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關聯申請的相互參照本申請基于2013年11月4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13-228878號,并將其公開內容作為參照編入本申請。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車輛用座椅中吹出空調風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
技術介紹
在以往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所述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將通過對車室內進行空氣調節的空調單元所調節的空調風利用到座椅空調。例如,在專利文獻1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中,利用從空調單元向后座椅吹送空調風的后腳管道,從該后腳管道引入空調風。根據專利文獻1,能夠如此通過移除專用管道來實現成本降低。另外,專利文獻1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具備將從后腳管道引入的空調風送向前座椅的送風機。送風機在車輛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后腳管道的上側?,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78484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然而,近年來,為了擴大對乘員而言有效的車室,有減少剩余空間的傾向,以往留在座椅的下方的空間變得非常窄。尤其在車輛的上下方向上,形成于座椅的下方的后腳管道周邊的空間變得非常窄。對此,在如專利文獻1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那樣將送風機配置于后腳管道的上側的結構中,在上下方向上,在座椅的下方需要具有如下高度的空間,該高度是將送風機的高度與后腳管道的高度合并后的長度以上的高度。因此,難以在充分地確保送風機的送風能力的同時將包含送風機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的結構部件配置到座椅的下方。這樣一來,有可能難以將專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分支管道(26),該分支管道(26)從送風管道(20)向車輛搭載狀態下的所述送風管道的側方分支,所述送風管道(20)將從空調單元(16)吹出的空氣送向后座椅周圍,所述空調單元(16)對車室內進行空氣調節;及送風機(24),該送風機(24)將從所述分支管道吸入的空氣向形成于送風對象座椅(12)的通風路徑(121c,122c)內吹送,所述送風機在所述車輛搭載狀態下配置于所述送風管道的旁側。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3.11.04 JP 2013-2288781.一種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分支管道(26),該分支管道(26)從送風管道(20)向車輛搭載狀態下的所述送風
管道的側方分支,所述送風管道(20)將從空調單元(16)吹出的空氣送向后座椅周圍,
所述空調單元(16)對車室內進行空氣調節;及
送風機(24),該送風機(24)將從所述分支管道吸入的空氣向形成于送風對象座椅
(12)的通風路徑(121c,122c)內吹送,
所述送風機在所述車輛搭載狀態下配置于所述送風管道的旁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車輛搭載狀態下,所述送風機固定于車室的地板(18),
在所述車輛搭載狀態下,所述送風機的空氣吹出口(24b)經由具有撓曲性的連接管
道(30)連接到所述通風路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車輛搭載狀態下,所述送風機及所述送風管道在所述送風對象座椅的下方配置
于所述地板與鋪設于該地板上的鋪設物(34)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具備用于將所述送風機固定于所述地板的托架(32),
所述送風機在所述車輛搭載狀態下的所述送風機的上側固定于所述托架,從而固定于
所述地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具有送風機支承部(322),該送風機支承部(322)配置于所述車輛搭載狀
態下的所述送風機的上側,且固定所述送風機,
在所述車輛搭載狀態下,所述送風機支承部的高度與所述送風管道的高度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風對象座椅在所述送風對象座椅的下側具備四個用于將該送風對象座椅連結
到所述地板的座椅連結部(124),
所述送風機及所述分支管道在范圍(Asht)內配置于靠前側的位置,所述范圍被定義
為分別以四個所述座椅連結部為頂點的四邊形的內側。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輛用座椅空調裝置具備空氣入口部(28),該空氣入口部(28)形成向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中祐介,新美康彥,藤井貴央,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電裝,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