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安全繩繞接裝置,包括用于繞卷收回安全繩(91)的繞繩輪(9)、可滑行的繩索輸出牽引件(6)以及輸出牽引控制部(8),其中,所述繞繩輪(9)的左邊側可運轉地撐載于所述輸出牽引控制部(8)的底座(81)的右邊側處,且所述繞繩輪(9)的左側固接連有運轉凸輪件(93),所述底座(81)中位于所述運轉凸輪件(93)左側固定設置有防護壁(7),所述防護壁(7)與所述運轉凸輪件(93)橫向間隔設置,所述防護壁(7)左側表面設置有緩沖墊,所述防護壁(7)的前后端部與所述底座(81)固定,所述底座(81)中可內外滑行地撐載有上下相對設置且通過彈動施壓而靠接于所述運轉凸輪件(93)上的兩個推送滑行組件(5)。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安全繩繞接裝置。
技術介紹
在一些救援或高空作業時,為了保證實施者人身安全通常都會在實施者身上捆綁一條安全繩(生命繩)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工作時安全繩需要隨著實施者不斷的下移而不斷的伸長,而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由于安全繩不被繃緊而導致擰成一團或打結,導致運行中斷或故障,對實施者的安全造成威脅;而一些簡單的安全繩導引裝置的使用雖然可以在一些情形下進行繩索導引,但是由于其無法根據繩索繞繩輪上的安全繩纏繞長度適時調節,因此在安全繩纏繞長度較大的場合下,其對安全繩具有牽扯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繩繞接裝置,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安全繩繞接裝置,包括用于繞卷收回安全繩的繞繩輪、可滑行的繩索輸出牽引件以及輸出牽引控制部,其中,所述繞繩輪的左邊側可運轉地撐載于所述輸出牽引控制部的底座的右邊側處,且所述繞繩輪的左側固接連有運轉凸輪件,所述底座中可內外滑行地撐載有上下相對設置且通過彈動施壓而靠接于所述運轉凸輪件上的兩個推送滑行組件,其中,每個所述推送滑行組件均包括平直部以及固接連于所述平直部上的多個垂直桿,其中所述平直部在每個所述垂直桿的右側固定設置有套殼體用以供限位受壓件穿設過;所述輸出牽引件的施壓臂桿通過與所述底座相連的可彈件在所述兩個推送滑行組件之間向右施壓而被靠接于分別位于兩個所述推送滑行組件上且相對的兩個限位受壓件上;所述底座中位于所述運轉凸輪件左側固定設置有防護壁,所述防護壁與所述運轉凸輪件橫向間隔設置,所述防護壁左側表面設置有緩沖墊,所述防護壁的前后端部與所述底座固定,其中,每個所述限位受壓件分為內側端部以及與所述底座內沉孔配合的外側端部,所述底座內沉孔中設置有可彈套件與所述外側端部連接,所述內側端部與所述外側端部通過彈體連接,所述內側端部上設置有位于右側面處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中設置有形變器且靠近所述形變器處設置有掛連壁,用以與對應的套殼體的右插接壁靠接從而能夠允準所述套殼體在所述限位受壓件未受壓時在所述限位受壓件上滑行;當所述限位受壓件受到所述施壓臂桿的擠壓時,所述形變器能夠發生形變從而使得所述右插接壁插接到所述插接槽中,從而在所述運轉凸輪件推動所述兩個推送滑行組件向外運動時帶動所述限位受壓件向外運動,由此能夠使所述輸出牽引件在所述可彈件的作用下向右運動至下個被靠接位置,從而將輸出牽引件的牽引筒往右邊推動。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裝置,由于輸出牽引件能夠在安全繩解纏繞時能夠適時進行滑行,能夠滿足在安全繩纏繞長度發生大的變化時仍然能夠對安全繩導引出部分進行導引,能夠避免安全繩91擰成一團或打結現象。這是通過能夠步進式前移的輸出牽引件實現的。當繞繩輪每運轉一次,其聯接的運轉凸輪件能夠使得兩個推送滑行組件打開一次,從而允準所述輸出牽引件前進一步。而這又是通過限位受壓件在受壓時能夠被控制以相離打開,不受壓時相對于推送滑行組件可滑行實現的。整個裝置可以有效解決輸出牽引件的適時滑行問題,從而能夠解決在纏繞長度幅度較大的場合下安全繩導引的問題,避免了安全繩擰成一團或打結現象。