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沖壓機用油缸,屬于沖壓設備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沖壓機用油缸,包括主缸,主缸包括缸體,該缸體內設置有容納活塞桿的第一腔室,活塞桿沿第一腔室的長度方向移動;活塞桿內設置有容納通油桿的第二腔室,通油桿的一端與第一進油口連通,通油桿的另一端與第二腔室的底部連通;第一腔室的頂部與第二進油口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得沖壓機用油缸啟動時間大大縮短,從而提高了沖壓機在加工工件時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沖壓設備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沖壓機用油缸。
技術介紹
沖壓是金屬料板加工中一種常用的加工工藝,依靠沖床和模具對板狀條料施加外力,使條料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沖壓件。沖壓包括變形工序和分離工序兩種,分離工序也稱沖裁,其目的是使沖壓件沿一定輪廓線從條料上分離,同時保證分離斷面的質量要求。成形工序的目的是使條料在不破坯的條件下發生塑性變形,制成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坯料件,坯料件經后續磨削、拋光等工序,制成最終成品的沖壓件。數控沖床是一種在板材上進行沖孔加工、淺拉深成型的工業加工設備,利用軟件編程進行加工程序,透過送料機構將板材送至加工工位,同時,借由系統在模具庫中選擇合適的加工模具,再經由沖壓機構依照編程程序進行沖壓以完成對板材的加工。數控沖床根據主傳動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機械式、液壓式和伺服主傳動式。液壓式是通過控制油缸活塞桿的行程來帶動打擊頭沖壓模具。機械式和伺服主傳動式是采用曲柄連桿機構將伺服電機帶動曲軸的旋轉運動轉變為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由于機械式和伺服主傳動式數控沖床存在伺服電機功率高,行程大、沖壓時間長、沖壓效率低,卡車后處理起來操作繁瑣等問題,液壓式數控沖床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現有技術中關于液壓式數控沖床的技術方案已有大量公開,如專利公開號:CN102990956A,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專利技術創造名稱為:沖壓機,該申請案公開一種沖壓機,包括機座,及設置在機座上的立柱,及設置在機座上的工作平臺,機座內設置有液壓動力裝置,液壓動力裝置外部連接有鉸鏈連接機構,立桿頂部設置有飛輪機構,且鉸鏈連接機構一端連接到立桿上的飛輪機構,飛輪機構下端連接有一沖壓裝置;通過油管及液壓缸將油液運輸到飛輪機構上,產生動力;通過流量閥可以實現調節油液大小,在沖壓加工時,照明裝置對工作平臺可以起到照明作用,保障沖壓加工操作時的安全性。又如專利公開號:CN103433373A,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專利技術創造名稱為:一種沖壓機,該申請案公開一種沖壓機,該申請案的沖壓機包括床身、主油缸、床身連接塊、刀具庫和工作臺,刀具庫包括模具連接板和多種刀具,所有刀具均安裝在模具連接板上,模具連接板通過連接件設置在床身連接塊上;刀具都集成在一個模具連接板上,從而形成一個一體的刀具庫,刀具庫能整體的從床身連接塊上拆下,刀具在模具連接板上組裝完畢后再往床身連接塊上安裝,其安裝刀具方便,速度快,從而能快速更換刀具庫;并且刀具庫結構更為簡單、維修更為方便,加工范圍更廣。然而,上述專利公開的沖壓機雖然都采用油泵作為動力,但是和現有技術中沖壓機用油缸一樣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啟動時間長,因此,如何對現有技術中沖壓機用油缸進行改進,提高沖壓機在加工工件時的工作效率,是現有技術中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沖壓機用油缸啟動時間長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沖壓機用油缸,使得沖壓機用油缸啟動時間大大縮短,從而提高了沖壓機在加工工件時的工作效率。2.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本技術的沖壓機用油缸,包括主缸,所述主缸包括缸體,該缸體內設置有容納活塞桿的第一腔室,所述活塞桿沿所述第一腔室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活塞桿內設置有容納通油桿的第二腔室,所述通油桿的一端與第一進油口連通,通油桿的另一端與第二腔室的底部連通。作為本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腔室的頂部與第二進油口連通。作為本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二進油口有3~5個,3~5個第二進油口在缸體的周向上均勻分布。作為本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活塞桿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一腔室的內表面之間設置有第一導套,所述通油桿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二腔室的內表面之間設置有第二導套,且所述第一導套和所述第二導套均固定在所述活塞桿上。