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雙滾筒翻砂箱,包括:呈斗狀的第一箱體,第一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一滾筒,第一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打砂碗且第一滾筒的兩端穿設在第一箱體的兩側;呈斗狀的第二箱體,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連接用于承接第一箱體中翻出的砂,第二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二滾筒,第二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二打砂碗且第二滾筒的兩端穿設在第二箱體的兩側;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結構簡單,實際使用效果明顯,能夠徹底將砂塊打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一種翻砂設備,涉及一種雙滾筒翻砂箱。
技術介紹
砂是一種應用很廣泛的材料,在鑄件行業,砂的應用就更為巧妙,翻砂主要是把砂翻轉到模表面,有利于澆鑄成型,使砂均勻敷著在模表面。目前的市面上有一種翻砂機,能夠對砂粒進行翻砂,如申請號201410590345.7公開的一種工作截面大于或等于200cm的具有翻砂功能的工業機械。該機有一個框形的機架,其機架前端安裝有動力輸入裝置;變速箱及傳動皮帶輪,機架后端兩側,安裝有隨行輔助輪,其機架的后中部,安裝有工作皮帶輪;在工作皮帶輪兩個軸頭,安裝有偏心輪,該偏心輪順序連接著連桿擺動臂,擺動臂的下端,與振動分離篩連接,該裝置采用了使用震動式松砂鏟和振動式篩分裝置,能夠對箱內砂有效翻轉及揚起,在鑄造行業具有效率高、適應性強的特點,極具有推廣應用價值。上述的翻砂機,客觀上也能夠打撒砂塊,進行翻砂工作,但是其結構復雜,實際使用效果不明顯,無法徹底將砂塊打散,所以具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雙滾筒翻砂箱。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雙滾筒翻砂箱,包括:呈斗狀的第一箱體,所述第一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一滾筒,所述第一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打砂碗且所述第一滾筒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一箱體的兩側;呈斗狀的第二箱體,所述第一箱體與所述第二箱體連接用于承接所述第一箱體中翻出的砂,所述第二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二滾筒,所述第二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二打砂碗且所述第二滾筒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二箱體的兩側。較佳的,所述第一箱體內設置有罩板,所述第一箱體的側壁上開設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內設置有橫桿,所述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罩板固定連接,所述橫桿在所述弧形槽內滑動帶動所述罩板運動。較佳的,所述第一箱體的外壁上固定有絲母座,所述絲母座上穿設有與所述橫桿平行的螺桿,所述螺桿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箱體的側壁且端部螺紋連接有絲母塊,所述絲母塊內螺紋連接有絲杠,所述絲杠與所述橫桿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絲杠通過所述絲母塊做直線運動,從而推動所述橫桿在所述弧形槽內移動。較佳的,所述第一滾筒的兩端具有第一支撐軸,所述第一箱體的兩側外壁上設置有第一軸承座,兩個所述第一支撐軸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第一軸承座上。較佳的,所述第二滾筒的兩端具有第二支撐軸,所述第二箱體的兩側外壁上設置有第二軸承座,兩個所述第二支撐軸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第二軸承座上。較佳的,所述第二箱體的底部設置有落砂口。較佳的,所述第二箱體的底部還設置有固定杠,所述落砂口上覆蓋有翻板,且所述翻板的側邊與所述固定杠鉸接。較佳的,所述第一箱體的底部間隔設置有若干筆直排列的清理口。較佳的,所述第一箱體的底部固定設置有抽板座,所述抽板座內穿設有抽板,所述抽板封堵在各所述清理口上,且所述抽板上間隔設置有若干筆直排列的開口。較佳的,所述雙滾筒翻砂箱還包括擋板,所述擋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箱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箱體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能夠二次翻砂,但是結構簡單,實際使用效果明顯,能夠徹底將砂塊打散。2、通過橫軸以及弧形槽這種結構,能夠簡單有效的展開罩板,避免揚砂。3、通過絲杠以及可轉動的絲母座能夠實現推動橫桿移動的目的。4、落砂口能夠方便、徹底的導出第二箱體內的砂粒,翻板是蓋在落砂口上的,需要卸砂時,則翻開翻板,這樣的話,落砂口沒有翻板的阻擋,砂粒就能夠從落砂口中掉出,并且還能夠通過與固定杠的鉸接結構,來實現便于翻動的目的。5、清理口能夠排出第一箱體內淤積的砂粒;抽板穿設在抽板座上時,開口與清理口重合,第一箱體內的砂粒掉落,稍微抽動抽板,使清理口與開口錯開,則能夠封閉住第一箱體的底部,這種結構非常簡單實用,且操作方便。6、擋板能夠防止砂粒從雙滾筒翻砂箱內揚出。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雙滾筒翻砂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雙滾筒翻砂箱的側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箱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雙滾筒翻砂箱的仰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箱體的底部與抽板的示意圖。圖中,100、第一箱體;110、罩板;120、弧形槽;121、橫桿;130、絲母座;131、螺桿;132、絲母塊;133、絲杠;140、第一軸承座;150、清理口;160、抽板座;170、抽板;171、開口;200、第一滾筒;210、第一支撐軸;300、第一打砂碗;400、第二箱體;410、第二軸承座;420、落砂口;430、固定杠;440、翻板;500、第二滾筒;510、第二支撐軸;600、第二打砂碗;700、擋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專利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雙滾筒翻砂箱,包括:第一箱體100與第二箱體400,其中,第一箱體100與第二箱體400均呈斗狀。