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輪轂渦流檢測設備,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渦流檢測輪轂的渦流檢測機構,所述機架上位于渦流檢測機構的一側設置有用于傳送輪轂的傳送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將傳送帶上輪轂向渦流檢測機構推送的進料助推機構、將傳送帶上輪轂在渦流檢測機構進料處攔截下來的攔截機構,所述渦流檢測機構上設置有將傳送帶上輪轂夾取到渦流檢測機構上的進料夾取部,該設備具有進料效率比較簡單、快捷且具有較高渦流檢測效率的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檢測設備,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輪轂渦流檢測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零部件如:輪轂、長球銷,越來越趨向于高自動化、高效率化、高質量化方向發展,使得對這些零部件的檢測工作也變得尤為重要,這些零部件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其表面經常會出現由于工藝上操作而產生的一些缺陷,目前,現有技術是通過渦流檢測的方式對工件的表面進行探傷檢測,以區別出工件的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其中,渦流檢測是采用電磁感應原理,用正弦波電流激勵探頭線圈,當探頭接近金屬表面時,線圈周圍的交變磁場在金屬表面產生感應電流,對于平板金屬,感應電流的流向是以線圈同心的圓形,形似漩渦,稱為渦流,在專利申請號為“201510451814.1”的一篇中國專利文件中,記載了一種用于長球銷的渦流探傷檢測設備,該設備外殼體內部設置有轉盤,轉盤的邊緣沿逆時針方向依次設置有上料機構、標樣上料機構、型號測定機構、渦流檢測機構、標樣下料機構、不合格品下料機構以及合格品下料機構,渦流檢測機構主要是通過一個伺服電機來驅動兩個氣動卡盤,在仿形時,利用電機驅動兩個氣動卡盤提升至長球銷夾緊位置,再用氣動卡盤來夾緊長球銷,然后伺服電機再驅動卡盤旋轉,探傷儀器的探頭根據仿形件曲線來實現高速準確的探傷,在此過程中,對長球銷本身沒有任何接觸,不會對長球銷產生損傷。但是,這種渦流探傷檢測設備的不足之處是,上料機構在上料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人工的方式將工件上到氣爪上去,然后通過氣爪上的雙通道結構進入轉盤,通過轉盤上的單通道和分料氣缸將工件分別放入進料道,由于人工擺放工件的效率比較慢,工件需要依次經過雙通道、單通道,在分料氣缸的作用下才能進入到進料道內,機臺操作起來步驟比較多,降低了該設備的檢測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進料效率比較簡單、快捷且具有較高渦流檢測效率的輪轂渦流檢測設備。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輪轂渦流檢測設備,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渦流檢測輪轂的渦流檢測機構,所述機架上位于渦流檢測機構的一側設置有用于傳送輪轂的傳送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將傳送帶上輪轂向渦流檢測機構推送的進料助推機構、將傳送帶上輪轂在渦流檢測機構進料處攔截下來的攔截機構,所述渦流檢測機構上設置有將傳送帶上輪轂夾取到渦流檢測機構上的進料夾取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進料助推機構將輪轂快速推送到渦流檢測機構的進料處,提高輪轂在傳送帶上的傳送效率,在渦流檢測機構檢測完一個輪轂后,可迅速推動輪轂至渦流檢測機構的進料位置,大大提高了該設備的檢測效率,并且,相鄰兩個輪轂在傳送帶上相隔距離較遠,攔截部將待檢測的輪轂攔截下來,避免了輪轂在渦流檢測機構位置堆積的情況出現。進一步的,所述進料助推機構包括助推件、驅動助推件旋轉的動力件,所述動力件驅動助推件推動輪轂在傳送帶上加速滑移。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助推件給輪轂一個推力,該推力推動輪轂在傳送帶上加速移動,使輪轂迅速地移動至渦流檢測機構處,方便輪轂及時進行檢測。進一步的,所述助推件包括攔截傳送帶上輪轂傳送的攔截部、推動輪轂滑移的推料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攔截部將輪轂攔截下來,阻擋傳送帶將輪轂繼續向前傳送,當渦流檢測機構上的輪轂檢測完后,動力件工作,驅動推料部推動輪轂向前移動,渦流檢測機構對該輪轂進行檢測,該助推件具有分料的功能,將已檢測和未檢測的工件分開,避免一起到達渦流檢測機構處出現混淆,提高該設備的工件傳送精度。進一步的,所述進料助推機構上設置有用于計量通過進料助推機構的輪轂數量的計數儀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作人員通過計數儀器收集輪轂數量的數據,對數據分析可以得到該設備渦流檢測的效率,得出一定時間內通過進料助推機構進入到渦流檢測機構內進行檢測的數量,方便工作人員及時對該設備進行調整和維修,提高檢測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成本的浪費。進一步的,所述渦流檢測機構包括轉盤、渦流檢測部,所述轉盤上設置有多個用于放置輪轂的檢測工位。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多個檢測工位方便多個輪轂的放置,檢測完一個輪轂,旋轉轉盤,可以將下一個工位內的轉鼓移動至渦流檢測部的下方,進行渦流探傷檢測,多工位提高了渦流檢測機構的檢測效率。