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空調回風面板以及設置有該回風面板的空調,屬于空調及其配件領域,為解決現有結構容易積灰等問題而設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空調回風面板包括一個固定的主面板和至少一個可伸出-收回的活動面板,一個活動面板通過驅動連接組件連接在主面板上;當活動面板伸出時活動面板和主面板之間形成回風口,當活動面板收回時活動面板和主面板形成閉合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空調包括上述的回風面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空調回風面板的活動面板伸出時能正常回風,活動面板收回時能避免灰塵堆積、節省空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空調對回風量的調節更加個性化、更具針對性;保證室內回風區域空氣流場更均勻,舒適性更高;能有效降低空調室內機的氣流噪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調及其配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調回風面板以及設置有該回風面板的空調。
技術介紹
空調是一種用于調節室內溫濕度和改善空氣質量的電器,基本的工作方式是通過進風口、出風口和回風口形成室內空氣流動。現有回風口是敞開式的,容易堆積灰塵,占用空間較大,美觀性差;現有回風口形狀固定,導致回風面積有限,室內機氣流噪音大,且房間內回風區域空氣流場不均勻,用戶體驗差;回風口形狀固定,也無法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某個方向或某幾個方向的回風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在不影響回風的情況下能避免灰塵堆積的空調回風面板。本技術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對回風量的調節更加個性化、更具針對性的空調。為達此目的,一方面,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空調回風面板,包括一個固定的主面板和至少一個可伸出-收回的活動面板,至少一個所述活動面板通過驅動連接組件連接在所述主面板上;當所述活動面板伸出時所述活動面板和所述主面板之間形成回風口,當所述活動面板收回時所述活動面板和所述主面板形成閉合面。特別是,所述回風面板包括依次設置的所述主面板、第一活動面板和第二活動面板;所述主面板和所述第一活動面板之間通過所述驅動連接組件連接,所述第一活動面板和所述第二活動面板之間通過所述驅動連接組件連接。特別是,所述回風面板包括依次設置的所述主面板、第一活動面板和第二活動面板;所述主面板分別與所述第一活動面板和所述第二活動面板之間通過所述驅動連接組件連接。特別是,所述驅動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一端通過銷軸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二端分別鉸接在待連接的兩個所述回風面板的組成部分之間;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二端連接至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進一步,在待連接的兩個所述回風面板的組成部分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座和/或第二連接座;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二端鉸接在所述第一連接座上,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二端鉸接在所述第二連接座上。特別是,所述驅動電機為微電機。特別是,當所述活動面板收回時所述活動面板和所述主面板形成球冠狀;當所述活動面板伸出時所述回風口呈狹長的環形。特別是,在待連接的兩個所述回風面板的組成部分之間等間距地設置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所述驅動連接組件,三個或三個以上所述驅動連接組件彼此獨立控制。進一步,在所述回風口的邊緣處設置有至少兩個空氣質量檢測器。另一方面,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空調,所述空調包括上述的回風面板。本技術空調回風面板的活動面板伸出時與主面板之間形成回風口、收回時與主面板形成閉合面,活動面板伸出時能正常回風,活動面板收回時能避免灰塵堆積、節省空間。本技術空調包括上述的回風面板,對回風量的調節更加個性化、更具針對性;保證室內回風區域空氣流場更均勻,舒適性更高;能有效降低空調室內機的氣流噪音。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一提供的空調回風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一提供的空調回風面板的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一提供的空調回風面板的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一提供的驅動連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主面板;2、驅動連接組件;21、第一連桿;22、第二連桿;23、銷軸;24、第一連接座;25、第二連接座;26、驅動電機;31、第一活動面板;32、第二活動面板;41、第一回風口;42、第二回風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優選實施例一:本優選實施例公開一種空調回風面板。