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蓄熱型電鍋爐供暖系統,包括電熱水鍋爐,電熱水鍋爐與蓄熱保溫水箱相連,蓄熱保溫水箱經過鍋爐循環泵連接至電熱水鍋爐;蓄熱保溫水箱的供水口經一次網控制閥、一次網除污器和一次網循環泵連接至板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接回至蓄熱保溫水箱;板式換熱器連接至分水器,分水器與用熱裝置相連,用熱裝置與集水器相連,集水器經安全閥、二次網除污器、二次網循環泵接回至所述板式換熱器;蓄熱保溫水箱經過自動水處理裝置連接自來水管;自動水處理裝置還連接至系統補水箱,系統補水箱經系統補水泵連接至二次網除污器與二次網循環泵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經過兩次網循環實現熱能交換,熱效率高;設置補水系統,及時自動補水,使用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環保供熱設備
,具體是一種蓄熱型電鍋爐供暖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由于空氣中度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國家倡導藍天工程。為了節能減排,取消了中小型燃煤鍋爐的使用。常壓電蓄熱熱水鍋爐供熱系統,是由電鍋爐利用夜間峰谷平電加熱,把加熱到一定溫度的熱水送到蓄熱保溫熱水箱內用于白天供熱,大大節省了用電量和費用。這個供熱系統和國家倡導的藍天工程相吻合,是一個可以推廣的供熱系統。現有的電蓄熱熱水鍋爐供熱系統的整體結構設計不夠完善,熱利用率低,使用不方便。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種新型的蓄熱型電鍋爐供暖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出一種蓄熱型電鍋爐供暖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蓄熱熱水鍋爐供熱系統結構不完善、熱利用率低、使用不方便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蓄熱型電鍋爐供暖系統,包括電熱水鍋爐,所述電熱水鍋爐的供水口與蓄熱保溫水箱的入水口相連,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的回水口經過鍋爐循環泵連接至所述電熱水鍋爐的入水口;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的供水口經一次網控制閥、一次網除污器和一次網循環泵連接至板式換熱器,所述板式換熱器接回至所述蓄熱保溫水箱;所述板式換熱器連接至分水器,所述分水器與用熱裝置相連,所述用熱裝置與集水器相連,所述集水器經安全閥、二次網除污器、二次網循環泵接回至所述板式換熱器;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經過自動水處理裝置連接自來水管;所述自動水處理裝置還連接至系統補水箱,所述系統補水箱經系統補水泵連接至所述二次網除污器與所述二次網循環泵之間。進一步地,所述一次網控制閥為電動閥,數量為兩個,分別設于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的上部和中部。進一步地,所述鍋爐循環泵的數量為兩個,并聯連接;所述一次網循環泵的數量為兩個,并聯連接;所述二次網循環泵的數量為兩個,并聯連接;所述系統補水泵的數量為兩個,并聯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自動水處理裝置包括樹脂罐和鹽箱。進一步地,所述系統補水箱內設有浮球閥。進一步地,所述集水器與所述安全閥之間的管道上引出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設置有過濾器和電磁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經過兩次網循環實現熱能交換,熱效率高;設置補水系統,及時自動補水,使用方便。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板式換熱器;2、二次網循環泵;3、系統補水泵;4、二次網除污器;5、一次網除污器;6、安全閥;7、電磁閥;8、過濾器;9、系統補水箱;10、浮球閥;11、一次網循環泵;12、蓄熱保溫水箱;13、電熱水鍋爐;14、自動水處理裝置;15、鍋爐循環泵;16、分水器;17、集水器;18、一次網控制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蓄熱型電鍋爐供暖系統,包括電熱水鍋爐13,所述電熱水鍋爐13的供水口與蓄熱保溫水箱12的入水口相連,所述蓄熱保溫水箱12的回水口經過鍋爐循環泵15連接至所述電熱水鍋爐13的入水口。