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TBLC活化過氧化氫體系棉織物軋蒸漂白方法,屬于紡織品的前處理加工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將TBCC和H2O2與碳酸氫鈉(NaHCO3)復配,制得TBCC/H2O2/NaHCO3體系,用于棉織物的近中性漂白;將織物浸軋漂浴,然后汽蒸進行漂白。本發明專利技術方法,TBCC/H2O2/NaHCO3軋蒸體系處理2分鐘的織物白度與H2O2/NaOH浸漂體系處理60分鐘相近,織物的CIE白度可達75以上,同時處理后的織物潤濕性也有所提高,織物的損傷也較小。本發明專利技術方法,用水量少,織物僅需帶有一定的帶液率,一定體積溶液可以處理大量織物,有效減少了廢水處理、節能環保;所需處理時間短,漂白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TBLC活化過氧化氫體系棉織物軋蒸漂白方法,屬于紡織品的前處理加工領域。
技術介紹
棉織物在進行染整加工前需進行漂白處理,以去除棉纖維中的天然色素雜質。棉織物的常規漂白工藝通常在高溫(>95℃)、堿性(~pH11)條件下以過氧化氫(H2O2)作氧化劑進行漂白,具有能源消耗高、廢水處理負擔重、纖維損傷嚴重的缺點。已有報道顯示,漂白活化劑N-[4-(三烷基銨甲撐)苯酰基]內酰胺氯化物(TBLC)可在近中性水溶液中與H2O2反應,原位生成更為活潑的4-(三烷基銨甲撐)過氧苯甲酸,在低溫、pH接近7時即可使棉織物獲得較好的漂白效果,獲得較好白度。長期的實踐過程中,TBLC活化過氧化氫漂白體系在熱漂工藝中的應用已經逐漸成熟,織物的性能已經能夠達到相應的要求。TBCC/H2O2目前用于冷軋堆工藝,可縮短織物的溶脹堆置時間,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在低溫、近中性浸漂時,當體系中的過氧化氫濃度過高時,會使部分過氧酸與其發生副反應,造成無效分解,降低漂白效率。在TBCC/H2O2應用于冷軋堆漂白工藝時,實驗結果表明TBCC(N-4(三乙基銨甲撐苯酰基)己內酰胺氯化物)的濃度增加至25-100g/L的范圍時,漂白效果意外地減弱;動態吸附實驗表明這很可能歸因于使用了較高的TBCC濃度,棉織物上TBCC和過氧酸在棉織物上的吸附量增多,使過氧酸的活度較低,從而限制了漂白效率;這樣的局限性在需要高濃度TBCC的棉織物冷軋堆漂白工藝中是特別致命的。因此,需要對漂白工藝進行改進以克服目前需要較高濃度藥品的冷軋堆漂白工藝中TBLC活化過氧化氫體系所存在的漂白效果不穩定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將浸軋與汽蒸結合,構建了一個以N-[4-(三烷基銨甲撐)苯酰基]內酰胺氯化物(TBLC)活化過氧化氫體系為基礎的棉織物的軋蒸漂白工藝,以解決TBLC在冷軋堆漂白工藝中存在的問題,提高TBLC活化過氧化氫體系在棉織物漂白中的利用效率,縮短生產周期,在短時間內獲得較滿意的漂白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將TBLC和H2O2與碳酸氫鈉(NaHCO3)復配,制得TLCC/H2O2/NaHCO3體系,用于棉織物的近中性漂白;棉織物進行冷軋后,再進行汽蒸處理,以快速激活TLCC,加快漂白速率,減少冷軋堆工藝中棉織物的堆置時間,使其短時間內對棉織物進行漂白,并對體系的漂白性能及漂白棉織物的吸濕性能和強度進行評估。本專利技術的活化過氧化氫體系織物軋蒸漂白工藝方法,是將織物浸漬含有活化劑TBLC、過氧化物H2O2、碳酸氫鈉的溶液體系中,立即進行冷軋,然后汽蒸2-6min,水洗;其中,TBLC的濃度為25-100g/L。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活化劑TBLC(N-[4-(三烷基銨甲撐)苯酰基]內酰胺氯化)的結構式如下,其中n為1-5,R1、R2、R3為氫原子或含1-7個碳原子的烷基: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活化劑具體是TBLC(N-[4-(三烷基銨甲撐)苯酰基]內酰胺氯化物為N-[4(三乙基銨甲撐)苯酰基]內酰胺氯化物),其結構式如下: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溶液體系,是將活化劑TBLC和H2O2加入到含足量NaHCO3的水溶液中,其中H2O2和TBLC的摩爾比為10:1-1:1。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H2O2和TBLC的摩爾比為2:1-1:1。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TBLC、H2O2、NaHCO3摩爾比為1:1.2:1.4。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TBLC的濃度為50g/L。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是將活化劑TBLC和H2O2加入到含足量NaHCO3的水溶液中,其中TBLC50g/L、H2O2(30%,w/v)18.4g/L。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溶液體系中還含有穩定劑和滲透劑。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穩定劑的用量為0.1-5g/L、滲透劑的用量為0.1-5g/L。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溶液體系中穩定劑含量為5g/L、滲透劑含量5g/L。