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和生產方法,在所述設備和生產方法中設置有太陽能集熱系統(1,2)、能量存儲系統(4,6)、循環系統(3,5)和烘干設備(7,8)等部件;太陽能集熱系統由集熱板(1)和加熱器(2)組成,完成太陽能的采集和能量轉換;能量存儲系統由存儲介質(4)和保溫系統(6)組成,完成能量的存儲和保溫;循環系統由能量交換器(5)、循環通道(3)組成,完成能量的分配和運輸;烘干設備由烘干箱(7)和散熱系統(8)組成,實現太陽能的加熱烘干功能。各設備部件之間有序運行達到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的存儲以及提取,實現太陽能高效開發和利用。該設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生產過程不造成環境污染和一次能源消耗,極大改變現有生產模式和改善生產環境,引導社會資源轉型和能源結構調整,實現綠色生產和能源可持續發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和生產方法,在所述設備和生產方法中設置有太陽能集熱系統、能量存儲系統、循環系統等部件,設備部件之間的有序運行達到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的存儲以及提取,實現太陽能資源的高效利用,屬于生產應用領域。
技術介紹
在生產、生活中,一項重要且廣泛的生產工序是烘干原料,尤其是糧食加工、制藥、礦產和發制品行業等與民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需要得到長時間具有一定溫度的熱源,保證加熱產品完成水分的烘干。目前,常用的熱源一般有電加熱、蒸汽加熱、一次能源燃燒加熱等,能源的利用一般存在直接或間接的環境污染,雖然一般的太陽能加熱對環境沒有污染,但生產過程受到天氣、晝夜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其間斷性和不穩定性增加了太陽能大規模應用的難度。如何開發和高效利用太陽能資源是擺在社會面前的重要課題。為了使太陽能成為連續、穩定的能源,最終能夠與常規能源相競爭的替代能源,就必須很好地解決蓄能問題,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陽輻射能盡量貯存起來,以供夜間或陰雨天使用,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存儲以及提取是目前能源戰略發展和改變的方向,如果能開發和高效利用太陽能資源,將極大改變現有生產模式和改善生產環境,創造一種新的生產、生活形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切實可行的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和生產方法,實現太陽能資源的高效利用,生產過程不造成環境污染和一次能源消耗,實現綠色生產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的方法來解決的: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在所述設備和生產方法中設置有太陽能集熱系統(1,2)、能量存儲系統(4,6)、循環系統(3,5)和烘干設備(7,8)部件;太陽能集熱系統由集熱板(1)和加熱器(2)組成,集熱板(1)傾斜設置在加熱器(2)上,集熱板(1)的采光面朝向太陽,用于完成太陽能的采集和能量轉換;能量存儲系統由存儲介質(4)和保溫系統(6)組成,完成能量的存儲和保溫;循環系統由能量交換器(5)、循環通道(3)組成,循環通道(3)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輸出管道、第二輸出管道,輸出管道設置在能量交換器(5)的兩端,循環系統(3,5)用于完成分配和運輸,量交換器(5)設置在儲介質(4)的內部,在存儲介質(4)最外側設置保溫系統(6);烘干設備由烘干箱(7)和散熱系統(8)組成,其中散熱系統(8)的兩個散熱裝置通過第三輸出管道、第四輸出管道與加熱器(2)聯通,設置在散熱系統(8)的兩個散熱裝置烘干箱(7)的內部;用于實現太陽能的加熱烘干功能。各設備部件之間的有序運行達到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的存儲以及提取,實現太陽能的高效開發和利用。能量存儲介質可以是水或液態氫氣或液態氦氣或溶液高熱熔比的液體或鵝卵石或石頭等固體。所述設備和系統通過空氣實現能量的傳遞和循環交換,或是通過水、液態氫氣、液態氦氣、溶液等液體來實現。散熱系統設置在上下分布在烘干設備內,或者均勻分布在烘干設備中間。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生產方法,具體生產步驟是:A、太陽能集熱系統完成太陽能的采集和能量轉換,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經循環系統完成能量的分配或運輸;B、能量存儲系統完成多余的能量的存儲和保溫,在太陽能采集系統不能滿足生產需求時,C、能量轉化器將存儲介質中的能量釋放,經循環系統完成能量的分配或運輸;D、設備部件之間的有序運行達到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的存儲以及提取,實現太陽能的高效利用。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和生產方法,在所述設備和生產方法中設置有太陽能集熱系統(1,2)、能量存儲系統(4,6)、循環系統(3,5)和烘干設備(7,8)等部件;太陽能集熱系統由集熱板(1)和加熱器(2)組成,完成太陽能的采集和能量轉換;能量存儲系統由存儲介質(4)和保溫系統(6)組成,完成能量的存儲和保溫;循環系統由能量交換器(5)、循環通道(3)組成,完成能量的分配和運輸;烘干設備由烘干箱(7)和散熱系統(8)組成,實現太陽能的加熱烘干功能。各設備部件之間的有序運行達到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的存儲以及提取,實現太陽能的高效開發和利用。優選的,能量存儲介質可以是水、液態氫氣、液態氦氣、溶液等高熱熔比的液體,也可以是鵝卵石、石頭等固體。