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以及鍋爐點火系統,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無法實現電廠節油或者無油點火的技術問題。該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包括粗粉分離器、細粉分離器、排粉風機、第一送粉管、第二送粉管以及短接管,粗粉分離器通過第一送粉管與細粉分離器的進口相連且第一送粉管或細粉分離器的進口上設置有第一開關閥門;細粉分離器的乏氣出口通過第二送粉管與排粉風機的進料口相連;短接管連接在第一送粉管與第二送粉管之間且短接管上設置有第二開關閥門。該鍋爐點火系統包括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用于實現電廠節油或者無油點火。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站鍋爐
,尤其涉及一種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以及鍋爐點火系統。
技術介紹
長期以來,火力發電機組鍋爐的啟停及低負荷穩燃,消耗了大量的燃料油。國家計委在1997年《中國能源》白皮書中鼓勵全社會開展以煤代油的工作;2008年8月1日頒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8〕23號)提出的節油節電的主要措施包括“所有火電廠(包括新建電廠)燃煤鍋爐都要采用等離子無油、小油槍等微油點火技術和低負荷穩燃技術,降低油耗。”為響應國家政策,各電廠紛紛采取節油方面的改造,以降低燃油消耗節約成本。但是,中儲式乏氣送粉系統的鍋爐機組,由于其系統的特殊性,導致電廠只能采用油槍點火,無法實現節油甚至無油的目標。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1)中儲式乏氣送粉系統要求粉倉達到一定粉位(一般大于2.5m)時才能正常給粉。在建立粉位的時間內,產生的乏氣將直接噴入爐膛,存在爐膛爆燃等安全隱患。2)該制粉系統采用微油或無油點火技術時,初期建立粉位的階段,乏氣因煤粉濃度過低,無法被有效點燃,且鍋爐爐溫低,進入爐膛的煤粉亦不能燃燒,因此達不到節油或者無油點火的目的。因此,為滿足此類電廠節油及無油點火的需求,同時拓寬節油及無油點火技術的應用范圍,必須對制粉系統進行改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以及鍋爐點火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無法實現電廠節油或者無油點火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包括粗粉分離器、細粉分離器、排粉風機、第一送粉管、第二送粉管以及短接管,其中:所述粗粉分離器通過所述第一送粉管與所述細粉分離器的進口相連,且所述第一送粉管或所述細粉分離器的進口上設置有能控制其是否導通的第一開關閥門;所述細粉分離器的乏氣出口通過所述第二送粉管與所述排粉風機的進料口相連;所述短接管連接在所述第一送粉管與所述第二送粉管之間,所述短接管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短接管是否導通的第二開關閥門。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還包括落粉管,所述細粉分離器的落粉口通過所述落粉管與煤粉倉的進料口相連,且所述細粉分離器的落粉口或所述落粉管上設置有能控制其是否導通的第三開關閥門。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送粉管上介于所述短接管與所述細粉分離器的乏氣出口之間的部分區段上設置有控制該部分區段是否導通的第三開關閥門。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開關閥門、所述第二開關閥門以及所述第三開關閥門各自均為插板門。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短接管為彎管。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開關閥門設置在所述短接管上位置高度較高的區段上。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開關閥門的進料側與出料側均設置有吹掃裝置,所述吹掃裝置的出風口朝向所述短接管的管壁。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鍋爐點火系統包括燃燒器、磨煤機、給粉機、附加磨煤機(或稱:第二磨煤機、第二臺磨煤機)以及本專利技術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其中:所述磨煤機的出料口與所述粗粉分離器的進料口相連;所述附加磨煤機的出料口通過所述粗粉分離器、所述細粉分離器再與煤粉倉的進料口相連,所述給粉機的進料口與所述煤粉倉的出料口相連,所述給粉機的出料口通過風粉混合器與所述燃燒器的進料口相連。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鍋爐點火系統還包括進風口與所述排粉風機的出料口相連的排粉風箱,所述排粉風箱的出風口與所述風粉混合器相連,其中:所述排粉風箱內設置有煤粉濃度調勻裝置,所述煤粉濃度調勻裝置包括擋塊和/或位置可調節的百葉窗裝置,所述煤粉濃度調勻裝置能將由所述進風口進入的煤粉氣流分配相對均勻后從所述出風口輸出。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擋塊包括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架體以及設置在所述架體表面的耐磨涂層。