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家用電器,尤其涉及一種壺體結構,所述壺體包括內膽、外殼和手柄,所述外殼一側設有開口,所述外殼套設在所述內膽外,所述手柄覆蓋所述開口,所述壺體還包括設于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膽之間的支架,所述支架支撐所述外殼,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上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撐外殼周向的強度,即用所述第一支架填充了外殼與內膽之間的間隙,加強外殼的強度,使之不易變形,提高美觀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家用電器,尤其涉及一種壺體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市面上雙層的壺體結構越來越多,特別是在電熱水壺、豆漿機等液體加熱器上使用廣泛。以電熱水壺為例,單層電熱水壺的壺身溫度較高,用戶很容易接觸殼體而被燙傷,且保溫及加熱效率都不高;雙層電熱水壺包括內膽和外殼,外殼側邊設有開口,然后將外殼直接套設在內膽外,外殼存在強度不夠易變形的問題,影響電熱水壺壺身的美觀性,特別是當外殼與內膽都不是等截面結構時,外殼與內膽之間存在較大間隙,外殼強度更加不夠。若沒有支撐件支撐壺身,容易在用戶使用過程中或運輸過程中,外殼易受到外力撞擊而造成內凹,影響壺體的美觀性。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上述情況,本技術提供一種低成本、裝配方便的壺體結構,使用更為方便安全。一種壺體結構,所述壺體包括內膽、外殼和手柄,所述外殼一側設有開口,所述外殼套設在所述內膽外,所述手柄覆蓋所述開口,所述壺體還包括設于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膽之間的支架,所述支架支撐所述外殼,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所述第一支架為環繞所述內膽外壁的第一環形圈。所述第一支架為環繞所述內膽外壁且側邊設有缺口的第一環形支架。所述支架還包括與所述第一支架連接且沿所述內膽外壁軸向設置的加強筋。所述支架還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所述第二支架與加強筋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為環繞所述內膽外壁的第二環形圈或側邊設有缺口的第二環形支架。所述支架還包括沿所述內膽外壁軸向設置的加強筋和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兩個弧形支架,所述弧形支架環抱所述內膽外壁,所述兩個弧形支架之間形成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兩個弧形支架分別與一條加強筋的上端連接,所述加強筋設于所述弧形支架的中部,兩加強筋的下端與第二支架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為一體成型的第二環形圈;或者,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兩個弧形支架,所述弧形支架環抱所述內膽外壁,兩弧形支架拼接而成第一環形圈,兩個弧形支架分別與一條加強筋的上端連接,所述加強筋設于所述弧形支架的中部,兩加強筋的下端與第二支架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為一體成型的第二環形圈;或者,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兩個弧形支架,兩弧形支架的一端連接,另一端形成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兩個弧形支架分別與一條加強筋的上端連接,所述加強筋設于所述弧形支架的中部,兩加強筋的下端與第二支架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為一體成型的第二環形圈;或者,所述內膽上設有壺嘴,所述外殼上設有安裝所述壺嘴的安裝缺口,所述支架還包括在所述壺嘴處沿所述安裝缺口形成的壺嘴加強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兩個弧形支架,所述壺嘴加強件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弧形支架的一端連接,所述壺嘴支架的下端連接加強筋的上端,所述加強筋的下端與第二支架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為一體成型的第二環形圈;所述第一缺口設于所述開口處,第二缺口設于與所述開口設置位置相對的位置。所述外殼頂部設有敞開的第一安裝口,所述外殼底部設有敞開的第二安裝口,所述內膽從所述第一安裝口或第二安裝口安裝在所述外殼內;其中,所述內膽的最大外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安裝口的內徑尺寸,所述第二安裝口的內徑尺寸大于所述內膽的最大外徑尺寸。所述內膽上設有壺嘴,所述外殼上設有安裝所述壺嘴的安裝缺口,所述支架還包括在所述壺嘴處沿所述安裝缺口形成的壺嘴加強件,所述壺嘴加強件定位在所述外殼上。所述外殼定位在所述支架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外殼的一側設有開口,使得外殼在開口處具有了張力,所述開口破壞了外殼的整體結構強度,導致外殼易變形,影響其美觀性。所以,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膽之間設有支架,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支架的強度來支撐外殼的強度。本使用新型的支架結構采用了極其簡單的框架結構,即便最復雜的實施方式也使得整體框架大面積的鏤空,仍舊保持對外殼較好的支撐強度。首先所述支架包括上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撐外殼周向的強度,即用所述第一支架填充了外殼與內膽之間的間隙。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亦可根據下述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壺體結構的實施一例示意圖。圖2為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壺體結構的實施例三示意圖。圖6為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外殼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實施例二壺體的剖視圖。圖9為圖8中A處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圖10為圖8中B處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圖11為壺體結構的實施例四示意圖。