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移動線架,包括底板、左立板和右立板,所述左立板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左側(cè),所述右立板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右側(cè),所述左立板的左側(cè)面、所述右立板的右側(cè)面與所述底板的接觸位置均設置有加強支架,所述左立板的右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左支撐架,所述右立板的左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數(shù)量和位置與所述左立板的左支撐架對應的右支撐架,對應的所述左支撐架和所述右支撐架上均設置有橫桿,所述橫桿上沿其前上方和后上方傾斜設置有兩排用于固定線輪的線輪支撐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幫助操作人員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規(guī)格的線,且能夠保證生產(chǎn)現(xiàn)場整潔,其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合在制鞋技術領域中廣泛應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制鞋
,具體地說是一種可移動線架。
技術介紹
在制鞋行業(yè)中,縫幫線上的線一般多裝在箱子里或儲存柜里,找線時很費力,有時甚至需要把所有的線都翻遍才能找到,在生產(chǎn)線上會很亂,很容易團在一起。這種操作方式不僅費工費時,效率極低,而且生產(chǎn)現(xiàn)場很亂。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移動線架,能夠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可移動線架,包括底板、左立板和右立板,所述左立板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左側(cè),所述右立板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右側(cè),所述左立板的左側(cè)面、所述右立的右側(cè)面與所述底板的接觸位置均設置有加強支架,所述左立板的右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左支撐架,所述右立板的左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數(shù)量和位置與所述左立板的左支撐架對應的右支撐架,對應的所述左支撐架和所述右支撐架上均設置有橫桿,所述橫桿上沿其前上方和后上方傾斜設置有兩排用于固定線輪的線輪支撐架,所述底板下平面的左端、中部及右端設置有三組移動輪。作為限定,所述加強支架包括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底板支撐板和設置在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上的立板支撐板,所述底板支撐板與所述立板支撐板之間通過加強筋連接。所述左支撐架和所述右支撐架均由圓弧支撐板、左支撐和右支撐組成,所述圓弧支撐板為開口向上的圓弧形結(jié)構(gòu),所述左支撐連接于所述圓弧支撐板的左側(cè)且與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固定,所述右支撐連接于所述圓弧支撐板的右側(cè)且與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固定。作為另一種限定,所述移動輪包括滾輪和裝配于所述滾輪中心的滾輪軸,所述滾輪軸的兩端與移動輪本體裝配,所述移動輪本體上設置有固定軸,所述固定軸下端沿周向設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固定軸從所述底板下平面穿過所述底板的通孔且在底板上端裝配有固定螺母。本技術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結(jié)構(gòu),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在于:(1)本技術可幫助操作人員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規(guī)格的線,且能夠保證生產(chǎn)現(xiàn)場整潔,其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2)本技術底板上的的移動輪可使移動線架進行移動,線輪支撐架可以很好的擺放線輪,有利于工作人員現(xiàn)場操作。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gòu)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gòu)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移動輪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在附圖中:11、左立板,12、右立板,2、底板,31、加強支架,311、底板支撐架,312、加強筋,313、立板支撐板,4、移動輪;41、滾輪;42、滾輪軸;43、移動輪本體,44、定位凸起,45、固定螺母,46、固定軸,51、左支撐架;52、右支撐架;511、圓弧支撐板;512、左支撐;513、右支撐,6、橫桿,61、線輪支撐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術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zhì)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