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聚熱效能高、成本低、易維護、安裝拆卸方便且易于運輸的可調節百葉窗式太陽能聚光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機座(1)和總支架(2),在所述總支架(2)上設置有聚熱管(3),所述總支架(2)通過一太陽光自動追蹤器(4)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機座(1)上,在所述總支架(2)上設置有反光板支架(5),所述反光板支架(5)上可調節地設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長條形反光板(6),每一所述反光板(6)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經其反射的太陽光集射到所述聚熱管(3)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應用于太陽能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調節百葉窗式太陽能聚光器。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外在太陽能利用方面有很多技術已經成功的運用在我們的生活、生產活動中,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灶、太陽能干燥、太陽能溫室、太陽能制冷與空調、太陽能熱發電及光伏發電系統等。這些產品和技術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太陽光的能量經過有效轉化為其它機械能、熱能、電能等后用于驅動各種設備、設施運行。鑒于已有的技術,太陽能的利用大多采用光——熱轉換或光——電轉換的方式進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太陽能的轉化效率。如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一般在20%左右;而太陽能光熱轉化效率約50%左右。可見,提高太陽能光電或光熱轉化效率是各種太陽能利用技術創新的核心目的和價值所在。提高太陽光采集能力,克服現有同類技術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問題,更好地發揮太陽能光熱轉化效率成為本領域亟待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如拋物線形聚光器就存在反光盤制造問題,首先是其幾何結構復雜,要達到很高的反光效果的制造難度大;其次是反光鏡面因材料和結構條件很難達到特別高的光潔度表面處理;再者是當設備體積增大后,制造難度和成本會相應上升,更為重要的是,在后續的設備運輸、現場安裝、日常維護(如鏡面清潔)以及使用管理等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聚熱效能高、成本低、易維護、安裝拆卸方便且易于運輸的可調節百葉窗式太陽能聚光器。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聚光器包括機座和總支架,在所述總支架上設置有聚熱管,所述總支架通過一太陽光自動追蹤器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機座上,在所述總支架上設置有反光板支架,所述反光板支架上可調節地設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長條形反光板,每一所述反光板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經其反射的太陽光集射到所述聚熱管上。上述方案可見,本技術摒棄現有技術中常規采用的拋物線形聚光器的物理結構,而是采用百葉窗式的且可調節太陽光反射角度的若干反光板組合單元來進行太陽光反射和集射。本技術的每一反光板可方便地安裝在反光板支架上,調節容易且結構簡單;太陽光自動追蹤器的設置,能夠保證每一反光板在日照時間始終能夠捕抓到太陽光,從而有效提高聚熱效能;本技術反光板的物理結構和現有的拋物線形反光面相比,其加工方便,且可加工到極度光滑,這有效地降低了加工成本并大大地提高了反光效率,同時也有效提高了聚熱效能;當反光板需要進行維護時,只要將反光板取下重新進行簡單處理,反光板能夠恢復到原有的光滑程度,從而提高了維護的便捷性并降低了維護成本;與現有的拋物線形的大面積反光板相比,本技術的單個反光板體積和面積小,安裝拆卸簡單,便于運輸,維護管理容易。一個優選的方案是,所述總支架左右對稱設置,在所述總支架的左右兩邊分別設置有一個反光板支架,所述聚熱管位于所述總支架的對稱線上方。上述方案可見,在總支架的左右均設置反光板支架,在反光板支架上的相應位置設置反光板,能夠將聚熱管周圍的太陽光有效利用,從而提高聚熱效能。一個優選的方案是,在所述聚熱管內還設置有S型流體導熱介質管。上述方案可見,通過S型流體導熱介質管的設置,進行較高溫度的熱量傳遞,能夠提高熱傳導使用效率。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是,每一所述反光板通過反光板支架上的調節器調整板面的角度,使反射的太陽光始終準確集射到所述聚熱管上。上述方案可見,根據不同的季節和不同時間的光照角度,通過太陽光自動追蹤器(東西方向經度調節)、機座調節(南北方向緯度調節)來調整設備整體的經緯角度,使得太陽光入射的角度始終保持在熱效率轉化最佳的角度,從而保證產品聚熱工作效能。更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是,所述聚熱管的橫截面呈圓形、橢圓形或扁平管狀。