優選的,能量存儲系統完成多余的能量的存儲和保溫,在太陽能采集系統不能滿足生產需求時,經過能量轉化器將存儲介質中的能量釋放,經循環系統完成能量的分配或運輸;優選的,所述設備和系統可以通過空氣實現能量的傳遞和循環交換,也可以通過水、液態氫氣、液態氦氣、溶液等液體來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積極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和生產方法,實現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存儲以及提取,完全或部分代替現有烘干設備。2.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和生產方法,生產過程不造成環境污染和一次能源消耗,實現綠色生產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所示實施方式更詳細地描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在所述設備和生產方法中設置有太陽能集熱系統(1,2)、能量存儲系統(4,6)、循環系統(3,5)和烘干設備(7,8)部件;太陽能集熱系統由集熱板(1)和加熱器(2)組成,集熱板(1)傾斜設置在加熱器(2)上,集熱板(1)的采光面朝向太陽,用于完成太陽能的采集和能量轉換;能量存儲系統由存儲介質(4)和保溫系統(6)組成,完成能量的存儲和保溫;循環系統由能量交換器(5)、循環通道(3)組成,循環通道(3)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輸出管道、第二輸出管道,輸出管道設置在能量交換器(5)的兩端,循環系統(3,5)用于完成分配和運輸,量交換器(5)設置在儲介質(4)的內部,在存儲介質(4)最外側設置保溫系統(6);烘干設備由烘干箱(7)和散熱系統(8)組成,其中散熱系統(8)的兩個散熱裝置通過第三輸出管道、第四輸出管道與加熱器(2)聯通,設置在散熱系統(8)的兩個散熱裝置烘干箱(7)的內部;用于實現太陽能的加熱烘干功能。各設備部件之間的有序運行達到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的存儲以及提取,實現太陽能的高效開發和利用。能量存儲介質可以是水或液態氫氣或液態氦氣或溶液高熱熔比的液體或鵝卵石或石頭等固體。所述設備和系統通過空氣實現能量的傳遞和循環交換,或是通過水、液態氫氣、液態氦氣、溶液等液體來實現。散熱系統設置在上下分布在烘干設備內,或者均勻分布在烘干設備中間。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生產方法,具體生產步驟是:A、太陽能集熱系統完成太陽能的采集和能量轉換,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經循環系統完成能量的分配或運輸;B、能量存儲系統完成多余的能量的存儲和保溫,在太陽能采集系統不能滿足生產需求時,C、能量轉化器將存儲介質中的能量釋放,經循環系統完成能量的分配或運輸;D、設備部件之間的有序運行達到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的存儲以及提取,實現太陽能的高效利用。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和生產方法,在所述設備和生產方法中設置有太陽能集熱系統(1,2)、能量存儲系統(4,6)、循環系統(3,5)和烘干設備(7,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在所述設備和生產方法中設置有太陽能集熱系統(1,2)、能量存儲系統(4,6)、循環系統(3,5)和烘干設備(7,8)部件;太陽能集熱系統由集熱板(1)和加熱器(2)組成,集熱板(1)傾斜設置在加熱器(2)上,集熱板(1)的采光面朝向太陽,用于完成太陽能的采集和能量轉換;能量存儲系統由存儲介質(4)和保溫系統(6)組成,完成能量的存儲和保溫;循環系統由能量交換器(5)、循環通道(3)組成,循環通道(3)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輸出管道、第二輸出管道,輸出管道設置在能量交換器(5)的兩端,循環系統(3,5)用于完成分配和運輸,量交換器(5)設置在儲介質(4)的內部,在存儲介質(4)最外側設置保溫系統(6);烘干設備由烘干箱(7)和散熱系統(8)組成,其中散熱系統(8)的兩個散熱裝置通過第三輸出管道、第四輸出管道與加熱器(2)聯通,設置在散熱系統(8)的兩個散熱裝置烘干箱(7)的內部;用于實現太陽能的加熱烘干功能,各設備部件之間的有序運行達到太陽能的集熱、利用和多余能量的存儲以及提取,實現太陽能的高效開發和利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集熱和能量存儲的烘干設備,在所述設備和生產方法中設置有太陽能集熱系統(1,2)、能量存儲系統(4,6)、循環系統(3,5)和烘干設備(7,8)部件;太陽能集熱系統由集熱板(1)和加熱器(2)組成,集熱板(1)傾斜設置在加熱器(2)上,集熱板(1)的采光面朝向太陽,用于完成太陽能的采集和能量轉換;能量存儲系統由存儲介質(4)和保溫系統(6)組成,完成能量的存儲和保溫;循環系統由能量交換器(5)、循環通道(3)組成,循環通道(3)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輸出管道、第二輸出管道,輸出管道設置在能量交換器(5)的兩端,循環系統(3,5)用于完成分配和運輸,量交換器(5)設置在儲介質(4)的內部,在存儲介質(4)最外側設置保溫系統(6);烘干設備由烘干箱(7)和散熱系統(8)組成,其中散熱系統(8)的兩個散熱裝置通過第三輸出管道、第四輸出管道與加熱器(2)聯通,設置在散熱系統(8)的兩個散熱裝置烘干箱(7)的內部;用于實現太陽能的加熱烘干功能,各設備部件之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銀娟,王永科,方如舉,孫剛,方波,余全海,朱金偉,
申請(專利權)人:許昌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