進一步的,所述渦流檢測部包括渦流檢測探頭、驅動渦流檢測探頭檢測時移動的驅動組件。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驅動組件驅動渦流檢測探頭對輪轂進行探傷檢測,在探傷過程中,探頭與輪轂本身沒有任何接觸,也不會產生任何傷痕,從而避免了對輪轂的損傷,提高了輪轂的良品率。進一步的,所述渦流檢測部上設置有保護檢測時輪轂的保護罩、驅動保護罩升降的驅動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保護罩罩住輪轂靠外的一側,防止輪轂在旋轉的過程中從氣動卡盤上脫離,向外飛出,提高了該渦流檢測部的安全性能。進一步的,所述渦流檢測機構上設置有將轉盤上輪轂夾取到傳送帶的出料夾取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出料夾取部將檢測合格的輪轂重新夾取到傳送帶上,傳送到下一個工藝流程中,實現自動加料、下料的功能,提高該設備的自動化水平。進一步的,所述機架在攔截機構處設置有用于定位輪轂位置的紅外線檢測裝置,所述紅外線檢測裝置控制進料夾取部夾取輪轂。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紅外線傳感器接受到輪轂到達的信號,將該信號傳送給設備,從而控制進料夾取機械手對傳送帶上的輪轂進行夾取動作,紅外線檢測裝置實現進料夾取部的自動夾料動作,與現有技術相比,實現了渦流檢測機構自動上料的功能,提高了設備的檢測效率,減少人工成本的投入。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位于傳送帶的兩側設置有防止輪轂從傳送帶上滑落的限制桿件。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送帶兩側限制桿件限制輪轂向傳送帶兩側移動,使輪轂只能在傳送帶上順著傳送帶傳送方向移動,避免了推料部在推料過程中將輪轂從傳送帶上推落下去的情況出現。附圖說明圖1為輪轂渦流檢測設備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圖1中A部放大示意圖;圖3為輪轂渦流檢測設備的結構示意圖二;圖4為輪轂渦流檢測設備的結構示意圖三。圖中:1、輪轂;2、機架;3、傳送帶;4、限制桿件;5、助推件;501、推料部;502、攔截部;6、旋轉氣缸;7、紅外線傳感器;8、擋板;9、轉盤;10、檢測工位;11、出料夾取機械手;12、保護罩;13、進料夾取機械手;14、計數傳感器;15、驅動部;16、渦流檢測探頭;17、驅動組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輪轂1渦流檢測設備,包括機架2,機架2上設置有用于檢測輪轂1的渦流檢測機構,機架2在位于渦流檢測機構的一側設置有用于傳送輪轂1的傳送帶3,通過傳送帶3向渦流檢測機構傳送輪轂1,機架2上設置有將傳送帶3上的輪轂1向渦流檢測機構推送的進料助推機構、將傳送帶3上的輪轂1在渦流檢測機構的進料處攔截下來的攔截機構,渦流檢測機構上設置有將傳送帶3上輪轂1夾取到渦流檢測機構上進行渦流探傷檢測的進料夾取部,進料助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輪轂渦流檢測設備,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渦流檢測輪轂的渦流檢測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位于渦流檢測機構的一側設置有用于傳送輪轂的傳送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將傳送帶上輪轂向渦流檢測機構推送的進料助推機構、將傳送帶上輪轂在渦流檢測機構進料處攔截下來的攔截機構,所述渦流檢測機構上設置有將傳送帶上輪轂夾取到渦流檢測機構上的進料夾取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輪轂渦流檢測設備,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渦流檢測輪轂的渦流檢測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位于渦流檢測機構的一側設置有用于傳送輪轂的傳送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將傳送帶上輪轂向渦流檢測機構推送的進料助推機構、將傳送帶上輪轂在渦流檢測機構進料處攔截下來的攔截機構,所述渦流檢測機構上設置有將傳送帶上輪轂夾取到渦流檢測機構上的進料夾取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渦流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助推機構包括助推件、驅動助推件旋轉的動力件,所述動力件驅動助推件推動輪轂在傳送帶上加速滑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轂渦流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件包括攔截傳送帶上輪轂傳送的攔截部、推動輪轂滑移的推料部。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轂渦流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助推機構上設置有用于計量通過進料助推機構的輪轂數量的計數儀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微,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德衡漢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