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4971522 閱讀: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0:00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包括秤臺、稱重儀表和輪椅,秤臺上部設置有承重上架,下部設置有承重底座,輪椅可移除的設置在秤臺上;秤臺上,沿著承重底座和承重上架的上表面設有至少一條向下凹設的引導槽;引導槽包括傾斜段、連接段和定位段,傾斜段與承重上架的上表面相接,且傾斜段與引導槽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連接段的一端與傾斜段相接,連接段的另一端與定位段相接,定位段與引導槽相接,連接段與傾斜段之間的夾角為鈍角,定位段與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應用價值,能得到有效普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護理用的體重秤,尤其是一種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
    技術介紹
    目前,脊柱外科病人術后想要活動難度很大,因為病人活動容易造成脊柱關節活動,影響手術效果,現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多人攙扶的方式進行活動,但這種做法常常需要多人攙扶,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加大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同時,多人攙扶不一定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也有可能引發病人脊柱關節錯位,影響手術效果,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對于病患的服藥用藥的計量,往往是根據體重來進行換算計量,因此對脊柱外科病人的體重需要進行測量才能保證用藥的準確性,然后現有的體重秤,對于無法進行活動或自行行走的脊柱外科病人來說,是無法自主站立在秤臺上,就算能站也是需要他人進行攙扶,這樣容易造成測量上的較大誤差,從而影響脊柱外科病人的體重秤量的準確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為實現上述目的,一種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包括秤臺、稱重儀表和輪椅,所述稱重儀表通過立柱與秤臺連接,所述秤臺上部設置有承重上架,下部設置有承重底座,所述承重上架上設置有稱重傳感器,所述輪椅可移除的設置在所述秤臺上;其中,所述承重上架的面積大于所述承重底座的面積;所述秤臺的承重上架的四周設有傾斜的引導部,所述引導部朝地面方向傾斜;所述承重底座的四周設有傾斜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地面方向傾斜;所述承重上架、所述承重底座、所述引導部與所述延伸部均相接,所述延伸部與地面相接;所述秤臺上,沿著所述承重底座和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設有至少一條向下凹設的引導槽;所述引導槽包括傾斜段、連接段和定位段,所述傾斜段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相接,且所述傾斜段與所述引導槽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連接段的一端與所述傾斜段相接,所述連接段的另一端與定位段相接,所述定位段與所述引導槽相接,所述連接段與傾斜段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定位段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連接段的底部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豎直方向的間距是3~5cm;所述傾斜段與所述連接段之間為采用圓弧過渡,所述連接段與定位段之間采用圓弧過渡。優選的,所述引導槽的寬度與所述輪椅的兩輪外端之間的間距相適應。優選的,所述引導槽的寬度與所述輪椅單個輪子的兩端面之間的寬度相適應。優選的,所述傾斜段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3~5°。優選的,所述定位段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15~25°。優選的,所述連接段與傾斜段之間的夾角為145~165°。優選的,所述引導槽設置為兩條。優選的,所述承重底座兩相對設置的側邊上還設有扶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在承重上架上設置引導部,在承重底座上設置延伸部,從而形狀便于輪椅上下秤臺的通道,從而醫護人員能夠順利的將無法進行活動或自行行走的脊柱外科病人通過輪椅推送上秤臺進行體重稱量,這樣就不需要他人進行攙扶,同時利用稱重模塊的去皮功能去除輪椅的自重,從而能準確的得到病人的體重,避免容易造成測量上的較大誤差,使脊柱外科病人的體重秤量結果更加準確。在秤臺上設置引導槽,使輪椅能沿著引導槽推上承重上架,并且能避免輪椅在稱重的時候移動,或者從秤臺滑下來。將引導槽設置為傾斜段、連接段和定位段,使輪椅能通過傾斜段不會從引導槽中倒退出來,通過定位段使輪椅不會繼續前行,從而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方便了使用和操作。將傾斜段與引導槽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連接段的一端與所述傾斜段相接,連接段的另一端與定位段相接,定位段與所述引導槽相接,連接段與傾斜段之間的夾角為鈍角,定位段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連接段的底部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豎直方向的間距是3~5cm,這樣既能對輪椅起到限位的作用,又便于推動輪椅,使醫護人員推病人稱重的時候能夠輕松的將輪椅推上或者推下秤臺。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秤臺的側視圖。