能夠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安全繩繞接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相關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3是圖2中的限位受壓件部位的放大示意圖。圖4是圖1中輸出牽引控制部的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1-4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參見圖1-4,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一種安全繩繞接裝置,包括用于繞卷收回安全繩91的繞繩輪9、可滑行的繩索輸出牽引件6以及輸出牽引控制部8,其中,所述繞繩輪9的左邊側可運轉地撐載于所述輸出牽引控制部8的底座81的右邊側處,且所述繞繩輪9的左側固接連有運轉凸輪件93,所述底座81中可內外滑行地撐載有上下相對設置且通過彈動施壓而靠接于所述運轉凸輪件93上的兩個推送滑行組件5,其中,每個所述推送滑行組件5均包括平直部58以及固接連于所述平直部58上的多個垂直桿59,其中所述平直部58在每個所述垂直桿59的右側固定設置有套殼體52用以供限位受壓件3穿設過;所述輸出牽引件6的施壓臂桿66通過與所述底座81相連的可彈件62在所述兩個推送滑行組件5之間向右施壓而被靠接于分別位于兩個所述推送滑行組件5上且相對的兩個限位受壓件3上;所述底座81中位于所述運轉凸輪件93左側固定設置有防護壁7,所述防護壁7與所述運轉凸輪件93橫向間隔設置,所述防護壁7左側表面設置有緩沖墊,所述防護壁7的前后端部與所述底座81固定,其中,每個所述限位受壓件3分為內側端部以及與所述底座81內沉孔配合的外側端部,所述底座81內沉孔中設置有可彈套件39與所述外側端部連接,所述內側端部與所述外側端部通過彈體31連接,所述內側端部上設置有位于右側面處的插接槽320,所述插接槽320中設置有形變器33且靠近所述形變器33處設置有掛連臂32,用以與對應的套殼體52的右插接壁521靠接從而能夠允準所述套殼體52在所述限位受壓件3未受壓時在所述限位受壓件3上滑行;當所述限位受壓件3受到所述施壓臂桿66的擠壓時,所述形變器33能夠發生形變從而使得所述右插接壁521插接到所述插接槽320中,從而在所述運轉凸輪件93推動所述兩個推送滑行組件向外運動時帶動所述限位受壓件3向外運動,由此能夠使所述輸出牽引件6在所述可彈件62的作用下向右運動至下個被靠接位置,從而將輸出牽引件6的牽引筒61往右邊推動,當所述輸出牽引件6上的施壓臂桿66從靠近所述防護壁7的靠接位置釋放后,所述施壓臂桿66的右端部靠接于所述防護壁7的緩沖墊上,從而防止所述施壓臂桿66在被釋放后直接靠接于所述運轉凸輪件93上,對所述運轉凸輪件93造成損害。示例性地或有益地,其中,當所述右插接壁521插接到所述插接槽320后,在所述運轉凸輪件93運轉至使得所述兩個推送滑行組件5在反彈向件51的作用下向內側相向運動時,所述限位受壓件3由套殼體52的右插接壁521帶動而向內側運動,且在所述限位受壓件3的內端部靠接在所述施壓臂桿66時,所述套殼體52的右插接壁521繼續向內側運動而從所述插接槽320中插出,從而退離與所述限位受壓件3的插接并回復至允準所述套殼體52在所述限位受壓件3上滑行的狀態。示例性地或有益地,其中,所述牽引筒61通過接連臂桿67而與所述施壓臂桿66相連,且所述接連臂桿67受到固接連于所述底座81上的下伸體88的導向作用。示例性地或有益地,其中,所述掛連臂32的末出端設置有接觸面321,用以與所述套殼體52的右插接壁521上的插接面522配合,以利于所述右插接壁521插接到所述插接槽320中。示例性地或有益地,其中,所述限位受壓件3通過可彈套件39而在不受軸向推送力時能回復至頂出狀態。由于輸出牽引件能夠在安全繩解纏繞時能夠適時進行滑行,能夠滿足在安全繩纏繞長度發生大的變化時仍然能夠對安全繩導引出部分進行導引,能夠避免安全繩91擰成一團或打結現象。這是通過能夠步進式前移的輸出牽引件實現的。當繞繩輪每運轉一次,其聯接的運轉凸輪件能夠使得兩個推送滑行組件打開一次,從而允準所述輸出牽引件前進一步。而這又是通過限位受壓件在受壓時能夠被控制以相離打開,不受壓時相對于推送滑行組件可滑行實現的。