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第一角度簡易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第二角度簡易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本技術包括機座1和總支架2,在所述機座1上設置有緯度調節器,該緯度調節器根據季節變化對整個總支架2進行調節,保證太陽光入射的角度始終保持在熱效率轉化最佳的角度。在所述總支架2上設置有聚熱管3,在所述聚熱管3內還設置有S型流體導熱介質管7。所述總支架2通過一太陽光自動追蹤器4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機座1上,在所述總支架2上設置有反光板支架5,所述反光板支架5上可調節地設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長條形反光板6,每一所述反光板6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經其反射的太陽光集射到所述聚熱管3上。每一所述反光板6通過調節器8調整板面的角度,使反射的太陽光始終集射到所述聚熱管3上。所述總支架2左右對稱設置,在所述總支架2的左右兩邊分別設置有一個反光板支架5,所述聚熱管3位于所述總支架的對稱線上方。所述聚熱管3的橫截面呈圓形、橢圓形或扁平管狀。本技術的結構具有如下優點:1、制造容易。它避免了傳統的拋物線形結構件制備工藝的復雜和龐大體積。反光板采用小面積平板分立單元組合結構,制作容易,加工簡單。本技術獨特的結構設計使反光板可以選擇采用金屬薄板或非金屬薄板方式制造,在安裝和使用時隨時可插入或者取出更換和翻新。該結構解決了傳統模式整體結構所帶來加工復雜,精度難控和維護麻煩等問題。2、反光效率高。反光板是由獨立可調反光角度單葉片組合而成,每單片面積不大,寬度跟聚熱管寬度尺寸相近,而且是平板,所以在制造時很容易將反光面做的非常光潔(如采用特殊玻璃鏡片),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反光效率。3、成本低、重量輕。本技術除聚熱管外,其它的結構件,包括反光板都基本可以采用各種適用的材料,包括特別輕便的非金屬材料。4、可大型化或超大型化。本技術的結構特點能夠在工業化、大型化甚至超大型化方面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其多組串并聯的組合性、模塊化更加適合大型或超大型設備制造。5、維護容易和維修簡單。一般太陽能聚光器最經常需要維護的是反光部分,要經常清洗灰塵和污染物,保持良好的表面反光性。本技術由于是小面積、平板長條形反光板組成,所以比整體成型的拋物線反光鏡更加容易清理和維護。同時,當整體成型的拋物線反光鏡局部受損后,要修復還原是非常麻煩和困難的。而本技術的反光板只需要更換受損部分,把新裝的反光板折射角度調整好即可(反光板支架的折射角度一般在出廠前已經調校好,把新反光板插入即可)。6、產品運輸方便。整體成型的大型拋物線反光器在設備運輸方面比本技術的反光板運輸要麻煩和復雜得多。本技術的反光板是小面積、平板長條結構,只要摞起來打包就可以,體積小和包裝緊湊。7、聚熱管形狀多樣性。本技術可以采用圓形(主要考慮受光面寬度),但以采用橢圓形或者扁平管更容易滿足受光面寬的要求。聚熱管針對反光板方向的表面寬度直接影響反光板的寬度尺寸。8、反光板結構靈巧。本技術的每塊反光板都可獨立調節光線折射角度,但為了方便設備在使用地安裝,本技術生產制造時采用精確折射角度設定,設備安裝時,將反光板插入支架后根據調節器標準角度的標示刻度手動微調就可以了。本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節百葉窗式太陽能聚光器,包括機座(1)和總支架(2),在所述總支架(2)上設置有聚熱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總支架(2)通過一太陽光自動追蹤器(4)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機座(1)上,在所述總支架(2)上設置有反光板支架(5),所述反光板支架(5)上可調節地設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長條形反光板(6),每一所述反光板(6)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經其反射的太陽光集射到所述聚熱管(3)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調節百葉窗式太陽能聚光器,包括機座(1)和總支架(2),在所述總支架(2)上設置有聚熱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總支架(2)通過一太陽光自動追蹤器(4)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機座(1)上,在所述總支架(2)上設置有反光板支架(5),所述反光板支架(5)上可調節地設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長條形反光板(6),每一所述反光板(6)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經其反射的太陽光集射到所述聚熱管(3)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百葉窗式太陽能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總支架(2)左右對稱設置,在所述總支架(2)的左右兩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東建,陳舜,
申請(專利權)人:陳東建,陳舜,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