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步驟如下:1、基質準備:基質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渣5?9份、鋸末1?3份、豬糞或牛糞1?4份,按照上述配比準備基質原料加水混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進行發酵腐熟;2、基質改性:向發酵后的基質中添加占基質總重量5?7%的碳酸鈣,混合均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放置7天;3、發芽培養:采用育苗盤栽培方法,在育苗盤中播白菜種子,將改性后的基質加入到育苗盤的孔中,每孔1粒種子,在溫室大棚內進行發芽培養。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向基質中添加碳酸鈣,能夠促進種子發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提高幼苗根系活力和葉片的葉綠素含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植物種子萌發
,更具體的涉及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農業迅速發展,新型高效農業成為現代農業的主流。基質作為現代農業的基礎,需求量日益增大。草炭是傳統的育苗基質原料,但其短期不可再生、地區分布不均勻、價格較高,開發利用受到資源的限制越來越嚴重。20世紀80年代后期,歐美國家陸續頒布禁止開采草炭資源的法令,因此必須尋找到一種或幾種可再生、價格低廉、資源豐富的替代基質原料。研究發現,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業廢棄物排放數量呈現日益增長的趨勢,如何合理利用與管理成為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農業和環境問題。另一方面,這些廢棄物種類繁多、取材方便,而且含有豐富的植物生長所需的各類養分,被稱作“放錯位置的資源”,利用這些物質生產基質不僅可以解決當前棘手的農業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問題,而且可以為基質的商業化生產提供優質″廣泛″廉價的原材料,變廢為寶,一舉兩得。但是,以農業廢棄物如秸稈、禽畜糞便等為主要原料經過發酵腐熟后作為基質來利用,在物理性質方面存在致密、飽和含水量過高,通氣性差等不良性狀;在化學性質方面存在有毒性有機酸(如丁酸)、銨態氮含量過高、pH過低(如果熟化時間短)或過高(如果熟化時間過長)等問題;因此,對種子萌發存在一定的毒害作用,不利于出苗和幼苗生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能夠提高白菜種子發芽率。本專利技術是這樣來實現的,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基質準備:基質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渣5-9份、鋸末1-3份、豬糞或牛糞1-4份,基質準備是將基質原料按照上述配比加水混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進行發酵腐熟;(2)基質改性:向發酵后的基質中添加占基質總重量5-7%的碳酸鈣,混合均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放置7天;(3)發芽培養:采用育苗盤栽培方法,在育苗盤中播白菜種子,將改性后的基質加入到育苗盤的孔中,每孔1粒種子,在溫室大棚內進行發芽培養,培養過程溫度控制為20-30℃,濕度控制為含水量35-40%,培養時間為10-15天。進一步,在步驟(1)中,發酵是以堆腐的方式進行,壟堆高度為1.5米,寬度為3m,長25m,在堆腐的前期30天,每3天翻堆一次;第30天-60天,每7天翻堆一次;60天以后,每15天翻堆一次,堆腐持續時間為6個月。進一步,在步驟(2)中,育苗盤為50孔育苗盤,育苗盤的每個孔中加入的改性后的基質量為30-35g。進一步,所述菌渣為生產杏鮑菇后所得的渣料。進一步,碳酸鈣的粒度為0.106mm。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向基質中添加碳酸鈣,能夠促進種子發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提高幼苗根系活力和葉片的葉綠素含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量碳酸鈣對小白菜發芽勢的影響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量碳酸鈣對小白菜發芽指數的影響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量碳酸鈣對小白菜發芽率的影響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量碳酸鈣對小白菜根系活力的影響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量碳酸鈣對小白菜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量碳酸鈣對小白菜丁酸含量的影響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量碳酸鈣對基質pH的影響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量碳酸鈣對基質飽和含水量的影響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量碳酸鈣對銨態氮與硝態氮含量比例的影響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添加不同細度碳酸鈣對小白菜發芽率的影響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基質準備:基質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渣5份、鋸末2份、豬糞2份,基質準備是將基質原料按照上述配比加水混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進行發酵腐熟;(2)基質改性:向發酵后的基質中添加占基質總重量5%的碳酸鈣,混合均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放置7天;(3)發芽培養:采用育苗盤栽培方法,在育苗盤中播白菜種子,將改性后的基質加入到育苗盤的孔中,每孔1粒種子,在溫室大棚內進行發芽培養,培養過程溫度控制為20-30℃,濕度控制為含水量35-40%,培養時間為15天。