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化成池水循環(huán)
,具體為智能型電池化成池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現(xiàn)有的化成池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智能化程度低,無法自動根據(jù)液溫和液位自動調(diào)節(jié),需要人工測量水溫和水位,再開關水泵來進水、出水,工作效率低,且電池化成品質(zhì)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型電池化成池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型電池化成池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化成池,所述化成池一端設有輸送帶,所述輸送帶上輸送待充電電池,所述化成池一側固定設有控制器和伺服驅動電機,所述伺服驅動電機連接輸送帶,所述化成池兩側分別設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底部設有排水分管,所述化成池底部中心設有排水總管,所述排水分管與排水總管連通,所述化成池前后端分別設有超聲波液位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化成池底部設有水泵;所述控制器內(nèi)設有微處理器,所述微處理器分別連接超聲波液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水泵和伺服驅動電機。優(yōu)選的,所述化成池兩側分別設有進水總管,所述進水總管上垂直設有多根進水分管,且相鄰兩根進水分管之間間距相等,每根進水分管上設有六個分流口,所述化成池上端還設有進水方管,所述進水方管設置六根,每個分流口對應一根進水方管,每根所述進水方管上設有可調(diào)節(jié)噴淋頭,所述可調(diào)節(jié)噴淋頭與對應的分流口連接。優(yōu)選的,所述排水分管采用DN50水管;所述排水總管采用DN100水管。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結構原理簡單,能夠實現(xiàn)電池在化成過程中,水溫、水位的恒定,保證了電池化成品質(zhì)。(2)本技術的化成池前后端分別設有超聲波液位傳感器,其用于檢測液位高度,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型電池化成池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化成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成池(1)一端設有輸送帶(2),所述輸送帶(2)上輸送待充電電池,所述化成池(1)一側固定設有控制器(3)和伺服驅動電機(4),所述伺服驅動電機(4)連接輸送帶(2),所述化成池(1)兩側分別設有溢流槽(5),所述溢流槽(5)底部設有排水分管(6),所述化成池(1)底部中心設有排水總管(7),所述排水分管(6)與排水總管(7)連通,所述化成池(1)前后端分別設有超聲波液位傳感器(8)和溫度傳感器(9),所述化成池(1)底部設有水泵(10);所述控制器(3)內(nèi)設有微處理器(11),所述微處理器(11)分別連接超聲波液位傳感器(8)、溫度傳感器(9)、水泵(10)和伺服驅動電機(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型電池化成池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化成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成池(1)一端設有輸送帶(2),所述輸送帶(2)上輸送待充電電池,所述化成池(1)一側固定設有控制器(3)和伺服驅動電機(4),所述伺服驅動電機(4)連接輸送帶(2),所述化成池(1)兩側分別設有溢流槽(5),所述溢流槽(5)底部設有排水分管(6),所述化成池(1)底部中心設有排水總管(7),所述排水分管(6)與排水總管(7)連通,所述化成池(1)前后端分別設有超聲波液位傳感器(8)和溫度傳感器(9),所述化成池(1)底部設有水泵(10);所述控制器(3)內(nèi)設有微處理器(11),所述微處理器(11)分別連接超聲波液位傳感器(8)、溫度傳感器(9)、水泵(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徐錦標,汪群華,廖福,張偉,沈祥永,李曉偉,顧偉,盧明能,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準信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