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發動機缸蓋氣門結構,包括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上端螺紋連接有連接裝置,所述進氣管的兩側安裝有控制柱,且進氣管的內腔安裝有控制裝置,所述門座的兩側套接有密封圈,且門座的兩側安裝有柱塞,所述柱塞的直徑與耐磨圈的直徑相吻合,所述分支管道的下端安裝有固定裝置,且固定裝置與分支管道連接處兩端安裝有平衡裝置,所述進氣管的內嵌設有導流裝置,且導流裝置與進氣管為滑動連接,所述導流裝置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用簡單便捷,能夠有效地增加機缸蓋氣門的使用壽命,同時方便控制,增加了氣門的靈活性,也方便固定氣門,給使用者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發動機
,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發動機缸蓋氣門結構。
技術介紹
氣門的作用是專門負責向發動機內輸入空氣并排出燃燒后的廢氣。從發動機結構上,分為進氣門和排氣門。進氣門的作用是將空氣吸入發動機內,與燃料混合燃燒;排氣門的作用是將燃燒后的廢氣排出并散熱。氣門是由氣門頭部和桿部組成。氣門頭部溫度很高(進氣門570~670K,排氣門1050~1200K),而且還承受氣體的壓力、氣門彈簧的作用力和傳動組件慣性力,其潤滑、冷卻條件差,要求氣門必須有一定強度、剛度、耐熱和耐磨性能。進氣門一般采用合金鋼(鉻鋼、鎳鉻鋼),排氣門采用耐熱合金(硅鉻鋼)。有時為了省耐熱合金,排氣門頭部用耐熱合金,而桿部用鉻鋼,然后將兩者焊接起來。氣門頭部的形狀有平頂、球面頂和喇叭頂等。一般是使用平頂的。平頂氣門頭部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吸熱面積小、質量較小、進排氣門都可以使用。球面頂氣門適用于排氣門,其強度高、排氣阻力小、廢氣消除效果好,但其受熱面積大,質量和慣性大、加工復雜。喇叭型有一定的流線型,可減少進氣阻力,但其頭部受熱面積大,只適合進氣門。氣門錐角是氣門密封面的角度,一般是45°,有些是30°。30°的氣門是考慮升程相同的情況下,氣門錐度小,氣門通過端面大,進氣阻力小,但由于錐度小的氣門頭部邊緣較薄,剛度小,密封性與導熱性差,一般用于進氣門。氣門邊緣的厚度一般為1~3mm,以防止工作中與氣門座沖擊而損壞或被高溫燒壞。為了減少進氣阻力,提高氣缸進氣效率,多數發動機進氣門比排氣門大。用過的進氣門與排氣門顏色也不同。氣門桿呈圓柱型,在氣門導管中不斷進行往復運動,其表面必經過熱處理和磨光。氣門桿端部的形狀取決于氣門彈簧的固定形式,常用的結構是兩半鎖片來固定彈簧座,氣門桿的端部有環槽來安裝鎖片,有的是用鎖銷來固定,其端部有一安裝鎖銷用的孔。然而現有的氣門機構只是一個簡單的進氣和排氣的途徑,不能夠很好的給使用者提供便利,沒有一個很好地操作性,在使用過程由于長時間摩擦很容易損壞氣門,使得在使用過程機械的使用壽命大大的降低,同時在使用過程不方便固定,不能給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汽車發動機缸蓋氣門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發動機缸蓋氣門結構,包括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上端螺紋連接有連接裝置,所述進氣管的兩側安裝有控制柱,且進氣管的內腔安裝有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控制柱電性連接,所述進氣管的下端安裝有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的兩端設有耐磨圈,所述控制柱的下端安裝門座,所述門座的兩側套接有密封圈,且門座的兩側安裝有柱塞,所述柱塞的直徑與耐磨圈的直徑相吻合,所述分支管道的下端安裝有固定裝置,且固定裝置與分支管道連接處兩端安裝有平衡裝置,所述進氣管的內嵌設有導流裝置,且導流裝置與進氣管為滑動連接,所述導流裝置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優選地,所述耐磨圈與分支管道之間為可拆卸結構,所述耐磨圈為硬質合金結構。優選地,所述門座為對稱結構,且門座橫跨在分支管道的上端,且兩端與分支管道的兩端相對齊。優選地,所述控制柱與門座的連接處安裝有驅動裝置,且控制柱與驅動裝置電性連接,所述驅動裝置的一端與門座連接。