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溶液體系,TBCC50g/L、H2O2(30%,w/v)18.4g/L、NaHCO356g/L、穩定劑5g/L、滲透劑5g/L。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汽蒸是常壓汽蒸,時間為2min。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織物為棉、粘膠纖維、竹纖維、麻纖維等純紡和混紡織物,或者是所述純紡和混紡織物與蠶絲、羊毛、滌綸、錦綸、腈綸、丙綸、維綸等纖維混紡織物。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織物為棉織物。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織物的質量為溶液體系質量的1%-100%,之后將將織物浸軋,保持軋余率在10%-110%。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冷軋的軋余率為100%-110%。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水洗,是將汽蒸后的織物取出,加入10-20倍于纖維重量的清水,洗滌10-30分鐘。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效果:(1)本專利技術將TBLC活化過氧化氫體系應用于棉織物的軋蒸工藝,在TBCC/H2O2/NaHCO3體系中,短時間處理后織物的CIE白度可達75以上;采用TBCC/H2O2/NaHCO3體系軋蒸漂白織物和H2O2/NaOH體系在95℃下浸漂對精練過的棉機織物進行處理,處理后織物的白度均大幅提高,TBCC/H2O2/NaHCO3軋蒸體系處理2分鐘的織物白度與H2O2/NaOH浸漂體系處理60分鐘相近。(2)經TBCC/H2O2/NaHCO3軋蒸體系處理后的織物潤濕性也有所提高,織物的損傷也較小。(3)本專利技術方法對染色實驗表明構建的TBCC/H2O2/NaHCO3軋蒸漂白體系處理后的織物的染色性能完全可以達到H2O2/NaOH浸漂體系處理后的效果,能夠滿足染色加工的要求。(4)本專利技術方法,用水量少,織物僅需帶有一定的帶液率,一定體積溶液可以處理大量織物,有效減少了廢水處理、節能環保;所需處理時間短,漂白效率高。具體實施方案(1)白度測量根據AATCCTestMethod110-2011測量織物的CIE白度指數(WI),將試樣對折兩次,放置于Datacolor650型分光光度儀上對織物進行CIE白度測量,將樣品織物每旋轉90°測量一次,測量4次,取平均值。(2)潤濕性依照AATCCTestMethod79-2010《紡織品的吸濕性》測試方法,測量織物的潤濕性。將所測試樣放置于恒溫恒濕箱中處理24h,恒溫恒濕箱參數設置為:濕度:65%、溫度:21℃.將一滴水從一定高度滴到織物表面,記錄水滴完全消失所用時間。布面需平整,選取四個相對均勻的點,記錄數據取平均值,水滴完全消失所需的時間越短表明織物的吸水性能越好。(3)聚合度聚合度(DP)可用來衡量棉纖維分子量的大小。根據處理前后棉織物的聚合度的變化,可以判斷棉織物經處理后織物所受的損傷,一般,處理后試樣的聚合度與原樣相比減小,則纖維受損,聚合度減小程度越大,纖維所受的損傷越嚴重.(4)織物的染色性能漂白的目的是為后續的染色和整理提供一個良好的白色基質,織物具有較好的白度,才能在染淺色織物時,得到相應的顏色;織物的潤濕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織物的染色性能,如果纖維的潤濕性差,染料的從染液中向織物上移動的速度較慢,若織物的潤濕性不均一則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活化過氧化氫體系織物軋蒸漂白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將織物浸漬含有活化劑TBLC、過氧化物H2O2、碳酸氫鈉的溶液體系中,立即進行冷軋,然后汽蒸2?6min,水洗;其中,TBLC的濃度為25?100g/L。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活化過氧化氫體系織物軋蒸漂白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將織物浸漬含有活化劑TBLC、過氧化物H2O2、碳酸氫鈉的溶液體系中,立即進行冷軋,然后汽蒸2-6min,水洗;其中,TBLC的濃度為25-100g/L。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劑TBLC(N-[4-(三烷基銨甲撐)苯酰基]內酰胺氯化)的結構式如下,其中n為1-5,R1、R2、R3為氫原子或含1-7個碳原子的烷基: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體系,是將活化劑TBLC和H2O2加入到含足量NaHCO3的水溶液中,其中H2O2和TBLC的摩爾比為10:1-1: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2O2和TBLC的摩爾比為2:1-1: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文君,許長海,彭明華,向中林,于擁軍,姚金龍,杜金梅,孫昌,錢曉紅,陳森,孫月玲,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