作為本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腔室的內表面、所述通油桿的外表面均設置有陶瓷耐磨層。作為本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進油口與增壓閥連接。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中,通過第一進油口供油和第二進油口供油的配合使用,能夠使得本技術的沖壓機用油缸啟動時間大大縮短,從而提高了沖壓機在加工工件時的工作效率。(2)本技術中,3~5個第二進油口在缸體的周向上均勻分布,液壓油分成3~5路均勻地進入第一腔室的頂部,能夠均勻地推動活塞桿,使得活塞桿移動的更加平穩。(3)本技術中,活塞桿的外表面與第一腔室的內表面之間設置有第一導套,通過第一導套能夠對活塞桿在第一腔室內的移動起到外側導向作用,且由于第二導套設置在通油桿的外表面與第二腔室的內表面之間,通過第二導套能夠對活塞桿在第一腔室內的移動起到內側導向作用,從而大大提高了活塞桿移動的準確性和穩定性。(4)技術中,第一腔室的內表面、通油桿的外表面均設置有陶瓷耐磨層,陶瓷耐磨層的設置能夠有效緩解因第一導套、第二導套的滑動而造成的摩擦損傷,確保了活塞桿移動的準確性和穩定性。(5)技術中,第一進油口與增壓閥連接,增壓閥的設置使得油缸剛開啟時,優先向第一進油口通入經過增壓閥增壓后的液壓油,大大縮短了油缸啟動的時間。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圖1為實施例1~3的沖壓機用油缸的結構示意圖。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201、缸體;202、活塞桿;2021、第二進油口;203、通油桿;2031、第一進油口。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技術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技術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為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詳細描述。實施例1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沖壓機用油缸,包括主缸,主缸包括缸體201,該缸體201內設置有容納活塞桿202的第一腔室,活塞桿202沿第一腔室的長度方向移動;活塞桿202內設置有容納通油桿203的第二腔室,通油桿203的一端與第一進油口2031連通,通油桿203的另一端與第二腔室的底部連通;第一腔室的頂部與第二進油口2021連通。現有技術中沖壓機用油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啟動時間長,因此,如何對現有技術中沖壓機用油缸進行改進,提高沖壓機在加工工件時的工作效率,是現有技術中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施例的沖壓機用油缸,在開啟時,首先向第一進油口2031供油,能夠立即啟動油缸,使得第二腔室內充滿油,給活塞桿202一個較小的推力,使得活塞桿202立即被推動起來,大大縮短油缸的啟動時間;在活塞桿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沖壓機用油缸,包括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包括缸體(201),該缸體(201)內設置有容納活塞桿(202)的第一腔室,所述活塞桿(202)沿所述第一腔室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活塞桿(202)內設置有容納通油桿(203)的第二腔室,所述通油桿(203)的一端與第一進油口(2031)連通,通油桿(203)的另一端與第二腔室的底部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沖壓機用油缸,包括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包括缸體(201),該缸體(201)內設置有容納活塞桿(202)的第一腔室,所述活塞桿(202)沿所述第一腔室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活塞桿(202)內設置有容納通油桿(203)的第二腔室,所述通油桿(203)的一端與第一進油口(2031)連通,通油桿(203)的另一端與第二腔室的底部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壓機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頂部與第二進油口(2021)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沖壓機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進油口(2021)有3~5個,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業春,夏堯林,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中瑞機床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