、電機和熱交換機;所述電機固定安裝在塔體的頂部,電機的輸出軸豎直伸入到塔體內,在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攪拌軸,攪拌軸向下延伸到塔體的底部,在攪拌軸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葉,在攪拌葉的上方固定安裝有刮板,刮板與塔體的內壁接觸,塔體的底部連通有出液口;所述塔體的中部設有沸石層,沸石層下方設有活性炭層,沸石層上方設有干燥層;所述塔體的外側套設有第一冷卻罩,第一冷卻罩的上部設有冷卻罩凸起,冷卻罩凸起內穿過有進氣管,進氣管與塔體內連通;所述第一冷卻罩的上下端分別連通有進水管和回水管,進水管和回水管連通在熱交換機上,在進水管上安裝有水泵;所述塔體的頂部設有連通管,連通管的另外一端上連通有冷凝箱,冷凝箱的外側罩有第二冷卻罩,第二冷卻罩內盤繞有冷卻管,冷卻管的進水口與進水管連通,冷卻管的出水口與回水管連通,冷凝箱的底部連通有回液管,回液管與塔體內連通。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葉為半圓形板。進一步的:所述冷卻罩凸起伸出第一冷卻罩的高度為50~60mm。進一步的:所述冷凝箱內還連通有尾氣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對氣體進行兩次冷卻,最大程度的降低尾氣中甲烷的含量,保證甲烷的收集量,液化后的甲烷液體經過干燥層、沸石層和活性炭層過濾,提高甲烷液體的純度,電機帶動攪拌葉緩慢轉動,降低空氣混入甲烷液體的量,再次提高甲烷液體的純度,冷卻水循環提供,使冷卻罩內的溫度始終保持低溫,提高液化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煤層氣液化用精餾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塔體,2-第一冷卻罩,3-電機,4-攪拌葉,5-刮板,6-攪拌軸,7-進氣管,8-冷卻罩凸起,9-出液口,10-連通管,11-冷凝箱,12-第二冷卻罩,13-回液管,14-尾氣管,15-水泵,16-進水管,17-回水管,18-干燥層,19-沸石層,20-活性炭層,21-熱交換機。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煤層氣液化用精餾塔,包括塔體1、電機3和熱交換機21;所述電機3固定安裝在塔體1的頂部,電機3的輸出軸豎直伸入到塔體1內,在電機3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攪拌軸6,攪拌軸6向下延伸到塔體1的底部,在攪拌軸6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葉4,攪拌葉4為半圓形板,對塔體1的底部進行攪拌,在攪拌葉4的上方固定安裝有刮板5,刮板5與塔體1的內壁接觸,將塔體1內壁上的液體刮下,使液體攪拌均勻,塔體1的底部連通有出液口9;所述塔體1的中部設有沸石層19,沸石層19具有多孔結構,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熱穩定性,在化工領域使用廣泛,沸石層19下方設有活性炭層20,進一步提高過濾效果,沸石層19上方設有干燥層18,用于除去精餾塔內的水蒸氣,避免水蒸氣與甲烷液體混合;所述塔體1的外側套設有第一冷卻罩2,第一冷卻罩2的上部設有冷卻罩凸起8,伸出第一冷卻罩2的高度為50~60mm,冷卻罩凸起8內穿過有進氣管7,進氣管7與塔體1內連通,冷卻罩凸起8增加了煤層氣冷卻的時間,進行預冷卻,提高冷卻效果;所述第一冷卻罩2的上下端分別連通有進水管16和回水管17,進水管16和回水管17連通在熱交換機21上,將吸收的熱量帶走,降低冷卻水溫度,在進水管16上安裝有水泵15。所述塔體1的頂部設有連通管10,連通管10的另外一端上連通有冷凝箱11,冷凝箱11的外側罩有第二冷卻罩12,第二冷卻罩12內盤繞有冷卻管,冷卻管的進水口與進水管16連通,冷卻管的出水口與回水管17連通,對冷凝箱11內的氣體再次冷卻降溫,冷凝箱11的底部連通有回液管13,回液管13與塔體1內連通,在冷凝箱11內還連通有尾氣管14,將為冷凝的氣體排出。