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包括兩根對稱設置的立柱,以及配合所述立柱的橫桿,所述立柱的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固定塊,所述立柱的外圈位置處設置有兩條警示帶,所述立柱前端面的位置處設置有托塊,所述立柱的前端面位于所述托塊的頂部位置處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頂部位置處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側面位置處設置有擋板;該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通過設置有兩根可以拆卸的橫桿方便了施工人員搬運東西,同時安裝比較簡單,頂蓋的設置可以防止行人被立柱的邊緣劃傷,本裝置的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
技術介紹
道路工程,從事道路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養護等的一門應用科學和技術,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道路通常是指為陸地交通運輸服務,通行各種機動車、人畜力車、馱騎牲畜及行人的各種路的統稱。道路按照使用性質分為城市道路、公路、廠礦道路、農村道路、林區道路等。城市高速干道和高速公路則是交通出入受到控制的、高速行駛的汽車專用道路。在對城市道路或者農村道路進行改造時,往往是采取的是半條路進行改造,另外半條路進行通車,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中間都會放置臨時隔離帶把兩條路區分開來,但是現在使用的隔離帶通常是將立柱固定在路面上,然后將護欄和立柱之間焊接起來,形成臨時隔離帶,這種臨時隔離帶雖然比較牢固,但是在安裝比較費時,拆卸時又比較麻煩,有時候當對面有施工人員需要搬運物品進隔離帶時,只能繞遠路從一側進入現場,這樣比較浪費時間,基于上述問題,需要提供一種可以解決問題的臨時隔離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該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通過設置有兩根可以拆卸的橫桿方便了施工人員搬運東西,同時安裝比較簡單,頂蓋的設置可以防止行人被立柱的邊緣劃傷。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包括兩根對稱設置的立柱,以及配合所述立柱的橫桿,所述橫桿設置有兩根,所述橫桿后端面靠近左、右兩側的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立柱的凹槽,所述立柱為空心圓柱,所述立柱的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為鐵制,所述固定塊的底面位置處設置有一條導水槽,所述導水槽縱向貫穿所述固定塊,所述固定塊頂面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立柱的通孔,所述立柱設置在所述通孔內,所述立柱的外圈位置處設置有兩條警示帶,所述立柱的頂面位置處設置有頂蓋,所述立柱前端面的位置處設置有托塊,所述托塊與所述立柱之間焊接固定,所述托塊為L型,所述立柱的前端面位于所述托塊的頂部位置處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所述立柱之間焊接固定,所述限位塊的頂部位置處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面靠近右側的位置處設置有卡塊,所述限位塊的頂面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卡塊的卡槽,所述卡槽豎向貫穿所述限位塊,所述固定板的左側面位置處設置有擋板。優選地,所述固定塊的底面位置處設置有橡皮墊,所述橡皮墊的底面位置處設置有防滑用的顆粒物;通過設置有帶有顆粒物的橡皮墊,增加了固定板與地面的摩擦力,防止被行人輕松的移動。優選地,所述立柱的外圈位置處兩條環形的凹槽,所述警示帶設置在所述凹槽內;通過設置有凹槽配合警示帶,防止警示帶裸露在外面,被車輛等摩擦而損壞。優選地,所述頂蓋底面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配合所述立柱,所述凸塊設置在所述立柱內;通過設置有凸塊,能讓頂蓋安裝的更加牢固。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通過設置有兩根可以拆卸的橫桿方便了施工人員搬運東西,同時安裝比較簡單,頂蓋的設置可以防止行人被立柱的邊緣劃傷,本裝置的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圖;圖2為立柱的部分剖視圖;圖3為橫桿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參閱圖1、圖2和圖3所示的一種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包括兩根對稱設置的立柱1,以及配合所述立柱1的橫桿2,所述橫桿2設置有兩根,所述橫桿2后端面靠近左、右兩側的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立柱1的凹槽201,所述立柱1為空心圓柱,所述立柱1的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固定塊101,所述固定塊101為鐵制,所述固定塊101的底面位置處設置有一條導水槽102,所述導水槽102縱向貫穿所述固定塊101,所述固定塊101頂面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立柱1的通孔(未圖示),所述立柱1設置在所述通孔內,所述立柱1的外圈位置處設置有兩條警示帶103,所述立柱1的頂面位置處設置有頂蓋104,所述立柱1前端面的位置處設置有托塊105,所述托塊105與所述立柱1之間焊接固定,所述托塊105為L型,所述立柱1的前端面位于所述托塊105的頂部位置處設置有限位塊106,所述限位塊106與所述立柱1之間焊接固定,所述限位塊106的頂部位置處設置有固定板107,所述固定板107底面靠近右側的位置處設置有卡塊108,所述限位塊106的頂面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卡塊108的卡槽109,所述卡槽109豎向貫穿所述限位塊106,所述固定板107的左側面位置處設置有擋板110。本專利技術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固定塊101的底面位置處設置有橡皮墊111,所述橡皮墊111的底面位置處設置有防滑用的顆粒物;通過設置有帶有顆粒物的橡皮墊,增加了固定板與地面的摩擦力,防止被行人輕松的移動。本專利技術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立柱1的外圈位置處兩條環形的凹槽112,所述警示帶103設置在所述凹槽112內;通過設置有凹槽配合警示帶,防止警示帶裸露在外面,被車輛等摩擦而損壞。本專利技術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頂蓋104底面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凸塊113,所述凸塊113配合所述立柱1,所述凸塊113設置在所述立柱1內;通過設置有凸塊,能讓頂蓋安裝的更加牢固。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通過設置有兩根可以拆卸的橫桿方便了施工人員搬運東西,同時安裝比較簡單,頂蓋的設置可以防止行人被立柱的邊緣劃傷,本裝置的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專利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專利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專利技術范圍內。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兩根對稱設置的立柱,以及配合所述立柱的橫桿,所述橫桿設置有兩根,所述橫桿后端面靠近左、右兩側的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立柱的凹槽,所述立柱為空心圓柱,所述立柱的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為鐵制,所述固定塊的底面位置處設置有一條導水槽,所述導水槽縱向貫穿所述固定塊,所述固定塊頂面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立柱的通孔,所述立柱設置在所述通孔內,所述立柱的外圈位置處設置有兩條警示帶,所述立柱的頂面位置處設置有頂蓋,所述立柱前端面的位置處設置有托塊,所述托塊與所述立柱之間焊接固定,所述托塊為L型,所述立柱的前端面位于所述托塊的頂部位置處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所述立柱之間焊接固定,所述限位塊的頂部位置處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面靠近右側的位置處設置有卡塊,所述限位塊的頂面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卡塊的卡槽,所述卡槽豎向貫穿所述限位塊,所述固定板的左側面位置處設置有擋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道路施工用的臨時隔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兩根對稱設置的立柱,以及配合所述立柱的橫桿,所述橫桿設置有兩根,所述橫桿后端面靠近左、右兩側的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立柱的凹槽,所述立柱為空心圓柱,所述立柱的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為鐵制,所述固定塊的底面位置處設置有一條導水槽,所述導水槽縱向貫穿所述固定塊,所述固定塊頂面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配合所述立柱的通孔,所述立柱設置在所述通孔內,所述立柱的外圈位置處設置有兩條警示帶,所述立柱的頂面位置處設置有頂蓋,所述立柱前端面的位置處設置有托塊,所述托塊與所述立柱之間焊接固定,所述托塊為L型,所述立柱的前端面位于所述托塊的頂部位置處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所述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國富,
申請(專利權)人:許國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