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凈水器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種凈水器轉換閥閥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凈水器轉換閥閥芯,包括由左至右一體成型的旋擰段、自來水閥芯段、分隔段、凈水閥芯段和尾段,自來水閥芯段和凈水閥芯段上分別安裝有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閥芯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的安裝朝向滿足:在第一工作位下,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分別與相配合安裝的凈水器轉換閥閥體上的凈水器進水口和凈水出水口相互密封,在第二工作位下,第一密封墊與相配合安裝的凈水器轉換閥閥體上的自來水出水口相互密封;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凈水器轉換閥閥芯,結構較為合理、不會存在漏液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凈水器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種凈水器轉換閥閥芯。
技術介紹
目前家用凈水器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廚房中也因此經常使用兩種水,一種是沒有經過過濾的自來水,一種是經過凈水器過濾的過濾水,其中,過濾水成本較高,通常僅用于烹煮食物,而自來水則通常用來清洗食材等,由于具有兩種出水,采用兩種水龍頭就較為麻煩。目前存在一種凈水器轉換閥,包括閥體和閥芯,閥體內設置有腔體,閥芯在腔體內相對轉動、并將腔體分隔為自來水腔和凈水腔,閥體的一側設置有與自來水腔相連通的自來水進水口、自來水出水口、以及凈水器進水口,閥體的另一側設置有與凈水腔相連通的凈水出水口、以及凈水器出水口;閥芯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在第一工作位下,自來水依次通過自來水進水口、自來水出水口流出,在第二工作位下,自來水依次自來水進水口、凈水器進水口、凈水口、凈水器出水口和凈水出水口流出。然而這種凈水器轉換閥,由于其閥芯設計不合理,當流向凈水器的水被斷開時,凈水器因殘余壓力,凈水器還會持續(xù)1-2分鐘把過濾水流向凈水器轉換閥,再從凈水器轉換閥流出,從而給使用者造成切換失靈的感覺,同時也影響凈水器轉換閥的正常使用。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凈水器轉換閥,使其更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較為合理、不會存在漏液問題的凈水器轉換閥閥芯。本技術的凈水器轉換閥閥芯,包括由左至右一體成型的旋擰段、自來水閥芯段、分隔段、凈水閥芯段和尾段,所述自來水閥芯段和凈水閥芯段上分別安裝有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所述閥芯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的安裝朝向滿足:在所述第一工作位下,所述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分別與相配合安裝的凈水器轉換閥閥體上的凈水器進水口和凈水出水口相互密封,在所述第二工作位下,所述第一密封墊與相配合安裝的凈水器轉換閥閥體上的自來水出水口相互密封。進一步的,所述自來水閥芯段設置有第一閥芯腔,并在第一閥芯腔內設置有第一管體,所述第一管體的端部設置所述第一密封墊。具體的,所述自來水閥芯段為相對設置的兩塊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之間設置為所述第一閥芯腔,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一閥芯腔內設置所述第一管體。具體的,所述第一密封墊的尾部設置有插塊,所述第一密封墊插裝在所述第一管體上。進一步的,所述凈水閥芯段設置有第二閥芯腔,并在第二閥芯腔內設置有第二管體,所述第二管體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密封墊。具體的,所述凈水閥芯段為相對設置的兩塊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之間設置為所述第二閥芯腔,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二閥芯腔內設置所述第二管體。具體的,所述第二密封墊的尾部設置有插塊,所述第二密封墊插裝在所述第二管體上。進一步的,所述分隔段設置有與相配合安裝的凈水器轉換閥閥體內壁相互密封的第一密封圈,所述旋擰段設置有與相配合安裝的凈水器轉換閥閥體內壁相互密封的第二密封圈。具體的,所述分隔段設置有密封圈安裝槽,并在所述密封圈安裝槽內設置有第一密封圈。具體的,所述旋擰段設置有密封圈安裝槽,并在所述密封圈安裝槽內設置有第二密封圈。借由上述方案,本技術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使用本技術閥芯的凈水器轉換閥,一次轉動閥芯可同時控制多個進出水口開閉,尤其是第一工作位下密封凈水出水口,第二工作位下密封自來水出水口,有效避免了凈水器轉換閥在切換兩種工作模式下,非工作狀態(tài)下的出水口漏水的問題,不影響正常使用,也不會給人以切換失靈的感覺。