在步驟(1)中,發酵是以堆腐的方式進行,壟堆高度為1.5米,寬度為3m,長25m,在堆腐的前期30天,每3天翻堆一次;第30天-60天,每7天翻堆一次;60天以后,每15天翻堆一次,堆腐持續時間為6個月。在步驟(2)中,育苗盤為50孔育苗盤,育苗盤的每個孔中加入的改性后的基質量為30-35g。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用菌渣為玉米芯、豆粕、鋸末等為主要原料生產杏鮑菇后的渣料。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碳酸鈣的粒度為0.106mm。實施例2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基質準備:基質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渣8份、鋸末3份、牛糞4份,基質準備是將基質原料按照上述配比加水混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進行發酵腐熟;(2)基質改性:向發酵后的基質中添加占基質總重量7%的碳酸鈣,混合均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放置7天;(3)發芽培養:采用育苗盤栽培方法,在育苗盤中播白菜種子,將改性后的基質加入到育苗盤的孔中,每孔1粒種子,在溫室大棚內進行發芽培養,培養過程溫度控制為20-30℃,濕度控制為含水量35-40%,培養時間為10天。在步驟(1)中,發酵是以堆腐的方式進行,壟堆高度為1.5米,寬度為3m,長25m,在堆腐的前期30天,每3天翻堆一次;第30天-60天,每7天翻堆一次;60天以后,每15天翻堆一次,堆腐持續時間為6個月。在步驟(2)中,育苗盤為50孔育苗盤,育苗盤的每個孔中加入的改性后的基質量為30-35g。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用菌渣為玉米芯、豆粕、鋸末等為主要原料生產杏鮑菇后的渣料。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碳酸鈣的粒度為0.106mm。實施例3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基質準備:基質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渣9份、鋸末2份、豬糞3份,基質準備是將基質原料按照上述配比加水混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進行發酵腐熟;(2)基質改性:向發酵后的基質中添加占基質總重量6%的碳酸鈣,混合均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放置7天;(3)發芽培養:采用育苗盤栽培方法,在育苗盤中播白菜種子,將改性后的基質加入到育苗盤的孔中,每孔1粒種子,在溫室大棚內進行發芽培養,培養過程溫度控制為20-30℃,濕度控制為含水量35-40%,培養時間為12天。在步驟(1)中,發酵是以堆腐的方式進行,壟堆高度為1.5米,寬度為3m,長25m,在堆腐的前期30天,每3天翻堆一次;第30天-60天,每7天翻堆一次;60天以后,每15天翻堆一次,堆腐持續時間為6個月。在步驟(2)中,育苗盤為50孔育苗盤,育苗盤的每個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基質準備:基質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渣5?9份、鋸末1?3份、豬糞或牛糞1?4份,基質準備是將基質原料按照上述配比加水混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進行發酵腐熟;(2)基質改性:向發酵后的基質中添加占基質總重量5?7%的碳酸鈣,混合均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放置7天;(3)發芽培養:采用育苗盤栽培方法,在育苗盤中播白菜種子,將改性后的基質加入到育苗盤的孔中,每孔1粒種子,在溫室大棚內進行發芽培養,培養過程溫度控制為20?30℃,濕度控制為含水量35?40%,培養時間為10?15天。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提高基質育苗種子發芽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基質準備:基質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渣5-9份、鋸末1-3份、豬糞或牛糞1-4份,基質準備是將基質原料按照上述配比加水混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進行發酵腐熟;(2)基質改性:向發酵后的基質中添加占基質總重量5-7%的碳酸鈣,混合均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然后放置7天;(3)發芽培養:采用育苗盤栽培方法,在育苗盤中播白菜種子,將改性后的基質加入到育苗盤的孔中,每孔1粒種子,在溫室大棚內進行發芽培養,培養過程溫度控制為20-30℃,濕度控制為含水量35-40%,培養時間為10-15天。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旭東,
申請(專利權)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