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產養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泥鰍的高產養殖方法。
技術介紹
水產養殖是我國畜牧業中體系龐大的產業之一,純野生的水生物產量低、成活率低,不利于大規模捕食,而現有的大規模水產養殖多采用溫室恒溫養殖,常年喂食飼料,在遠小于生產周期的時間內速成養殖,營養不高,肉質不鮮美,水生物體內還會殘留有激素,嚴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泥鰍的高產養殖方法,通過在保證大規模飼養的同時,模擬天然環境,遵循生長周期,按照泥鰍的自然習性進行養殖,純天然無公害,增強了生命力、提高了產量,在泥鰍的高產養殖方法的普及上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泥鰍的高產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場所選擇:選擇光照良好、溫暖通風、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黏質土壤、3公里內無污染源的池塘作為養殖池,要求養殖池的面積為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cm;(2)養殖前處理:在投放前15天,抽出池塘的水并留10cm高度的水,按照每平方米100g的比例向池塘均勻投撒生石灰進行消毒,在投放前向池塘注入河水使得水深度為30-50cm,選擇晴天的中午準備投放,使用濃度為3%的食鹽水浸泡泥鰍10-15分鐘后、按照每平方米50-60尾的比例均勻投放;(3)日常管理:每天早晨7點、中午2點和下午7點投喂餌料,投喂量占在池塘泥鰍體重的百分比為:3月,1%~2%,4~6月,3%~5%,7~8月,10%~15%,9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泥鰍的高產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場所選擇:選擇光照良好、溫暖通風、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黏質土壤、3公里內無污染源的池塘作為養殖池,要求養殖池的面積為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cm;(2)養殖前處理:在投放前15天,抽出池塘的水并留10cm高度的水,按照每平方米100g的比例向池塘均勻投撒生石灰進行消毒,在投放前向池塘注入河水使得水深度為30?50cm,選擇晴天的中午準備投放,使用濃度為3%的食鹽水浸泡泥鰍10?15分鐘后、按照每平方米50?60尾的比例均勻投放;(3)日常管理:每天早晨7點、中午2點和下午7點投喂餌料,投喂量占在池塘泥鰍體重的百分比為: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所述餌料包括動物性餌料和植物性餌料,在水溫小于20℃時,所述餌料的質量配比為70%植物性餌料和30%動物性餌料,在水溫為20?30℃時,所述餌料的質量配比為50%植物性餌料和50%動物性餌料,在水溫大于30℃時,所述餌料的質量配比為30%植物性餌料和70%動物性餌料;(4)水質管理:在氣溫達到30℃以上時需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泥鰍的高產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場所選擇:選擇光照良好、溫暖通風、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黏質土壤、3公里內無污染源的池塘作為養殖池,要求養殖池的面積為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cm;
(2)養殖前處理:在投放前15天,抽出池塘的水并留10cm高度的水,按照每平方米100g的比例向池塘均勻投撒生石灰進行消毒,在投放前向池塘注入河水使得水深度為30-50cm,選擇晴天的中午準備投放,使用濃度為3%的食鹽水浸泡泥鰍10-15分鐘后、按照每平方米50-60尾的比例均勻投放;
(3)日常管理:每天早晨7點、中午2點和下午7點投喂餌料,投喂量占在池塘泥鰍體重的百分比為:
3月,1%~2%,
4~6月,3%~5%,
7~8月,10%~15%,
9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干劍,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鎮劍成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