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個影響豬生長和PRRSV抗性的SLA?DRB1啟動子區分子標記及其應用。一個影響豬體重和PRRSV抗性的分子標記,位于豬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位點,且具有C/T多態性,TT型體重高于CT型和CC型,仔豬感染PRRSV后TT型豬血液中病毒載量低于CT型和CC型。一種篩選高生長性狀和具有PRRSV抗性的豬品系的方法,包括檢測豬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位點的多態性,選擇TT型個體留種。該多態位點可用于豬生長和PRRSV抗性的輔助選擇,提高選擇的準確性,同時可以在豬出生時就通過檢測基因型進行選擇,無需攻毒測試,加快育種進程,降低育種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分子生物學領域,涉及一個影響豬生長和PRRSV抗性的SLA-DRB1啟動子區分子標記及其應用。
技術介紹
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virus,PRRSV)引起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以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的呼吸道疾病為特征,造成懷孕母豬的流產、死胎以及仔豬生長緩慢、高死亡率等。該病于20世紀80年代末在美國發現,隨后在荷蘭、西班牙、英國等養豬業發達國家相繼爆發,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991年荷蘭科學家Wensvoort博士第一次從感染的豬體內分離出這種病毒,并將其命名為Lelystad病毒(LV)。1992年美國科學家Collins等在CL2621細胞中分離到能夠導致相似臨床癥狀的病毒,并將其命名為VR-2332毒株。1992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正式將該病毒統一命名PRRSV。我國初次發生該病是在1995年,郭寶清等人在1996年首次分離到該病毒,命名為CH-1a株。2006年在我國爆發的豬高熱病其主要病原即為高致病性PRRSV。目前,PRRS嚴重威脅著全球養豬業,并給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PRRSV具有高度變異性、抗體依賴性病毒復制增強等特征,現有的疫苗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該疾病的流行,通過遺傳抗性的選擇,培育PRRSV抗性豬新品種(系)成為重要的方向。抗病性狀屬于閾性狀,生長性狀屬于數量性狀,二者都是重要的經濟性狀,同時也是表型選擇準確性差、遺傳進展慢的性狀,開發相應的分子標記,進行標記輔助選擇,可以實現超早期選種,提高選擇的準確性,加快育種進程。豬白細胞抗原DRB1(SwineleukocyteantigenDRB1,SLA-DRB1),又名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DRB1(MHC-DRB1)。SLA定位于7p12-q12,按其抗原結構和功能主要分為3大類,即I類、Ⅱ類和III類基因,其中Ⅱ類基因位于SLA-D區,主要包括DRA、DRB、DQA、DQB、DOB、DPA、TAP、LMP等,控制著機體的免疫應答與調控。其中,存在于DR亞區的DRB基因第2外顯子編碼區是SLA抗原分子最重要的功能區,即抗原結合區。SLA-DRB1與抗原遞呈中Ia分子相關的不變鏈(Ia-associatedinvariantchain,Ii鏈)、伴侶分子SLA-DM及TCR一起完成抗原的遞呈與識別。研究顯示,DRB基因第2外顯子區具有高度多態性。如鞠慧萍等以藏豬為研究材料對SLA-DRB基因第2外顯子多態性進行了研究,發現藏豬SLA-DRB基因外顯子2存在著高度的多態性,在RsaⅠ-RFLP位點上存在7種基因型,以雜合子BC型居多,等位基因B的頻率最高,這一結果與談永松等研究五指山、二花臉和皮特蘭豬的SLA-DRB基因外顯子2多態性時僅檢測到4種帶型(AA,BB,AB和BD),且A為優勢等位基因有一定的差異。徐如海(2004)采用直接測序法研究表明,SLA-DRB外顯子2中的多態位點高達62個,SLA-DRB外顯子2中位點29與仔豬大腸桿菌K88ad粘附表型存在顯著的關聯(p<0.01),位點29,149,170對0-28日齡仔豬血清IgG含量有顯著影響(p<0.05);同時在SLA-DRB近端調控區發現了24個多態位點,但這些多態位點與仔豬大腸桿菌K88ab,K88ac,K88ad粘附表型沒有顯著的關聯(p>0.05)。另外,有報道SLA-DRB1編碼區多態性與免疫偽狂犬病毒疫苗產生的抗體滴度有關。但SLA-DRB1多態性與PRRSV抗性的關聯尚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豬育種中生長和PRRSV抗性表型選擇準確性低,成本高,遺傳進展慢的缺點,提供一個影響豬體重和PRRSV抗性的分子標記。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豬生長性狀和PRRSV抗性性狀的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分子標記選擇方法,用于豬分子育種,可以提高豬生長性狀和PRRSV抗性性狀選擇的準確性,降低育種成本,加快豬PRRSV抗性新品種(系)培育進程。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個影響豬體重和PRRSV抗性的分子標記,所述分子標記位于豬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位點,且具有C/T多態性,TT型體重高于CT型和TT型,仔豬感染PRRSV后TT型仔豬血液中病毒載量低于CT型仔豬和CC型仔豬。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分子標記在豬分子育種中的應用。