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折疊集裝箱,涉及物流運輸技術。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集裝箱空置時浪費空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折疊的集裝箱,這種集裝箱在未投入使用時,可以大大減少其占有的空間。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第一種集裝箱包括前蓋板、后蓋板與箱體;所述箱體包括上側壁、下側壁、左側壁與右側壁;所述前蓋板通過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前沿連接,所述后蓋板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后沿連接;所述合頁至少能夠270°旋轉;所述左側壁與右側壁均能夠以其中位線為軸向箱體內折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物流運輸技術,尤其是一種可折疊集裝箱。
技術介紹
在運輸行業,集裝箱是十分常見的一種運輸工具,用于盛放帶運輸物品。將需要運輸的物品放入集裝箱后,如需中轉,無需將物品取出而是直接可將集裝箱進行搬運。然而現有的集裝箱體積較大,即使在沒有投入使用時也會占據很大的空間,僅僅是存放空的集裝箱都需要不小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折疊的集裝箱,這種集裝箱在未投入使用時,可以大大減少其占有的空間。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第一種集裝箱包括前蓋板、后蓋板與箱體;所述箱體包括上側壁、下側壁、左側壁與右側壁;所述前蓋板通過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前沿連接,所述后蓋板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后沿連接;所述合頁至少能夠270°旋轉;所述左側壁與右側壁均能夠以其中位線為軸向箱體內折疊。優選地,左側壁或右側壁包括尺寸相同的上板與下板,上板與下板通過至少一個第二類合頁連接,所述第二類合頁至少能夠180°旋轉。優選地,在上板內側固定有插銷的固定部分或插銷孔,在下板內側對應固定有插銷孔或插銷的固定部分;集裝箱處于使用狀態時,插銷的固定部分的桿插入插銷孔中。優選地,所述前蓋板的下沿與下側壁的前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后蓋板的下沿與下側壁的后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前蓋板的右沿與右側壁的前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后蓋板的右沿與右側壁的后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前蓋板的左沿與左側壁的前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后蓋板的左沿與左側壁的后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另一種可折疊集裝箱,包括前蓋板、后蓋板與箱體;所述箱體包括上側壁、下側壁、左側壁與右側壁;所述前蓋板的上沿與箱體的上側壁前沿連接,所述后蓋板的上沿與箱體的上側壁后沿連接;所述前蓋板與后蓋板均為卷簾門;所述左側壁與右側壁均能夠以其中位線為軸向箱體內折疊。優選地,左側壁或右側壁包括尺寸相同的上板與下板,上板與下板通過至少一個合頁連接,所述合頁至少能夠180°旋轉。優選地,在上板內側固定有插銷的固定部分或插銷孔,在下板內側對應固定有插銷孔或插銷的固定部分;集裝箱處于使用狀態時,插銷的固定部分的桿插入插銷孔中。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集裝箱的左右側壁可以朝集裝箱內部折疊,在不使用時集裝箱的上下空間得到壓縮,節省了集裝箱占據的空間,降低了放置空集裝箱的成本。2.使用時,本專利技術集裝箱左右側壁內的插銷起到支撐作用,防止左右側壁向集裝箱內部折疊,有效保持了集裝箱剛性要求。3.本專利技術集裝箱的前蓋板與后蓋板采用270°活動范圍的合頁與上側壁連接,在集裝箱不用時,可將前后蓋板折疊在上側壁上,進一步減小了體積。4.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另一個集裝箱前后蓋板采用卷簾門實現,既減小了體積,又能在使用時快速將前后蓋板蓋合在箱體兩端,起到密封作用。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圖1為本專利技術集裝箱第一實施例。圖2為本專利技術集裝箱第二實施例。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左側壁或右側壁內部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1為上側壁;31為右側壁的上板;32為右側壁的下板;41為為左側壁的上板;42為左側壁的下板;5為前蓋板;6為合頁;7為插銷的固定部分;8為插銷孔。具體實施方式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本說明書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第一實施例:如圖1,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第一種集裝箱包括前蓋板5、后蓋板(附圖中未示出)與箱體。所述箱體包括上側壁1、下側壁(附圖中未示出)、左側壁41、42與右側壁31、32。