實施例一種可移動線架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底板2、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所述左立板11設置于所述底板2的左側(cè),所述右立板12設置于所述底板2的右側(cè),所述左立板11的左側(cè)面、所述右立板12的右側(cè)面與所述底板2的接觸位置均設置有加強支架31,所述左立板11的右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左支撐架51,所述右立板12的左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數(shù)量和位置與所述左立板11的左支撐架51對應的右支撐架52,對應的所述左支撐架51和所述右支撐架52上均設置有橫桿6,所述橫桿6上沿其前上方和后上方傾斜設置有兩排用于固定線輪的線輪支撐架61,所述底板2下平面的左端、中部及右端設置有三組移動輪4。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分別通過加強支架31與底板2相連接,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相對的內(nèi)側(cè)分別設置多個左支撐架51和右支撐架52,對應的左支撐架51和右支撐架52之間可以安裝橫桿6,并將橫桿6進行固定,每個橫桿6上方沿其前上方和后上方傾斜設置有兩排用于固定線輪的線輪支撐架612,由此可以對線輪進行分類放置,底板2下方設置有移動輪4,移動輪4可以承載整個裝置,并可以使整個裝置自由移動。所述加強支架31包括設置在所述底板2上的底板支撐板311和設置在所述左立板11和所述右立板12上的立板支撐板313,所述底板支撐板311與所述立板支撐板313之間通過加強筋312連接。加強支架31由底板支撐板311和立板支撐板313組成,底板支撐板311和立板支撐板313之間通過加強筋312相連。底板支撐板311與底板2通過螺栓連接進行固定,立板支撐板313與左右立板通過螺栓連接進行固定,如此以保證整個裝置的穩(wěn)定性。所述左支撐架51和所述右支撐架52均由圓弧支撐板511、左支撐512和右支撐513組成,所述圓弧支撐板511為開口向上的圓弧形結(jié)構(gòu),所述左支撐512連接于所述圓弧支撐板511的左側(cè)且與所述左立板11和所述右立板12固定,所述右支撐513連接于所述圓弧支撐板511的右側(cè)且與所述左立板11和所述右立板12固定。圓弧支撐板511為開口向上的圓弧形結(jié)構(gòu),這樣可以方便橫桿6插入其中,并且圓弧形結(jié)構(gòu)可以很好地對橫桿6進行限位,防止橫桿松動。所述移動輪4包括滾輪41和裝配于所述滾輪41中心的滾輪軸42,所述滾輪軸42的兩端與移動輪本體43裝配,所述移動輪本體43上設置有固定軸46,所述固定軸46下端沿周向設置有定位凸起44,所述固定軸46從所述底板2下平面穿過所述底板2的通孔且在底板2上端裝配有固定螺母45。固定軸46從底板2下平面穿過底板2的通孔且在底板2上端裝配有固定螺母45。這樣,安裝過程中只需將移動輪4通過固定軸46插入底板2后擰緊固定螺母45即可實現(xiàn)固定。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構(gòu)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移動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所述左立板(11)設置于所述底板(2)的左側(cè),所述右立板(12)設置于所述底板(2)的右側(cè),所述左立板(11)的左側(cè)面、所述右立板(12)的右側(cè)面與所述底板(2)的接觸位置均設置有加強支架(31),所述左立板(11)的右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左支撐架(51),所述右立板(12)的左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數(shù)量和位置與所述左立板(11)的左支撐架(51)對應的右支撐架(52),對應的所述左支撐架(51)和所述右支撐架(52)上均設置有橫桿(6),所述橫桿(6)上沿其前上方和后上方傾斜設置有兩排用于固定線輪的線輪支撐架(61),所述底板(2)下平面的左端、中部及右端設置有三組移動輪(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移動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所述左立板(11)設置于所述底板(2)的左側(cè),所述右立板(12)設置于所述底板(2)的右側(cè),所述左立板(11)的左側(cè)面、所述右立板(12)的右側(cè)面與所述底板(2)的接觸位置均設置有加強支架(31),所述左立板(11)的右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左支撐架(51),所述右立板(12)的左側(cè)面自上向下依次設置有多個數(shù)量和位置與所述左立板(11)的左支撐架(51)對應的右支撐架(52),對應的所述左支撐架(51)和所述右支撐架(52)上均設置有橫桿(6),所述橫桿(6)上沿其前上方和后上方傾斜設置有兩排用于固定線輪的線輪支撐架(61),所述底板(2)下平面的左端、中部及右端設置有三組移動輪(4)。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動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支架(31)包括設置在所述底板(2)上的底板支撐板(311)和設置在所述左立板(11)和所述右立板(12)上的立板支撐板(313),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杰,同金玉,
申請(專利權(quán))人:際華三五一四制革制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