一種用于檢測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分子標記的引物對,上游引物P1如序列表中SEQIDNO:1所示,下游引物P2如序列表中SEQIDNO:2所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引物對在豬分子育種中的應用。一種檢測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分子標記的方法,包含PCR擴增豬基因組中含有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分子標記的一段序列,對擴增產物進行測序,判讀豬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位點的C/T多態性。一種篩選高生長性狀和具有PRRSV抗性的豬品系的方法,包括檢測豬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位點的多態性,選擇TT型個體留種。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方法,優選包括以下步驟:1)提取豬基因組DNA;2)利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引物對PCR擴增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序列(序列NC_010449.4,20088~20305bp區域),得到218bp擴增產物;3)利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引物P2對218bp擴增產物進行測序分型,分為CC型、CT型、TT型;4)選擇TT型個體留種。其中,所述PCR擴增的反應總體系優選為20μL,模板DNA15-100ng,5U/μLTaq聚合酶0.2μL,10mM的dNTP0.5μL,引物P1和P2各5pmol,25mM的MgCl21.2-1.6μL,10×緩沖液2μL,加滅菌雙蒸水至20μL;所述PCR擴增的反應程序為:94℃預變性5min;94℃變性30s,53-60℃退火30s,72℃延伸30s,35個循環;72℃延伸7min。有益效果豬的生長性狀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性狀,屬于數量性狀,傳統的表型選擇準確性低,周期長,無法進行超早期選擇,遺傳進展緩慢。而常規的PRRSV抗性選擇需要進行PRRSV攻毒實驗,需要建立專門的試驗場所,攻毒實驗嚴重影響豬生長,部分攻毒豬死亡,代價很高,周期長,選擇準確性低,遺傳進展緩慢。本專利技術采用測序法檢測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C/T位點的多態性,并將基因型與豬體重、豬對PRRSV的抗性進行關聯分析,發現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C/T位點的多態性與豬體重、豬對PRRSV的抗性相關,TT型體重高于CT型和TT型,于46、53、60、67日齡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仔豬感染PRRSV后TT型豬血液中病毒載量低于CT型和CC型,并且在接種PRRSV后第4、42天TT型顯著低于CC型,接種后第7、11、14、21天TT型顯著或者極顯著低于CT型和CC型(表2),表明TT型豬對PRRSV具有更高的抗性。該多態位點可用于豬生長和PRRSV抗性的輔助選擇,提高選擇的準確性,同時可以在豬出生時就通過檢測基因型進行選擇,無需攻毒測試,加快育種進程,降低育種成本,對PRRSV抗性新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個影響豬體重和PRRSV抗性的分子標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標記位于豬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位點,且具有C/T多態性,TT型體重高于CT型和CC型,仔豬感染PRRSV后TT型仔豬血液中病毒載量低于CT型仔豬和CC型仔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個影響豬體重和PRRSV抗性的分子標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標記位于豬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位點,且具有C/T多態性,TT型體重高于CT型和CC型,仔豬感染PRRSV后TT型仔豬血液中病毒載量低于CT型仔豬和CC型仔豬。2.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標記在豬分子育種中的應用。3.一種用于檢測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標記的引物對,其特征在于上游引物P1如序列表中SEQIDNO:1所示,下游引物P2如序列表中SEQIDNO:2所示。4.權利要求3所述的引物對在豬分子育種中的應用。5.一種檢測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標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權利要求3所述的引物對PCR擴增豬基因組中含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標記的一段序列,對擴增產物進行測序,判讀豬SLA-DRB1基因啟動子區-28位點的C/T多態性。6.一種篩選高生長性狀和具有PRRSV抗性的豬品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少先,漫曉丹,王慧利,孟春花,李隱俠,張俊,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