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煤層氣從進氣管7進入,在冷卻罩凸起8的作用下,使煤層氣在進氣管7內即可進行降溫,降低進入到塔體1內的溫度,氣體進入到塔體1內,在冷卻罩2的冷卻效果下,甲烷氣體冷卻成液體落在中部依次經過干燥層18、沸石層19和活性炭層20過濾,最后在底部進行匯集,為了避免甲烷液體中混入空氣等其他氣體,對液體進行緩速攪拌,使液體內的氣體排出;塔體1內的其他氣體以及混入少量甲烷的混合氣從連通管10進入到冷凝箱11內再次冷凝,少量的甲烷冷凝后的液體通過回液管13流回塔體1內,尾氣從尾氣管14排出;第一冷卻罩2和第二冷卻罩12通過水泵15以及熱交換機21使內部循環水保持低溫,循環不斷的提供冷水,降低溫度。本技術通過對氣體進行兩次冷卻,最大程度的降低尾氣中甲烷的含量,保證甲烷的收集量,液化后的甲烷液體經過干燥層、沸石層和活性炭層過濾,提高甲烷液體的純度,電機帶動攪拌葉緩慢轉動,降低空氣混入甲烷液體的量,再次提高甲烷液體的純度,冷卻水循環提供,使冷卻罩內的溫度始終保持低溫,提高液化效率。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煤層氣液化用精餾塔,包括塔體(1)、電機(3)和熱交換機(21);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3)固定安裝在塔體(1)的頂部,電機(3)的輸出軸豎直伸入到塔體(1)內,在電機(3)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攪拌軸(6),攪拌軸(6)向下延伸到塔體(1)的底部,在攪拌軸(6)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葉(4),在攪拌葉(4)的上方固定安裝有刮板(5),刮板(5)與塔體(1)的內壁接觸,塔體(1)的底部連通有出液口(9);所述塔體(1)的中部設有沸石層(19),沸石層(19)下方設有活性炭層(20),沸石層(19)上方設有干燥層(18);所述塔體(1)的外側套設有第一冷卻罩(2),第一冷卻罩(2)的上部設有冷卻罩凸起(8),冷卻罩凸起(8)內穿過有進氣管(7),進氣管(7)與塔體(1)內連通;所述第一冷卻罩(2)的上下端分別連通有進水管(16)和回水管(17),進水管(16)和回水管(17)連通在熱交換機(21)上,在進水管(16)上安裝有水泵(15);所述塔體(1)的頂部設有連通管(10),連通管(10)的另外一端上連通有冷凝箱(11),冷凝箱(11)的外側罩有第二冷卻罩(12),第二冷卻罩(12)內盤繞有冷卻管,冷卻管的進水口與進水管(16)連通,冷卻管的出水口與回水管(17)連通,冷凝箱(11)的底部連通有回液管(13),回液管(13)與塔體(1)內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煤層氣液化用精餾塔,包括塔體(1)、電機(3)和熱交換機(21);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3)固定安裝在塔體(1)的頂部,電機(3)的輸出軸豎直伸入到塔體(1)內,在電機(3)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攪拌軸(6),攪拌軸(6)向下延伸到塔體(1)的底部,在攪拌軸(6)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攪拌葉(4),在攪拌葉(4)的上方固定安裝有刮板(5),刮板(5)與塔體(1)的內壁接觸,塔體(1)的底部連通有出液口(9);所述塔體(1)的中部設有沸石層(19),沸石層(19)下方設有活性炭層(20),沸石層(19)上方設有干燥層(18);所述塔體(1)的外側套設有第一冷卻罩(2),第一冷卻罩(2)的上部設有冷卻罩凸起(8),冷卻罩凸起(8)內穿過有進氣管(7),進氣管(7)與塔體(1)內連通;所述第一冷卻罩(2)的上下端分別連通有進水管(16)和回水管(17),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尚黨育,耿瑞軍,翟亮亮,張源,張慧明,劉帥軍,儲硯冰,
申請(專利權)人:陽城縣舜天達天然氣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西;1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