整個裝置可以有效解決輸出牽引件的適時滑行問題,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安全繩繞接裝置,包括用于繞卷收回安全繩(91)的繞繩輪(9)、可滑行的繩索輸出牽引件(6)以及輸出牽引控制部(8),其中,所述繞繩輪(9)的左邊側可運轉地撐載于所述輸出牽引控制部(8)的底座(81)的右邊側處,且所述繞繩輪(9)的左側固接連有運轉凸輪件(93),所述底座(81)中可內外滑行地撐載有上下相對設置且通過彈動施壓而靠接于所述運轉凸輪件(93)上的兩個推送滑行組件(5),其中,每個所述推送滑行組件(5)均包括平直部(58)以及固接連于所述平直部(58)上的多個垂直桿(59),其中所述平直部(58)在每個所述垂直桿(59)的右側固定設置有套殼體(52)用以供限位受壓件(3)穿設過;所述輸出牽引件(6)的施壓臂桿(66)通過與所述底座(81)相連的可彈件(62)在所述兩個推送滑行組件(5)之間向右施壓而被靠接于分別位于兩個所述推送滑行組件(5)上且相對的兩個限位受壓件(3)上;所述底座(81)中位于所述運轉凸輪件(93)左側固定設置有防護壁(7),所述防護壁(7)與所述運轉凸輪件(93)橫向間隔設置,所述防護壁(7)左側表面設置有緩沖墊,所述防護壁(7)的前后端部與所述底座(81)固定,其中,每個所述限位受壓件(3)分為內側端部以及與所述底座(81)內沉孔配合的外側端部,所述底座(81)內沉孔中設置有可彈套件(39)與所述外側端部連接,所述內側端部與所述外側端部通過彈體(31)連接,所述內側端部上設置有位于右側面處的插接槽(320),所述插接槽(320)中設置有形變器(33)且靠近所述形變器(33)處設置有掛連臂(32),用以與對應的套殼體(52)的右插接壁(521)靠接從而能夠允準所述套殼體(52)在所述限位受壓件(3)未受壓時在所述限位受壓件(3)上滑行;當所述限位受壓件(3)受到所述施壓臂桿(66)的擠壓時,所述形變器(33)能夠發生形變從而使得所述右插接壁(521)插接到所述插接槽(320)中,從而在所述運轉凸輪件(93)推動所述兩個推送滑行組件(5)向外運動時帶動所述限位受壓件(3)向外運動,由此能夠使所述輸出牽引件(6)在所述可彈件(62)的作用下向右運動至下個被靠接位置,從而將輸出牽引件(6)的牽引筒(61)往右邊推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安全繩繞接裝置,包括用于繞卷收回安全繩(91)的繞繩輪(9)、可滑行的繩索輸出牽引件(6)以及輸出牽引控制部(8),其中,所述繞繩輪(9)的左邊側可運轉地撐載于所述輸出牽引控制部(8)的底座(81)的右邊側處,且所述繞繩輪(9)的左側固接連有運轉凸輪件(93),所述底座(81)中可內外滑行地撐載有上下相對設置且通過彈動施壓而靠接于所述運轉凸輪件(93)上的兩個推送滑行組件(5),其中,每個所述推送滑行組件(5)均包括平直部(58)以及固接連于所述平直部(58)上的多個垂直桿(59),其中所述平直部(58)在每個所述垂直桿(59)的右側固定設置有套殼體(52)用以供限位受壓件(3)穿設過;所述輸出牽引件(6)的施壓臂桿(66)通過與所述底座(81)相連的可彈件(62)在所述兩個推送滑行組件(5)之間向右施壓而被靠接于分別位于兩個所述推送滑行組件(5)上且相對的兩個限位受壓件(3)上;所述底座(81)中位于所述運轉凸輪件(93)左側固定設置有防護壁(7),所述防護壁(7)與所述運轉凸輪件(93)橫向間隔設置,所述防護壁(7)左側表面設置有緩沖墊,所述防護壁(7)的前后端部與所述底座(81)固定,其中,每個所述限位受壓件(3)分為內側端部以及與所述底座(81)內沉孔配合的外側端部,所述底座(81)內沉孔中設置有可彈套件(39)與所述外側端部連接,所述內側端部與所述外側端部通過彈體(31)連接,所述內側端部上設置有位于右側面處的插接槽(320),所述插接槽(320)中設置有形變器(33)且靠近所述形變器(33)處設置有掛連臂(32),用以與對應的套殼體(52)的右插接壁(521)靠接從而能夠允準所述套殼體(52)在所述限位受壓件(3)未受壓時在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智輝,
申請(專利權)人:義烏市開晶進出口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