圖12為圖11中C處的結構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記:1-外殼;2-支架;3-內膽;4-壺蓋;5-手柄;6-底座;7-蒸汽帽;8-蒸汽管;11-插片;12-安裝孔;13-上邊沿;14-下邊沿;15-壺嘴套;21a-第一支架;22a-加強筋;23a-第二支架;24a-壺嘴加強件;31-第一翻邊;32-第一折邊;33-壺嘴;34-第二翻邊;35-第二折邊。具體實施方式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熱水壺可以包括壺體結構、壺蓋4、底座6等。壺蓋4可通過轉軸與手柄5連接或者直接扣裝在壺體結構的頂部,底座6安裝在壺體結構的底部,底座6與壺體結構之間可設置加熱管和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溫控器、電源開關等,用戶通過按壓電源開關,使得電熱水壺接通電源,從而控制加熱裝置工作,溫控器用于當水沸騰時來跳斷電源。蒸汽管8設置在手柄5內膽3之間且用于使內膽3內的蒸汽通到溫控器處。下面結合實施例詳細描述壺體結構。需要說明一點,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壺體結構可作為但不限于電熱水壺的壺體結構。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壺體結構,所述壺體包括內膽3、外殼1和手柄5,所述外殼1一側設有的開口,所述外殼1套設在所述內膽3外,所述手柄5覆蓋所述開口,所述壺體還包括設于所述外殼1與所述內膽2之間的支架2,所述支架2支撐所述外殼1,其中,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支架21a,所述第一支架21a環繞所述內膽3外壁設置。這里需特別指出,所述第一支架21a環繞內膽3外壁僅僅用于表明第一支架21a的繞設方向,并沒有強調第一支架21a與內膽3的配合關系,所述第一支架21a可設置在內膽3外壁上也可以不在內膽3外壁上,另外,上述第一支架21a可以通過馬仔、螺釘等固定在內膽3上,也可以不固定在內膽上,也可以定位在外殼上,下面的其他實施例中會具體說明。由于外殼1的一側設有開口,使得外殼1在開口處具有了張力,所述開口破壞了外殼1的整體結構強度,導致外殼1易變形,影響美觀性。所以,所述外殼1與所述內膽3之間設有支架2,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支架2的強度來支撐外殼1的強度。首先所述支架2包括上述第一支架21a,用于支撐外殼1周向的強度。特別是當外殼1與內膽3之間存在較大間隙時,用戶使用過程中或運輸過程中,若沒有支撐件支撐壺身,外殼1易受到外力撞擊而造成內凹,影響壺體的美觀性,此時第一支架21a就起到了支撐外殼1周側的強度,所述第一支架21a填充了外殼1與內膽3之間的間隙。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21a為環繞所述內膽3外壁的第一環形圈。所述第一環形圈可由兩個半圓環形支架拼接而成,兩個半圓環形支架可通過卡扣等方式連接,且所述第一環形圈可通過與內膽3外徑尺寸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壺體結構,所述壺體包括內膽、外殼和手柄,所述外殼一側設有開口,所述外殼套設在所述內膽外,所述手柄覆蓋所述開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壺體還包括設于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膽之間的支架,所述支架支撐所述外殼,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2016.01.12 CN 20162002532111.一種壺體結構,所述壺體包括內膽、外殼和手柄,所述外殼一側設有開口,所述外殼套設在所述內膽外,所述手柄覆蓋所述開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壺體還包括設于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膽之間的支架,所述支架支撐所述外殼,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壺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為環繞所述內膽外壁的第一環形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壺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為環繞所述內膽外壁且側邊設有缺口的第一環形支架。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一種壺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與所述第一支架連接且沿所述內膽外壁軸向設置的加強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壺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所述第二支架與加強筋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壺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為環繞所述內膽外壁的第二環形圈或側邊設有缺口的第二環形支架。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壺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沿所述內膽外壁軸向設置的加強筋和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兩個弧形支架,所述弧形支架環抱所述內膽外壁,所述兩個弧形支架之間形成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兩個弧形支架分別與一條加強筋的上端連接,所述加強筋設于所述弧形支架的中部,兩加強筋的下端與第二支架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為一體成型的第二環形圈,所述第一缺口設于所述開口處,第二缺口設于與所述開口設置位置相對的位置;或者,所述支架還包括沿所述內膽外壁軸向設置的加強筋和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兩個弧形支架,所述弧形支架環抱所述內膽外壁,兩弧形支架拼接而成第一環形圈,兩個弧形支架分別與一條加強筋的上端連接,所述加強筋設于所述弧形支架的中部,兩加強筋的下端與第二支架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為一體成型的第二環形圈;或者,所述支架還包括沿所述內膽外壁軸向設置的加強筋和環繞所述內膽外壁設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兩個弧形支架,兩弧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澤春,何莎婕,
申請(專利權)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