所述蓄熱保溫水箱12的供水口經一次網控制閥18、一次網除污器5和一次網循環泵11連接至板式換熱器1,所述板式換熱器1接回至所述蓄熱保溫水箱12。所述板式換熱器1連接至分水器16,所述分水器16與用熱裝置(圖中未示出)相連,所述用熱裝置與集水器17相連,所述集水器17經安全閥6、二次網除污器4、二次網循環泵2接回至所述板式換熱器1。所述蓄熱保溫水箱12經過自動水處理裝置14連接自來水管;所述自動水處理裝置14還連接至系統補水箱9,所述系統補水箱9經系統補水泵3連接至所述二次網除污器4與所述二次網循環泵2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述一次網控制閥18為電動閥,數量為兩個,分別設于所述蓄熱保溫水箱12的上部和中部。所述鍋爐循環泵15的數量為兩個,并聯連接;所述一次網循環泵11的數量為兩個,并聯連接;所述二次網循環泵2的數量為兩個,并聯連接;所述系統補水泵3的數量為兩個,并聯連接。所述自動水處理裝置14包括樹脂罐和鹽箱,對自來水進行軟化。所述系統補水箱9內設有浮球閥10,控制自來水的補入量。所述集水器17與所述安全閥6之間的管道上引出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設置有過濾器8和電磁閥7,排放管可以將集水器17返回的水進行泄放,或取樣檢測。為了提高自動化控制,采用PLC控制器對各電動閥、電磁閥、補水泵和循環泵進行控制。本實施例工作時,電熱水鍋爐13利用夜間的峰谷平電進行加熱,并將熱水送到蓄熱保溫水箱12內存儲;白天時,由PLC控制器定時將一次網控制閥18打開,在一次網循環泵11的作用下,將熱水送至板式換熱器1內,進行熱交換后的低溫水返回至蓄熱保溫水箱12內,待夜間再由鍋爐補水泵返回至電熱水鍋爐13內進行加熱,該循環為一次網循環,其中熱水在進入一次網循環泵11之前先經一次網除污器5進行過濾。二次網循環為用熱裝置所在的循環網,二次網循環內的水在板式換熱器1內與一次網循環送來的熱水進行熱交換,獲得熱能后進入分水器16,送至用熱裝置;從用熱裝置進行散熱之后的低溫水經集水器17、二次網除污器4、二次網循環泵2后返回至板式換熱器1內進行再次換熱;在二次網循環中設置安全閥6,及時泄壓保證安全。自來水管經自動水處理裝置14后為蓄熱保溫水箱12和系統補水箱9供水;系統補水泵3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動為二次網循環補水。本實施例經過兩次網循環實現熱能交換,熱效率高;設置補水系統,及時自動補水,使用方便。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蓄熱型電鍋爐供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電熱水鍋爐,所述電熱水鍋爐的供水口與蓄熱保溫水箱的入水口相連,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的回水口經過鍋爐循環泵連接至所述電熱水鍋爐的入水口;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的供水口經一次網控制閥、一次網除污器和一次網循環泵連接至板式換熱器,所述板式換熱器接回至所述蓄熱保溫水箱;所述板式換熱器連接至分水器,所述分水器與用熱裝置相連,所述用熱裝置與集水器相連,所述集水器經安全閥、二次網除污器、二次網循環泵接回至所述板式換熱器;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經過自動水處理裝置連接自來水管;所述自動水處理裝置還連接至系統補水箱,所述系統補水箱經系統補水泵連接至所述二次網除污器與所述二次網循環泵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蓄熱型電鍋爐供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電熱水鍋爐,所述電熱水鍋爐的供水口與蓄熱保溫水箱的入水口相連,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的回水口經過鍋爐循環泵連接至所述電熱水鍋爐的入水口;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的供水口經一次網控制閥、一次網除污器和一次網循環泵連接至板式換熱器,所述板式換熱器接回至所述蓄熱保溫水箱;所述板式換熱器連接至分水器,所述分水器與用熱裝置相連,所述用熱裝置與集水器相連,所述集水器經安全閥、二次網除污器、二次網循環泵接回至所述板式換熱器;所述蓄熱保溫水箱經過自動水處理裝置連接自來水管;所述自動水處理裝置還連接至系統補水箱,所述系統補水箱經系統補水泵連接至所述二次網除污器與所述二次網循環泵之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丙生,夏偉,羅玉純,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冬樂熱能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