所述前蓋板5通過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1的前沿連接,所述后蓋板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后沿連接;所述合頁至少能夠270°旋轉;所述左側壁與右側壁均能夠以其中位線為軸向箱體內折疊。這里的中位線是指左側壁或右側壁前后沿中點的連線。參見圖3,左側壁或右側壁包括尺寸相同的上板41或31與下板42或31,上板與下板通過至少一個第二類合頁連接,所述第二類合頁至少能夠180°旋轉。為了使用時,左右側壁能夠保持足夠的剛性,防止其箱體中折疊,在上板內側固定有插銷的固定部分7或插銷孔8,對應的,下板內側對應固定有插銷孔8或插銷的固定部分7;集裝箱處于使用狀態時,插銷的固定部分的桿插入插銷孔中。繼續參見圖3,所述前蓋板的下沿與下側壁的前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后蓋板的下沿與下側壁的后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前蓋板的右沿與右側壁的前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后蓋板的右沿與右側壁的后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前蓋板的左沿與左側壁的前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后蓋板的左沿與左側壁的后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集裝箱在使用時,在這些鎖扣上配上鎖,就可將集裝箱進行密封。下面闡述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當集裝箱不使用時,將左右側壁上插銷的桿從插銷孔中取出,將左右側壁往箱內折疊,再把前后蓋板翻折到上側壁。當集裝箱使用時,將左右側壁展開,將插銷的桿插入插銷孔中,放入貨物后再把前后蓋板從上側壁上放下,并鎖住前后蓋板與側壁前后沿的鎖扣。第二實施例如圖2,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種可折疊集裝箱,包括前蓋板5、后蓋板與箱體;所述箱體包括上側壁1、下側壁、左側壁與右側壁;所述前蓋板的上沿與箱體的上側壁前沿連接,所述后蓋板的上沿與箱體的上側壁后沿連接;所述前蓋板與后蓋板均為卷簾門;所述左側壁與右側壁均能夠以其中位線為軸向箱體內折疊。與第一實施例一樣,左側壁或右側壁包括尺寸相同的上板41、31與下板42、32,上板與下板通過至少一個合頁6連接,所述合頁6至少能夠180°旋轉。在上板內側固定有插銷的固定部分7或插銷孔8,在下板內側對應固定有插銷孔8或插銷的固定部分7;集裝箱處于使用狀態時,插銷的固定部分的桿插入插銷孔中。下面闡述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當集裝箱不使用時,將左右側壁上插銷的桿從插銷孔中取出,將左右側壁往箱內折疊,再把前后蓋板翻折到上側壁卷起。當集裝箱使用時,將左右側壁展開,將插銷的桿插入插銷孔中,放入貨物后再把前后蓋板展開,并鎖住前后蓋板下沿與下側壁前后沿的鎖扣。本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擴展到任何在本說明書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過程的步驟或任何新的組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折疊集裝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蓋板、后蓋板與箱體;所述箱體包括上側壁、下側壁、左側壁與右側壁;所述前蓋板通過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前沿連接,所述后蓋板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后沿連接;所述合頁至少能夠270°旋轉;所述左側壁與右側壁均能夠以其中位線為軸向箱體內折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折疊集裝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蓋板、后蓋板與箱體;所述箱體包括上側壁、下側壁、左側壁與右側壁;所述前蓋板通過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前沿連接,所述后蓋板第一類合頁與箱體的上側壁后沿連接;所述合頁至少能夠270°旋轉;所述左側壁與右側壁均能夠以其中位線為軸向箱體內折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折疊集裝箱,其特征在于,左側壁或右側壁包括尺寸相同的上板與下板,上板與下板通過至少一個第二類合頁連接,所述第二類合頁至少能夠180°旋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折疊集裝箱,其特征在于,在上板內側固定有插銷的固定部分或插銷孔,在下板內側對應固定有插銷孔或插銷的固定部分;集裝箱處于使用狀態時,插銷的固定部分的桿插入插銷孔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折疊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板的下沿與下側壁的前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后蓋板的下沿與下側壁的后沿均設有相互配合的鎖扣;所述前蓋板的右沿與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凱天,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市創為凱科技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