附圖標記:1、秤臺;11、承重上架;111、引導部;12、承重底座;121、延伸部;13、引導槽;131、傾斜段;132、連接段;133、定位段;2、稱重儀表;3、立柱。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參照圖1至圖2,圖1是本技術所述防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秤臺1側視圖。其中,參照圖1至圖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包括:一種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包括秤臺1、稱重儀表2和輪椅(圖中未示出),所述稱重儀表2通過立柱3與秤臺1連接,所述秤臺1上部設置有承重上架11,下部設置有承重底座12,所述承重上架11上設置有稱重傳感器,所述輪椅可移除的設置在所述秤臺1上;其中,所述承重上架11的面積大于所述承重底座12的面積;所述秤臺1的承重上架11的四周設有傾斜的引導部111,所述引導部111朝地面方向傾斜;所述承重底座12的四周設有傾斜的延伸部121,所述延伸部121朝地面方向傾斜;所述承重上架11、所述承重底座12、所述引導部111與所述延伸部121均相接,所述延伸部121與地面相接;所述秤臺1上,沿著所述承重底座12和所述承重上架11的上表面設有至少一條向下凹設的引導槽13;所述引導槽13包括傾斜段131、連接段132和定位段133,所述傾斜段131與所述承重上架11的上表面相接,且所述傾斜段131與所述引導槽13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連接段132的一端與所述傾斜段131相接,所述連接段132的另一端與定位段133相接,所述定位段133與所述引導槽13相接,所述連接段132與傾斜段131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定位段133與所述承重上架11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連接段132的底部與所述承重上架11的上表面之間的豎直方向的間距是3~5cm;所述傾斜段131與所述連接段132之間為采用圓弧過渡,所述連接段132與定位段133之間采用圓弧過渡。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在承重上架11上設置引導部1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其特征在于,包括秤臺、稱重儀表和輪椅,所述稱重儀表通過立柱與秤臺連接,所述秤臺上部設置有承重上架,下部設置有承重底座,所述承重上架上設置有稱重模塊,所述輪椅可移除的設置在所述秤臺上;其中,所述承重上架的面積大于所述承重底座的面積;所述秤臺的承重上架的四周設有傾斜的引導部,所述引導部朝地面方向傾斜;所述承重底座的四周設有傾斜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地面方向傾斜;所述承重上架、所述承重底座、所述引導部與所述延伸部均相接,所述延伸部與地面相接;所述秤臺上,沿著所述承重底座和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設有至少一條向下凹設的引導槽;所述引導槽包括傾斜段、連接段和定位段,所述傾斜段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相接,且所述傾斜段與所述引導槽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連接段的一端與所述傾斜段相接,所述連接段的另一端與定位段相接,所述定位段與所述引導槽相接,所述連接段與傾斜段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定位段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連接段的底部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豎直方向的間距是3~5cm;所述傾斜段與所述連接段之間為采用圓弧過渡,所述連接段與定位段之間采用圓弧過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脊柱外科病人專用體重秤,其特征在于,包括秤臺、稱重儀表和
    輪椅,所述稱重儀表通過立柱與秤臺連接,所述秤臺上部設置有承重上架,
    下部設置有承重底座,所述承重上架上設置有稱重模塊,所述輪椅可移除的
    設置在所述秤臺上;
    其中,所述承重上架的面積大于所述承重底座的面積;
    所述秤臺的承重上架的四周設有傾斜的引導部,所述引導部朝地面方向
    傾斜;
    所述承重底座的四周設有傾斜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地面方向傾斜;
    所述承重上架、所述承重底座、所述引導部與所述延伸部均相接,所述
    延伸部與地面相接;
    所述秤臺上,沿著所述承重底座和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設有至少一條
    向下凹設的引導槽;
    所述引導槽包括傾斜段、連接段和定位段,所述傾斜段與所述承重上架
    的上表面相接,且所述傾斜段與所述引導槽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
    述連接段的一端與所述傾斜段相接,所述連接段的另一端與定位段相接,所
    述定位段與所述引導槽相接,所述連接段與傾斜段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
    定位段與所述承重上架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連接段的底部與所
    述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詠梅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视频无码日韩视频又2021|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91嫩草国产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一级电影在线播放无码|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