該回風面板包括一個固定的主面板和一個或多個可伸出-收回的活動面板,一個活動面板通過驅動連接組件連接在主面板上;當活動面板伸出時活動面板和主面板之間形成回風口,當活動面板收回時活動面板和主面板形成閉合面。該回風面板由主面板和活動面板組成,使用時活動面板伸出、形成回風口,執行回風功能;不使用時活動面板收回,活動面板和主面板形成閉合面,避免灰塵在回風口處堆積,而且縮減了體積,外形美觀。優選的,如圖1至圖3所示,回風面板包括依次設置的主面板1、第一活動面板31和第二活動面板32。主面板1和第一活動面板31之間通過驅動連接組件2連接,伸展此驅動連接組件2后主面板1和第一活動面板31之間形成第一回風口41;第一活動面板31和第二活動面板32之間通過驅動連接組件2連接,伸展此驅動連接組件2后第一活動面板31和第二活動面板32之間形成第二回風口42。這種雙層可伸縮的結構還可以是主面板1分別與第一活動面板31和第二活動面板32之間通過驅動連接組件2連接,這種結構下可以簡化安裝工藝,驅動連接組件2的結構也可以有更多種。如圖4所示,驅動連接組件2的優選結構是包括第一連桿21和第二連桿22,第一連桿21的第一端和第二連桿22的第一端通過銷軸23鉸接;第一連桿21的第二端和第二連桿22的第二端分別鉸接在待連接的兩個回風面板的組成部分之間;第一連桿21的第二端連接至驅動電機26的輸出端。其中,“待連接的兩個回風面板的組成部分”指的是主面板1、第一活動面板31和第二活動面板32中的任意兩者。該結構的驅動連接組件2可以控制伸縮距離,當需要回風量較大時驅動連接組件2伸展得較長,回風口變寬;當需要回風量較小時驅動連接組件2伸展得較短,回風口變窄,此時能節省空間。第一連桿21的第二端和第二連桿22的第二端可以直接鉸接在待連接的兩個回風面板的組成部分上,也可以在待連接的兩個回風面板的組成部分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座24和第二連接座25;第一連桿21的第二端鉸接在第一連接座24上,第二連桿22的第二端鉸接在第二連接座25上。驅動電機26的具體裝置不限,能實現驅動第一連桿21動作、進而帶動第二連桿22動作、實現驅動連接組件2伸縮功能即可。優選的,驅動電機26為微電機。為了使室內回風區域空氣流場更均勻,將回風面板設計成球冠狀。即,當活動面板收回時活動面板和主面板1形成球冠狀。驅動連接組件2伸展后回風口呈狹長的環形,對周圍360°空間內的空氣具有相同的回風效果。驅動連接組件2設置的具體數量不限,優選的,在待連接的兩個回風面板的組成部分之間等間距地彼此獨立控制地設置有三個或三個以上驅動連接組件2,即,某一個驅動連接組件2伸出的距離不影響另外兩個驅動連接組件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回風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固定的主面板(1)和至少一個可伸出?收回的活動面板,至少一個所述活動面板通過驅動連接組件(2)連接在所述主面板(1)上;當所述活動面板伸出時所述活動面板和所述主面板(1)之間形成回風口,當所述活動面板收回時所述活動面板和所述主面板(1)形成閉合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調回風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固定的主面板(1)和至少
一個可伸出-收回的活動面板,至少一個所述活動面板通過驅動連接組件(2)
連接在所述主面板(1)上;當所述活動面板伸出時所述活動面板和所述主面板
(1)之間形成回風口,當所述活動面板收回時所述活動面板和所述主面板(1)
形成閉合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回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風面板包括
依次設置的所述主面板(1)、第一活動面板(31)和第二活動面板(32);所述
主面板(1)和所述第一活動面板(31)之間通過所述驅動連接組件(2)連接,
所述第一活動面板(31)和所述第二活動面板(32)之間通過所述驅動連接組
件(2)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回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風面板包括
依次設置的所述主面板(1)、第一活動面板(31)和第二活動面板(32);所述
主面板(1)分別與所述第一活動面板(31)和所述第二活動面板(32)之間通
過所述驅動連接組件(2)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空調回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
連接組件(2)包括第一連桿(21)和第二連桿(22),所述第一連桿(21)的
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連桿(22)的第一端通過銷軸(23)鉸接;所述第一連桿(21)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勇,聶睿,王亞楠,崔天偉,鐘光明,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