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中凈水器轉換閥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中凈水器轉換閥的左視圖;圖3是圖2中A-A向的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中凈水器轉換閥的后視圖;圖5是圖4中B-B向的剖視圖;圖6是圖4中C-C向的剖視圖;圖7是圖4中D-D向的剖視圖;圖8是本技術中閥芯第一工作位下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中閥芯第二工作位下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凈水器轉換閥閥芯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中凈水器轉換閥閥體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技術中凈水器轉換閥閥體的左視圖;圖13是本技術中把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實施例一參見圖1至圖13,本技術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凈水器轉換閥,包括閥體1和閥芯2,閥體1內設置有腔體,閥芯2在腔體內相對轉動、并將腔體分隔為自來水腔11和凈水腔12,閥體1的一側設置有與自來水腔相連通的自來水進水口101、自來水出水口102、以及凈水器進水口103,閥體的另一側設置有與凈水腔12相連通的凈水出水口104、以及凈水器出水口105;閥芯2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在第一工作位下,閥芯2與凈水器進水口103和凈水出水口104相互密封,即凈水器轉換閥處于自來水模式,自來水未經過濾直接通過自來水進水口101、自來水腔11、自來水出水口102流出,在第二工作位下,閥芯2與自來水出水口102相互密封,即凈水器轉換閥處于過濾水模式,即自來水依次通過自來水進水口101、自來水腔11、凈水器進水口103、凈水器、凈水器出水口105、凈水腔12和凈水出水口104后排出。應當說明的是,現(xiàn)有技術的凈水器轉換閥通常采用兩種模式,其一為自來水和過濾水共用一個腔體,通過閥門控制旁接在腔體上的通往凈水器的回路,其二本質上為一個三通閥,控制自來水直接流出還是流向凈水器,只不過凈水器的過濾水出口并排設置在原水龍頭或自來水出口旁邊;而本技術則與此兩種模式均不同,采用一個腔體和一個閥芯,然而閥芯在腔體內分隔自來水和過濾水的方式,使兩者并不混合,避免了污染的情況,且安裝拆卸均較為方便,另外采用一次轉動閥芯同時控制多個進出水口開閉的方式,尤其是第一工作位下密封凈水出水口,第二工作位下密封自來水出水口,有效避免了凈水器轉換閥在切換兩種工作模式下,非工作狀態(tài)下的出水口漏水的問題,不影響正常使用,也不會給人以切換失靈的感覺。應當說明的是,本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凈水器轉換閥閥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至右一體成型的旋擰段、自來水閥芯段、分隔段、凈水閥芯段和尾段,所述自來水閥芯段和凈水閥芯段上分別安裝有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所述閥芯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的安裝朝向滿足:在所述第一工作位下,所述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分別與相配合安裝的凈水器轉換閥閥體上的凈水器進水口和凈水出水口相互密封,在所述第二工作位下,所述第一密封墊與相配合安裝的凈水器轉換閥閥體上的自來水出水口相互密封。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凈水器轉換閥閥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至右一體成型的旋擰段、
自來水閥芯段、分隔段、凈水閥芯段和尾段,所述自來水閥芯段和凈水閥芯段
上分別安裝有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所述閥芯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
位,所述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的安裝朝向滿足:
在所述第一工作位下,所述第一密封墊和第二密封墊分別與相配合安裝的
凈水器轉換閥閥體上的凈水器進水口和凈水出水口相互密封,在所述第二工作
位下,所述第一密封墊與相配合安裝的凈水器轉換閥閥體上的自來水出水口相
互密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器轉換閥閥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來水閥
芯段設置有第一閥芯腔,并在第一閥芯腔內設置有第一管體,所述第一管體的
端部設置所述第一密封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凈水器轉換閥閥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來水閥
芯段為相對設置的兩塊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之間設置為所述第一閥芯腔,所述
支撐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一閥芯腔內設置所述第一管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凈水器轉換閥閥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
墊的尾部設置有插塊,所述第一密封墊插裝在所述第一管體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徐鵬,李智強,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許叉叉家居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