所述第一箱體100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一滾筒200,所述第一滾筒200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打砂碗300,且所述第一滾筒200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一箱體100的兩側;第一打砂碗300排成若干列且繞著第一滾筒200設置,并且,由于第一打砂碗300是在第一滾筒200上,第一滾筒200是在第一箱體100內,而當砂塊進入第一箱體100內,第一滾筒200轉動,第一打砂碗300不斷的翻動砂塊,使其不斷被粉碎。所述第一箱體100與所述第二箱體400連接,用于承接所述第一箱體100中翻出的砂,所述第二箱體400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二滾筒500,所述第二滾筒500上設置有若干第二打砂碗600且所述第二滾筒500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二箱體400的兩側,在第二滾筒500轉動時,第二打砂碗600會翻攪第二箱體400內的砂粒,此處值得指出的是,第二箱體400內的砂粒為第一箱體100內經過翻攪后砂粒,由于經過二次翻砂,所以其翻出的砂子中,砂塊已經被徹底打散,所以效果非常好。在實際使用時,第一滾筒200與第二滾筒500轉動,砂塊從上方進入第一箱體100,被第一打砂碗300翻動,其中的大部分砂塊被打散,并進入到第二箱體400內,第二箱體400內的第二打砂碗600翻動這些砂子,并將其中的砂塊徹底打散,經過第一箱體100與第二箱體400的砂子,由于翻動的比較徹底,能夠二次翻砂,且整機的結構簡單,實際使用效果明顯,能夠徹底將砂塊打散。如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一箱體100內設置有罩板110,該罩板110的長度略小于第一箱體100的寬度,為弧面結構,將罩板110翻起,則能夠擋住第一箱體100的前方,避免砂塊在翻動時落出第一箱體100。所述第一箱體100的側壁上開設有弧形槽120,所述弧形槽120內設置有橫桿121,該橫桿121可以在弧形槽120內滑動,所述橫桿121的一端與所述罩板110固定連接,所述橫桿121在所述弧形槽120內滑動帶動所述罩板110運動。簡單來說,由于弧形槽120的形狀特殊,橫桿121在弧形槽120內滑動時,會提升罩板110的位置,使其展開,從而罩在第一箱體100的上方,通過這種結構,能夠簡單有效的展開罩板110,避免揚砂。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一箱體100的前端的外壁上固定有絲母座130,該絲母座130向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滾筒翻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斗狀的第一箱體,所述第一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一滾筒,所述第一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打砂碗且所述第一滾筒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一箱體的兩側;呈斗狀的第二箱體,所述第一箱體與所述第二箱體連接用于承接所述第一箱體中翻出的砂,所述第二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二滾筒,所述第二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二打砂碗且所述第二滾筒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二箱體的兩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滾筒翻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斗狀的第一箱體,所述第一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一滾筒,所述第一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打砂碗且所述第一滾筒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一箱體的兩側;呈斗狀的第二箱體,所述第一箱體與所述第二箱體連接用于承接所述第一箱體中翻出的砂,所述第二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二滾筒,所述第二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二打砂碗且所述第二滾筒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二箱體的兩側。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雙滾筒翻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體內設置有罩板,所述第一箱體的側壁上開設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內設置有橫桿,所述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罩板固定連接,所述橫桿在所述弧形槽內滑動帶動所述罩板運動。3.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雙滾筒翻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體的外壁上固定有絲母座,所述絲母座上穿設有與所述橫桿平行的螺桿,所述螺桿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箱體的側壁且端部螺紋連接有絲母塊,所述絲母塊內螺紋連接有絲杠,所述絲杠與所述橫桿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絲杠通過所述絲母塊做直線運動,從而推動所述橫桿在所述弧形槽內移動。4.如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雙滾筒翻砂箱,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華偉,郁自春,陳惠國,忻屯波,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創二代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