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百葉窗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排粉風箱內的百葉窗以及設置在所述排粉風箱外的位置驅動裝置,所述位置驅動裝置能驅動所述百葉窗在所述排粉風箱內轉動并在轉動過程中改變所述百葉窗的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與所述排粉風箱的出風方向之間的夾角。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燃燒器為等離子體點火燃燒器,所述風粉混合器的出料口與所述燃燒器的進料口相連。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使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鍋爐點火系統進行點火作業時,在鍋爐點火初期,可以關閉第一開關閥門,打開第二開關閥門,使煤粉經過粗粉分離器之后直接進入排粉風機,進而經過排粉風箱進入燃燒器進行點火,由于未經細粉分離器進行氣固分離,煤粉濃度可達到等離子體點火或微油點火對煤粉濃度的要求,可被直接點燃,故有效解決了中儲式乏氣送粉冷爐節油或無油點火的問題,達到了節油的目的,節約了運行及維護成本。同時配合等離子體點火等無油點火技術有望建設無油電廠,拆除原燃油系統。同時,應用本專利技術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環保及社會效益。本專利技術改造成本很低,運行維護成本低廉,系統運行可靠,所以解決了現有技術無法實現采用中儲式乏氣送粉制粉系統的電廠節油或者無油點火的技術問題。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點火成功后且達到附加磨煤機的制粉條件時,可以啟動附加磨煤機為所述煤粉倉制粉。待煤粉倉建立粉位之后,打開第一開關閥門以及第三開關閥門,關閉第二開關閥門,此時可按原中儲式乏氣送粉系統進行點火,即啟動給粉機繼續點火,進而進一步提高了點火作業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現有的中儲式乏氣送粉系統的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中儲式乏氣送粉點火系統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細粉分離器與上行管、下行管以及短接管路之間連接關系的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鍋爐點火系統中排粉風箱的示意圖;附圖標記:1、鍋爐;2、空氣預熱器;3、送風機;4、給煤機;5、下降干燥管;6、磨煤機;7、木塊分離器;8、粗粉分離器;9、防爆門;10、細粉分離器;11、鎖氣器;12、木屑分離器;13、換向器;14、吸潮管;15、輸粉機;16、煤粉倉;17、給粉機;18、風粉混合...

【技術保護點】
一種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粗粉分離器、細粉分離器、排粉風機、第一送粉管、第二送粉管以及短接管,其中:所述粗粉分離器通過所述第一送粉管與所述細粉分離器的進口相連,且所述第一送粉管或所述細粉分離器的進口上設置有能控制其是否導通的第一開關閥門;所述細粉分離器的乏氣出口通過所述第二送粉管與所述排粉風機的進料口相連;所述短接管連接在所述第一送粉管與所述第二送粉管之間,所述短接管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短接管是否導通的第二開關閥門。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粗粉分離
器、細粉分離器、排粉風機、第一送粉管、第二送粉管以及短接管,
其中:
所述粗粉分離器通過所述第一送粉管與所述細粉分離器的進口
相連,且所述第一送粉管或所述細粉分離器的進口上設置有能控制其
是否導通的第一開關閥門;
所述細粉分離器的乏氣出口通過所述第二送粉管與所述排粉風
機的進料口相連;
所述短接管連接在所述第一送粉管與所述第二送粉管之間,所述
短接管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短接管是否導通的第二開關閥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還包括落粉管,所述細粉分離器的
落粉口通過所述落粉管與煤粉倉的進料口相連,且所述細粉分離器的
落粉口或所述落粉管上設置有能控制其是否導通的第三開關閥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二送粉管上介于所述短接管與所述細粉分離器的乏氣出口
之間的部分區段上設置有控制該部分區段是否導通的第三開關閥門。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閥門、所述第二開關閥門以及所述第三開關閥
門各自均為插板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短接管為彎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二開關閥門設置在所述短接管上位置高度較高的區段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點火系統的分粉送粉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二開關閥門的進料側與出料側均設置有吹掃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龔澤儒,鄒鵬,宋林波,雷剛,楊金杰,張世凱,鄭艷麗,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龍源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