優選地,所述固定裝置為電子吸盤,且電子吸盤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本技術中,通過安裝固定裝置,可以方便氣門進行固定,可以給予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通過安裝平衡裝置,可以對氣門進行一個很好地平衡處理,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通過安裝耐磨圈,可以增加氣門的使用壽命,給使用者帶來便利,通過安裝控制裝置,可以方便控制氣門,方便操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汽車發動機缸蓋氣門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連接裝置、2進氣管、3控制柱、4門座、5密封圈、6柱塞、7耐磨圈、8固定裝置、9平衡裝置、10分支管道。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參照圖1,一種汽車發動機缸蓋氣門結構,包括進氣管2,進氣管2的上端螺紋連接有連接裝置1,進氣管2的兩側安裝有控制柱3,且進氣管2的內腔安裝有控制裝置,可以方便控制氣門,方便操作,控制裝置與控制柱3電性連接,進氣管2的下端安裝有分支管道10,分支管道10的兩端設有耐磨圈7,可以增加氣門的使用壽命,給使用者帶來便利,控制柱3的下端安裝門座4,門座4的兩側套接有密封圈5,且門座4的兩側安裝有柱塞6,柱塞6的直徑與耐磨圈7的直徑相吻合,分支管道10的下端安裝有固定裝置8,且固定裝置8與分支管道10連接處兩端安裝有平衡裝置9,可以方便氣門進行固定,可以給予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以對氣門進行一個很好地平衡處理,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進氣管2的內嵌設有導流裝置,且導流裝置與進氣管2為滑動連接,導流裝置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耐磨圈7與分支管道10之間為可拆卸結構,耐磨圈為硬質合金結構,門座4為對稱結構,且門座4橫跨在分支管道10的上端,且兩端與分支管道10的兩端相對齊,控制柱3與門座4的連接處安裝有驅動裝置,且控制柱3與驅動裝置電性連接,驅動裝置的一端與門座4連接,固定裝置8為電子吸盤,且電子吸盤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本技術使用簡單便捷,能夠有效地增加機缸蓋氣門的使用壽命,同時方便控制,增加了氣門的靈活性,也方便固定氣門,給使用者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發動機缸蓋氣門結構,包括進氣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2)的上端螺紋連接有連接裝置(1),所述進氣管(2)的兩側安裝有控制柱(3),且進氣管(2)的內腔安裝有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控制柱(3)電性連接,所述進氣管(2)的下端安裝有分支管道(10),所述分支管道(10)的兩端設有耐磨圈(7),所述控制柱(3)的下端安裝門座(4),所述門座(4)的兩側套接有密封圈(5),且門座(4)的兩側安裝有柱塞(6),所述柱塞(6)的直徑與耐磨圈(7)的直徑相吻合,所述分支管道(10)的下端安裝有固定裝置(8),且固定裝置(8)與分支管道(10)連接處兩端安裝有平衡裝置(9),所述進氣管(2)的內嵌設有導流裝置,且導流裝置與進氣管(2)為滑動連接,所述導流裝置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發動機缸蓋氣門結構,包括進氣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2)的上端螺紋連接有連接裝置(1),所述進氣管(2)的兩側安裝有控制柱(3),且進氣管(2)的內腔安裝有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控制柱(3)電性連接,所述進氣管(2)的下端安裝有分支管道(10),所述分支管道(10)的兩端設有耐磨圈(7),所述控制柱(3)的下端安裝門座(4),所述門座(4)的兩側套接有密封圈(5),且門座(4)的兩側安裝有柱塞(6),所述柱塞(6)的直徑與耐磨圈(7)的直徑相吻合,所述分支管道(10)的下端安裝有固定裝置(8),且固定裝置(8)與分支管道(10)連接處兩端安裝有平衡裝置(9),所述進氣管(2)的內嵌設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鑫,劉芳,李峰珠,楊秋萍,陳莉,
申請(專利權)人: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